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以食為本,食以貨為資,語出《宋史·宋庠傳》。意謂軍隊以糧食作為根本,糧食的生產要以貨幣的資助才能發展。這是聖明的君主統一天下,治理國家的基礎。兵:軍隊。本:根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兵以食為本,食以貨為資
- 出處:宋史·宋庠傳
兵以食為本,食以貨為資,語出《宋史·宋庠傳》。意謂軍隊以糧食作為根本,糧食的生產要以貨幣的資助才能發展。這是聖明的君主統一天下,治理國家的基礎。兵:軍隊。本:根本。
兵以食為本,食以貨為資,語出《宋史·宋庠傳》。意謂軍隊以糧食作為根本,糧食的生產要以貨幣的資助才能發展。這是聖明的君主統一天下,治理國家的基礎。兵:軍隊。本:根本。...
兵資 兵資,讀音是bīng zī。意思是指軍需物資。解釋 指軍需物資。出處 《魏書·食貨志》:“乃令番戍之兵,營起屯田,又收內郡兵資與民和糴,積爲邊備。”
(1)《書·洪範》:"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後世所稱"八政"多指此而言。《漢書·王莽傳中》:"民以食為命,以貨為資﹐是以八政以食為首。"晉陶潛《勸農》詩:"遠若周典,八政始食。"(2)《禮記·王制》:"齊八政以防淫。"又:"八...
明朝中前期,面對蒙古瓦剌人的進擾,名臣于謙在《急處糧運以實重邊以保盛業疏》提到:“臣等看議得,強兵以足食為本,攘外以安內為先。”明末時期,明朝面對關外清軍和關內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開始時是內外並攘,但是關內剛迫使農民軍招安,關外清軍就開始進擾,農民軍復又反叛。明軍在松山之戰慘敗後,...
夫一木之枰孰與方國之封?枯棋三百孰與萬人之將?袞龍之服,金石之樂,足以兼棋局而貿博弈矣。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而用之於詩書,是有顏、閔之志也;用之於智計,是有良、平之思也;用之於資貨,是有猗頓之富也;用之於射御,是有將帥之備也。如此則功名立而鄙賤遠矣。和廢后,為黃門侍郎。孫亮即位...
重本抑末,漢語成語,拼音是zhòng běn yì mò,是重視農業而限制或輕視工商業的一種經濟思想和政策,出自《漢書·食貨志上》。成語釋義 中國歷史上主張重視農業而限制或輕視工商業的一種經濟思想和政策。戰國時李悝、商鞅和韓非等認為農業是人民衣食和富國強兵的源泉,因而把農業稱為"本",把工商業稱為"末",...
對於鐵路網的建設,孫中山要求堅持三條原則:快速——“路之速成”;主權——“主權不喪失”;國有——“鐵路國有”。他認為有三種築路方式可用:(1)藉資築路——向外借資,但不以國家政府的名譽;(2)華洋合股築路——國內外同時集資;(3)批辦築路——外人承辦,定期收回。公路與河運建設 關於建公路的重要性,孫中山...
《漢書·食貨志》在記述“先王”之制時說:“有賦有稅。稅謂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賦共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漢書·刑法志》亦曰:“因井田而制軍賦。……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可知賦是在土地與工商山林川澤之外的收入,其用途是供應軍需。秦人的賦出現於戰國中期...
《尚書·洪範》八政將食列在第一,貨列在第二。唐代孔穎達《尚書註疏》說:“食於人最急,故食為先也。有食又須有衣貨為人之用,故貨為二也。”由於有些思想家把食第一、貨第二解釋為食先於貨和食重於貨,並以其作為論證重農抑商的依據,所以食先於貨便具有了與“重農抑商”或“重本抑末”、“強...
憑險作守 憑險作守,漢語成語,拼音是píng xiǎn zuò shǒu,意思是憑依地勢險要而堅守。出自《南史·梁武帝紀·封梁公策》。成語解釋 憑:靠著。憑依地勢險要而堅守。成語出處 《南史·梁武帝紀·封梁公策》:“憑險作守,兵食兼資,風激電駭,莫不震疊。”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2、百畝之田,必春耕之,夏種之,秋收之,然後冬食之。此三時者,農之要也。若失其一時 ,單劣之戶,及無牛之家,勸令有無相通,使得兼濟。3、三農之隙,及陰雨之暇,又當教民種桑、植果,藝其菜蔬,修其園圃,畜育雞豚,以備生 生之資,以供養老之具。又曰:夫為政不欲過碎,碎則民煩;勸課...
建言限民田奴婢,《漢書·食貨志》:哀帝即位,師丹輔政建言。古之聖王莫不設井田,然後治乃可平。孝文皇帝承亡周亂秦兵革之後,天下空虛,故務勸農桑,帥以節儉。民始充實,未有併兼之害,故不為民田及奴婢為限。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數鉅萬,而貧弱愈困。蓋君子為政,貴因循而重改作,然所以有改者,...
今聞諸將軍欲興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今邊郡睏乏,父子共犬羊之裘,食草萊之實,常恐不能自存,難以動兵。「軍旅之後,必有凶年」,言民以其愁苦之氣,傷陰陽之和也。出兵雖勝,猶有後憂,恐災害之變因此以生。今郡國守相多不實選,風俗尤薄,水旱不時。案今年計,子弟殺父兄、妻殺夫者...
《漢書·食貨志》在記述“先王”之制時說:“有賦有稅。稅謂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賦共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漢書·刑法志》亦曰:“稅以足食,賦以足兵。”可知其用途是供應軍需;而“軍賦盛”本意是指軍事統領為向天子進貢美酒,選擇了一種特殊而尊貴的皇家器皿,後來泛指向...
”《晉書·食貨志》謂:“昔者輕車使者[1]氾勝之督三輔種麥,而關中遂穰。”他在這些活動中所積累的經驗和資料,是撰寫農書的基礎;而他也是主要靠《氾勝之書》而聞名後世的。從現存有關《氾勝之書》的資料看,氾勝之具有突出的重農思想。他說:“神農之教,雖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又無粟者,弗能...
⑥“出門”兩句:離家日久,一切習慣了,熟習了,放下再受夥伴們的戲弄和取笑。按《通典》卷一百四十九:“諸將上不得倚作主帥,及恃己力強,欺傲火(伙)人,全無長幼,兼笞撻懦弱,減削糧食衣資,並軍器火具,恣意令擎,勞逸不等。”則知當時軍中實有欺負人的現象。⑦死無時:是說時時都有死的可能...
當世之士,宜勉思至道,愛功惜力,以佐明時,使名書史籍,勛在盟府,乃君子之上務,當今之先急也。夫一木之枰孰與方國之封?枯棋三百孰與萬人之將?袞龍之服,金石之樂,足以兼棋局而貿博弈矣。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而用之於詩書,是有顏、閔之志也;用之於智計,是有良、平之思也;用之於資貨,是...
諫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古語,出自《漢書·食貨志》。法使天下公得顧租鑄銅錫為錢,敢雜以鉛鐵為它巧者,其罪黥。然鑄錢之情,非淆雜為巧,則不可得贏,而淆之甚微,為利甚厚。夫事有召禍,而法有起奸,今令細民人操造幣之勢,各隱屏而鑄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奸,雖黥罪日報,其勢不止。乃者,...
《平準書》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作品,收錄於《史記》中。本書敘述了西漢武帝時期產生的平準均輸政策的由來。《史記·平準書》對於東漢史學家班固所作《漢書·食貨志》有重要的影響。繼《史記·平準書》之後西漢桓寬有《鹽鐵論》,圍繞平準均輸政策更為系統的記述了武帝時富國經濟政策的內容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