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的模擬實驗研究及測試設備的研製

《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的模擬實驗研究及測試設備的研製》是由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中心實驗室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陳偉鈞、酆軒增、張微航、張欣國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成果登記號:19980209[08837]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中心實驗室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80209[08837]
項目名稱
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的模擬實驗研究及測試設備的研製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中心實驗室
主要完成人
陳偉鈞、酆軒增、張微航、張欣國
研究起始日期
1991-08-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4-12-01
主題詞
天然氣;油氣運移;油氣聚集;機制;模擬;實驗研究
任務來源
01

成果摘要

"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的模擬實驗研究及測試設備的研製"是"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題"典型盆地(凹陷)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及模型研究"下屬二級專題,102-01-03-01,主要任務是進行天然氣運移聚集機制模擬實驗及研製。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一、自行設計、研製成功了以下四套1、WY-3型第三代中溫擴散係數測定儀,實驗最高溫度150℃,最高MPa,一般可在10~20小時以內完成樣品的測試。 2、地下流體對流模實驗最高溫度200℃,最高壓力30Mpa。 3、油氣水混相涌流模擬實最高溫度300℃,最高壓力40Mpa。 4、岩石成岩作用模擬實驗裝置度250℃,最高靜態壓力50MPa。空氣往復泵壓力0.15~0.5MPa,流量L/min。 二、擴散係數隨溫度的增減而增減,隨天然氣組份濃度的下降而岩樣的各物性參數有密切的關係。 三、天然氣以水溶對流的形式運當快,在相同溫壓條件下,對流比之非對流(水中擴散)的速度快7~地下存在多孔岩石、裂縫、斷裂、不整合面垂向溝通的條件下,水溶對流的主要形式,在緻密非滲透性岩石中擴散是主要的運移形式。 四、流速度隨溫度差的加大(相當於地下垂向距離)而指數式上升,隨天然度的加大(相當於埋深的增加)而正比例上升,隨鹽度的加大而減緩。在存在大幅度壓差條件下,發生突發性混相涌流,其產物的油水比比之原始提高,表明分散在岩石孔隙中的原油可通過混相涌流而大大富集,分散過一次或多次的混相涌流而聚集成藏。 六、涌流產物的氣/油比和原先的比值也大幅度上升,表明混相涌流同樣是導致天然氣富集的重要七、各個烴類之間的比值,作為油氣運移的地球化學標誌,隨油氣運而發生不同方向的變化。在水溶對流實驗中,烴類之間比值的變化主要自在水中溶解度的差異,在混相涌流實驗中,則更多地取決於各個烴類的能力和它們各自的蒸氣壓,如苯/正乙烷比值隨對流運移而升高,隨。因此根據烴類比值的變化有可能判斷油氣運移的形式及其方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