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術語概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共建“一帶一路”搭建了廣泛參與的國際合作平台,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中國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建“一帶一路”
  • 類別:術語概念
基本釋義,主要內容,發展成果,學者觀點,

基本釋義

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以及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推動中國和世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既對新時代我國開放空間布局進行了統籌謀劃,又對中國與世界實現開放共贏的路徑進行了頂層設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大創舉,是我國今後相當長時期對外開放和對外合作的管總規劃,是我們黨關於對外開放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在世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主要內容

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輩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願望,開闢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一千多年前海上絲綢之路興起,開啟人類文明交融新時期。古絲綢之路綿亘萬里,延續千年,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凝聚了先輩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促進了亞歐大陸各國互聯互通,推動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進入新世紀以來,面對各種全球性挑戰,要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關切和強烈願望。加強政策對接,形成發展合力,日益成為破解發展難題的現實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洞察這一歷史趨勢,順應時代潮流,創造性地傳承弘揚古絲綢之路這一人類歷史文明發展成果,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涵,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

發展成果

2023年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2013至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家的貨物貿易累計規模達到19.1萬億美元,實現年均6.4%的增速,這個增速既高於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增速,也高於同期全球貿易增速。中國是110多個共建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已經與20個共建國家簽署了14個自貿協定,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不斷提升。
2024年1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9.47萬億元,增長2.8%,占進出口總值的46.6%,提升1.2個百分點。對拉美、非洲分別進出口3.44萬億元和1.98萬億元,分別增長6.8%和7.1%。四季度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回暖,全年分別進出口5.51萬億元、4.67萬億元,分別占13.2%和11.2%。

學者觀點

有學者研究指出,經過十年的努力,“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作為一項已吸引世界上超過3/4國家和眾多國際組織參與其中的倡議,“一帶一路”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廣泛歡迎,越來越多的國家從最初猶豫觀望到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已成為開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國際合作平台和國際社會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在倡議實施初期,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主要體現在大型的基建和投資項目上,距離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尚有距離。參與到“一帶一路”項目的中國企業主要以國有企業為主。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眾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了解主要來自各國新聞媒體的報導和宣傳。隨著雙邊和多邊交流的不斷深化,“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也進入新的階段,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居民的生活。
有學者認為,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新的全球治理體系中,開發中國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裡面大部分都是開發中國家。“一帶一路”為最佳化全球治理指明新方向。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第一次由開發中國家推出的大型國際規劃,中國第一次以開發中國家的身份扮演了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設計師角色,體現了中國作為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朝著公平、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責任擔當。
有學者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歐亞地區飽受西方貿易保護主義之困,安全挑戰層出不窮,經濟復甦步履維艱。相比之下,走過了第一個蓬勃十年的共建“一帶一路”的影響力穩步提升,共建國家和地區充分感受到中國發展帶來的紅利。在這一背景下,歐亞地區的研究者在重新審視西方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的局限性及其帶來的全球性問題的同時,開始高度關注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