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相與殊相( universals and individuals),又譯“一般與個別”或“普遍與個別”。在哲學史上一般譯為“一般與個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相與殊相
- 外文名:universals and individuals
- 別名:一般與個別,普遍與個別
共相與殊相( universals and individuals),又譯“一般與個別”或“普遍與個別”。在哲學史上一般譯為“一般與個別”。
共相與殊相( universals and individuals),又譯“一般與個別”或“普遍與個別”。在哲學史上一般譯為“一般與個別”。在歐洲中世紀哲學中,由於長期圍繞一般概念是否實在這個問題爭論不休,而爭論的中心又...
作者以其殊相共相觀批評了“本位文化”論和“全盤西化”論,認為中國文化或西洋文化都是屬於某類的文化。所謂西方文化即是指近代或現代文化。學習西方,不是學某一西方國家之偶然的、特殊的、個別性的東西,而是學其主要的、屬於某類的某性。一個國家或民族所有的文化是特殊的文化,是很複雜的,可以同時屬於許多...
本書寫作風格簡明而清晰,讀者並不需要掌握邏輯符號論或預先熟悉所討論的主題。儘管作者提出的問題是哲學家的問題——共相與殊相、抽象實體、對象和事件等,但是有許多主題,如人格同一性以及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等,也是普通讀者所感興趣的。圖書目錄 前言1 第1章什麼是形上學 亞里士多德與形上學的起源 亞里士...
社會性格,指的是社會成員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相近的生活經歷的基礎上形成的為大多數人所共有的性格特徵。社會性格與群體性格和個體性格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一般與個別或共相與殊相的關係。其中社會性格是對群體性格和個體性格的概括和抽象,群體性格和個體性格是社會性格的具體體現,受社會性格的制約和統攝。社會性格...
《中國美學原理》是一部系統闡釋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專著,突破了中國美學研究的現有格局,以現代美學轉向中的感性學為進路,全面論述了中國古代的美學思想及其特徵,細緻剖析了儒、道、釋三家有關美的論述的共相與殊相,注重學科間的交叉、溝通與交融,把美學問題置於大的文化背景中,盡力用民族的思維與...
第二節 現實 共相與性質 一 現實 二 個體化 三 共相與殊相 四 性質與關係 第三節 變動與生滅 一 變動 二 生滅 第四節 幾 數與運 命 一 幾與數 二 運與命 三 目標與手段 第五節 無極與太極 一 無極 太極 二 性情體用 三 無極而太極 第三章 知識本體論 第一節 論存在的不同形態和知識的不同...
闡述了馮氏1949年以後對哲學的本質及價值、共相與殊相、人生境界說、對中國傳統哲學的繼承等問題的新看法。作者認為,馮氏後期哲學思想由客觀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雖未能象解放前那樣構建新的哲學體系,但在如上所述問題上,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修正或者發展了前期哲學思想。第八章“馮友蘭與中國現代哲學”,從現代...
第二書共相與殊相,一般與特殊 第三節 性與盡性 第四節 理與命 第五節 無極而太極 第六節 現代化與民族化 第九章 中國哲學現代化時代中的理學(下)——馮友蘭的哲學體系 第一節 “接著講”與“照著講”第二節 理,太極 第三節 氣 第四節 政治、社會思想 第五節 精神境界 第六節 “新理學”的理論...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邏輯與知識》是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的一部主要著作。全書約三十萬字。由羅素1901—1950年發表的十篇文章所組成:(1)關係邏輯;(2)論指謂;(3)以類型論為基礎的數理邏輯;(4)論共相與殊相的關係;(5)論親知的性質;(6)邏輯原子主義哲學;(7)論命題:命題是什麼和...
《新理學》所討論的是共相與殊相、一般與個別的問題,亦即理與事的關係問題。作者指出,程朱理學和《新理學》,都是主張“理在事先”和“理在事上”,即是說,在時間上說,理先於具體事物而有,就重要性說,理比具體事物更根本。作者在本書修訂了自己過去的看法,指出:“關於共相和殊相的關係的問題,正確...
九、馮友蘭:共相與殊相的結合 十、黃炎培對蘇南土改的考察 十一、不僅僅是柳亞子的:新生兼及土改要義 主要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白希,原名賈鴻彬。安徽鳳陽人,生長於滁州。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自1986年以來,先後在《中國作家》、《青年文學》、《清明》、《百花洲》等報刊發表小說、散文數十篇(部);出版長篇小說...
在內容結構上,以共相與殊相、一般與特殊問題為基本線索貫穿中國哲學史,廣博而不蕪雜,嚴謹而又生動,達到了文與質、博與約的統一。書中著重探討了中國哲學中的精神境界學說,更使得本書具有探究人類精神發展史世界意義。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
在內容結構上,以共相與殊相、一般與特殊問題為基本線索貫穿中國哲學史,廣博而不蕪雜,嚴謹而又生動,達到了文與質、博與約的統一。書中著重探討了中國哲學中的精神境界學說,更使得本書具有探究人類精神發展史世界意義。作品目錄 第五冊 自序緒論第四十九章 通論道學第五十章 道學出現的政治條件——慶曆新政和熙寧...
在內容結構上,以共相與殊相、一般與特殊問題為基本線索貫穿中國哲學史,廣博而不蕪雜,嚴謹而又生動,達到了文與質、博與約的統一。書中著重探討了中國哲學中的精神境界學說,更使得本書具有探究人類精神發展史世界意義。對於關注及研究中國哲學與文化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常備書。中國哲學史分為四個時代。第一...
圖書目錄 序言 關係邏輯 (1901年)論指稱 (1905年)以類型論為基礎的數理邏輯 (1908年)論共相與殊相的關係 (1911年)論親知的性質 (1914年)邏輯原子主義哲學 (1918年)論命題:命題是什麼和命題怎樣具有意義 (1919年)邏輯原子主義 (1924年)論時序 (1936年)邏輯實證主義 (1950年)譯後記 ...
《英漢辭彙對比研究》是2019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詞為語言之基,辭彙探索為語言研究之始。本書主要聚焦英漢辭彙形態對比及語義對比,旨在梳理英漢辭彙對比研究的發展脈絡,考察英語辭彙和漢語辭彙的特點,探索兩種語言的共相與殊相。全書共八章。第一章概述英漢辭彙對比研究的對象及意義。第二章...
在共相與殊相的關係問題上,托馬斯遵循伊本西拿和老師大阿爾伯特的思想路線,指出“共相既在先又不在先”,並結合自己的認識論思想,從認識和事物的發展過程出發具體考察了這一結論。首先,托馬斯指出,一方面由於理智的知識在某一階段上來源於感性的知識,所以,以殊相(單個的和個體的事物)為對象的感性認識先於以...
《邏輯和知識》是199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素。《邏輯和知識》是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的一部主要著作。全書約三十萬字。內容簡介 由羅素1901—1950年發表的十篇文章所組成:(1)關係邏輯;(2)論指謂;(3)以類型論為基礎的數理邏輯;(4)論共相與殊相的關係;(5)論親知的性質;(6)邏輯原子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