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大坂組

其它大坂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86年,錢家琪命名。主要岩性為紫、灰紫紅色石英岩長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黃灰、灰綠色中細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板岩構成薄層—中厚層韻律狀互層。其地層接觸關係為下部與花兒地組假整合,上部與五個山組整合,厚1055—1310m。該組主要分布於分布於虎洞溝、查乾布爾嘎斯一帶,向南東延伸到青海花兒地及五個山一帶(北祁連缺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其它大坂組
  • 外文名:Qitadaban Fm
  • 地層單位編碼:05-63-0005
  • 地層地質年代:Qn
  • 階代碼:Qb
  • 地區代碼:8
命名,沿革,特徵,層型,構成,接觸關係,分布,備考,

命名

1986年錢家琪命名,命名剖面位於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其它大坂,參考剖面位於甘肅肅北(青海天峻縣)花兒地。

沿革

葉永正(1976)創龔岔群,時代定為青白口紀,但未作進一步劃分。錢家琪(1986)進行中祁連西段前寒武紀專題研究時,將該群進一步細分為四個組,本組為下部第一個組。

特徵

層型

正層型 青海省天峻縣花兒地剖面。文獻同上。

構成

主要岩性為紫、灰紫紅色石英岩狀長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黃灰、灰綠色中細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板岩構成薄層—中厚層韻律狀互層。其顏色由下至上為由紫色向灰、灰綠及黑色遞變。砂岩成分及成熟度逐漸增高。本組產微古植物,主要有:Trachysphaeridium incrassatum, T. Simplex, T. Cultum, T. Chihsienense, Pseudozonosphaera ver rucosa, 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 Polyporata obsoleta, P. Microporosa等。

接觸關係

本組下部與花兒地組為假整合,上部與五個山組為整合,厚1055—1310m。

分布

該組主要呈北西,南東向條帶狀分布於虎洞溝、查乾布爾嘎斯一帶,向南東延伸到青海花兒地及五個山一帶(北祁連缺失)。本組古緯度3.8 N,古地磁極39.5 λ、22.6 λ。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范國琳
作者:錢家琪
年份:1986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