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食論》是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明代李贄。“蓋有所生,則必有以養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則必有以衛此身者,兵也”《焚書·續焚書·兵食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兵食論》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文言文
- 作者:李贄
- 作品出處:《焚書·續焚書·兵食論》
《兵食論》是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明代李贄。“蓋有所生,則必有以養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則必有以衛此身者,兵也”《焚書·續焚書·兵食論》。
《兵食論》是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明代李贄。“蓋有所生,則必有以養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則必有以衛此身者,兵也”《焚書·續焚書·兵食論》。作品原文民之初生,若禽獸然:穴居而野處,拾草木之實以為食。且又無爪牙以供搏噬,無羽毛以...
兵以食為本,食以貨為資 兵以食為本,食以貨為資,語出《宋史·宋庠傳》。意謂軍隊以糧食作為根本,糧食的生產要以貨幣的資助才能發展。這是聖明的君主統一天下,治理國家的基礎。兵:軍隊。本:根本。
《曾就義兵食對》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曾就義兵食對 戊寅三月,上御左順門,召考選諸臣問兵食計。曾就義對曰:百姓之困,皆由吏之不廉,使守令俱廉,即稍從加派,以濟軍興,未為不可。上拔第一。未幾,即有剿餉、練餉之加。道周謂餉不煩別求,就義則雲加派濟軍。君子小人,義利...
啖食 啖食,讀音dàn shí,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吃;吞食,出自《兵食論》。解釋 吃;吞食。出處 唐·李白《古風》之一:“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明·李贄《兵食論》:“民之初生,若禽獸然……且又無爪牙以供搏噬,無羽毛以資翰蔽,其不為禽獸啖食者鮮矣。”
解釋 篦箕: 密齒的梳子。強盜來了,把民財像梳子一樣颳去不少,但官兵來了,卻像篦子一樣搜刮淨盡。指官兵往往借征剿盜賊而騷擾地方,搶掠百姓,人民受官兵之害,比受盜賊之害更甚。例句 《清夜鐘》一: 其餘督兵將官,當講“撫”,自然按兵坐食,就說“剿”,也只賊東我西。賊作梳子,民財掠..
單兵口糧是供部隊在訓練、演習及作戰時單個士兵食用的軍用制式食品,具備易攜帶和易使用的特點。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拿破崙時代,最初主要為罐裝食品,發展到今天已成為系列化、配套化、餐化、熱食化、功能化的野戰食品。基本認識 作用影響 食物是人體的能量來源。在人體自我修復和保養過程中,它們還能提供最基本的原料。
食息,讀音是shí xī,漢語詞語,意思是飲食和呼吸。解釋 1.飲食和呼吸。 2.吃飯休息。亦泛指休息。 3.謂每時每刻。出處 《莊子·應帝王》:“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聶紺弩《輩分·壽命·體格》二:“好人或禍害的生與死,短命與長命,其實並非完全指他們個人生命的存亡以及食息於人間的歲月。”《...
積兵,讀音為jī bīnɡ,漢語詞語,意思是集聚兵甲。解釋 1.集聚兵甲。2.指集結軍隊。出處 《列子·說符》:“至期日之夜,聚眾積兵以攻虞氏,大滅其家。”宋·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狀·議守》:“遠戍之兵,久而不代,負星霜之苦,懷鄉國之望,又日給廩食,月給庫緡,春秋之衣銀鞋,饋輸滿道,...
是故得地而權彌重,兼人而兵俞強,是以德兼人者也。非貴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勢,故民雖有離心,不敢有畔慮,若是,則戎甲俞眾,奉養必費。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也。非貴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用貧求富,用飢求飽,虛腹張口來歸我食;若是,則必發...
《史記·淮陰侯列傳》:“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 司馬貞 索隱:“謂以酒食養兵士也。”《壇經·般若品》:“志心諦聽,吾為汝說。”《太平廣記》卷四四引 唐 薛漁思 《河東記·蕭洞玄》:“ 王屋 靈都觀 道士 蕭洞玄 ,志心學鍊神丹,積數年,卒無所就。”《西遊記》第四九回:...
兵食改良與成功 1880年12月,高木兼寬被任命為海軍病院院長。次年,為改變日本醫界舊貌,與有志者共同籌建了“成醫會”;又設立了講習所,專門教授英國醫學。並開始對一直困擾著他的、海軍兵士的腳氣病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腳氣”並非一般所說的“腳癬”(俗稱“香港腳”)。患此病者,初覺兩腳麻木、行動...
食人食者死其事 ”食人食者死其事“,諺語,意思是吃了人家東西得為人家出死力。比喻受了朝廷俸祿的人應當以死報效朝廷。出處 《漢書·王莽傳》:“莽揚州牧李聖、司命孔仁兵敗山東,聖格死,仁將其眾降,已而嘆曰:‘吾聞食人食者死其事。’拔劍自刺死。”
著小官主兵蒲關。”《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孔父嘉是主兵之官,華督如何不怪他?每思尋端殺害,只為他是殤公重用之人,掌握兵權,不敢動手。”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補兵足食事宜》:“薊鎮主兵若足原額將及十萬。”《明史·王忬傳》:“帝乃下詔責 忬 ,赦其罪,實主兵,減客兵,如議。”
兵之屯屯,食最為急 兵之屯屯,食最為急,語出唐代陸贄《陸宣公集·卷二十論邊城貯備米粟等狀》。意謂屯兵最急切需要的是糧食。如果不儲積糧食,就等於放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