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憲牌坊

兵憲牌坊

兵憲牌坊,是明朝末年巡按山西監察御史劉弘光,在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為其老師、山東省按察司昌 平兵備道副使藥濟眾所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兵憲牌坊
  • 時間明朝末年
  • 俗稱:石牌坊
  • 地理位置:位於和順縣城關鎮中和街北端
基本介紹,地理位置,傳說故事,外觀結構,附近景點,牌坊影響,

基本介紹

俗稱石牌坊,位於和順縣城關鎮中和街北端。 兵憲牌坊,由88塊灰青石砌成,四柱三樓,雕刻精緻。主牌坊高達9.57米,寬8.5米,為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建築。中間兩根柱子高達5.9米,兩邊兩根立柱高達4.6米,每柱前後各有護柱戰石兩塊,戰石上各自雕刻有大獅子一隻,小獅子一對,共有大小獅子24隻。石柱兩側,刻有荷花、牡丹紋樣,石柱之間明間鏤刻有麒麟圓環形圖案聯接。次間,則鐫刻有佛家萬字紋樣聯接。中間,橫樑長3.3米,上面刻有“中憲大夫昌平兵備道山東按察副使藥濟眾”19個字。再往上的橫樑上,鐫刻有“十八學士登瀛州”圖,圖上置有石匾,刻有“陵京鎖鑰”四個大字。明間兩側刻有“雙鳳朝陽”圖,頂端為仿木出檐斗拱廡殿頂。次間下檐正脊,置雕花立柱承接上檐 。石牌坊氣勢雄偉 ,結構精巧,頗為引人觀瞻。
兵憲牌坊

地理位置

兵憲牌坊,和順縣城關鎮中和街北端。

傳說故事

和順縣城的“兵憲牌坊”位於縣城中和街北頭,其實是隔不遠的兩座牌坊,一個是石牌坊,一個是木牌坊。兩座牌坊一主一副,建於明末,是為當地一位名叫藥濟眾的人修建的。藥濟眾是和順縣北關村人,明朝舉人,後在山東做官。明崇禎六年(1633)返鄉時,正遇到明末農民起義軍攻打和順城,藥濟眾率全城人奮力抵抗40多天,城破後,藥濟眾跳井自殺。“兵憲牌坊”是藥濟眾的學生為他修的,這位學生叫劉弘光,當時任“巡按山西監察御使”。石牌坊在南,木牌坊在北,相距10米,目前保存完好,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外觀結構

由88塊灰青石砌成,四柱三樓,雕刻精緻,主牌坊高達9.57米,寬8.5米,是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建築。中間兩根柱子約高5.9米,兩邊兩根立柱高達4.6米,每柱前後各有護柱戰石兩塊,戰石上各自雕刻有大獅子一隻,小獅子一對,共有大小獅子24隻。石柱兩側,刻有荷花、牡丹紋樣,石柱之間明間鏤刻有麒麟圓環形圖案聯接。
次間,則鐫刻有佛家萬字紋樣聯接。中間,橫樑長3.3米,上面刻有“中憲大夫昌平兵備道山東按察副使藥濟眾”19個字。再往上的橫樑上,鐫刻有“十八學士登瀛州”圖,圖上置有石匾,刻有“陵京鎖鑰”四個大字。明間兩側刻有“雙鳳朝陽”圖,頂端為仿木出檐斗拱廡殿頂。次間下檐正脊,置雕花立柱承接上檐。石牌坊氣勢雄偉,結構精巧,頗為引人觀瞻。
兵憲牌坊,由88塊灰青石砌成,四柱三樓,雕刻精緻,主牌坊高達9.57米,寬8.5米,為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建築。中間兩根柱子高達5.9米,兩邊兩根立柱高達4.6米,每柱前後各有護柱戰石兩塊,戰石上各自雕刻有大獅子一隻,小獅子一對,共有大小獅子24隻。石柱兩側,刻有荷花、牡丹紋樣,石柱之間明間鏤刻有麒麟圓環形圖案聯接。次間,則鐫刻有佛家萬字紋樣聯接。中間,橫樑長3.3米,上面刻有“中憲大夫昌平兵備道山東按察副使藥濟眾”19個字。再往上的橫樑上,鐫刻有“十八學士登瀛州”圖,圖上置有石匾,刻有“陵京鎖鑰”四個大字。明間兩側刻有“雙鳳朝陽”圖,頂端為仿木出檐斗拱廡殿頂。次間下檐正脊,置雕花立柱承接上檐。石牌坊氣勢雄偉,結構精巧,頗為引人觀瞻。

附近景點

景點介紹-懿濟聖母廟
聖母廟,創建於元代,寺廟占地面積為2600平方米。廟內,平面布局緊湊,殿台迭層高升。最北端,有木結構牌坊、四柱單檐,通高10米。
廟前牌坊,橫額成匾,正面書寫“懿濟聖母廟”五個大字。背面題寫有“顯澤候神祠”。順著廟前牌坊往裡走,便可看到聖母廟的戲台。這座戲台,坐北朝南,台下是通道,戲台兩側為鐘鼓樓。鐘鼓樓再往兩邊延伸,是靈官廟。
在聖母廟右側,有“顯澤候神祠”,俗稱大王廟

牌坊影響

牌坊本身並不表義,僅是一個抽象的符號,雖因材料的不同而有木牌坊、石牌坊、磚(琉璃)牌坊(用磚砌成凱旋門的形式,再在其外表用琉璃貼出柱、梁、斗拱、檐口等組成的牌樓形狀)的區別,又因大小的不同而分兩柱、四柱、六柱等三種,還因形式不同而分為起樓(有屋檐)、不起樓(無屋檐);有沖天柱(柱狀如華表,高出檐頂)或無沖天柱等等,但做法上均有一定的格式,可按一定的規則,例如算出各部件的尺寸及相互間的比例關係,所以一提到牌坊,就可以大致想到其形狀,而不象西方的紀念碑追求各自不同的個性,通過牌樓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趨同性,認識中西文化的差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