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後臨朝

六後臨朝,是東漢時期出現的政治局面。東漢王朝從章德竇皇后開始,先後有和熹鄧皇后安思閻皇后順烈梁皇后桓思竇皇后靈思何皇后共六後臨朝,是中國歷史上母后臨朝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朝代。

中國歷史上女主幹政屢見不鮮,其中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莫過於東漢。據《後漢書》記載,“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臨朝者六後。”東漢一朝,先後六後臨朝,構成了東漢政治生活的顯著特徵。

東漢六後臨朝時,並無“垂簾”之舉,而是親臨前殿朝見群臣,太后坐東面,少帝坐西面,群臣奏事上疏,皆為兩通,一通詣太后,一通詣少帝。六位臨朝的皇太后對東漢歷史的發展或多或少都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延續漢室,調和矛盾,任賢用能,輔佐皇帝,勤儉為政,發展教育等方面。

東漢的六位臨朝皇后均被列入帝王本紀,見於《後漢書·本紀·皇后紀》。

基本介紹

六後列表,臨朝形式,相關配置,女騎兵,女尚書,後世影響,

六後列表

六後臨朝表圖
姓氏
諡號
臨朝時間
受其操縱的皇帝
臨朝身份
章帝竇皇后
章德
章和二年(88)-永元四年(92)共5年
漢和帝
皇太后
和帝鄧皇后(鄧綏
和熹
元興元年(105)-永寧二年(121) 共17年
漢殤帝、漢安帝
皇太后、女君
安帝閻皇后(閻姬
安思
延光四年(125)
北鄉侯劉懿
皇太后
順帝梁皇后(梁妠
順烈
建康元年(144)-和平元年(150) 共7年
漢沖帝、漢質帝、漢桓帝
皇太后
桓帝竇皇后(竇妙
桓思
永康元年(167)-建寧元年(168) 共1年
漢靈帝
皇太后
靈帝何皇后
靈思
中平六年(189)
漢少帝劉辯
皇太后

臨朝形式

東漢時期太后攝政形式一般是:太后攝政時,親臨前殿,朝見群臣,太后坐東面,少帝坐西面,群臣奏事上疏,皆為兩通,一通詣太后,一通詣少帝,這種形式被學者稱為“兩君制”。
但也出現過特殊情況,據《後漢書》記載,鄧太后攝政期間,漢安帝曾“未臨朝”,由鄧太后獨自臨朝,時人稱鄧太后為“鄧太皇”。
東漢太后臨朝並無“垂簾”之舉,也就是說東漢太后臨朝,不需要垂簾,最早為了臨朝聽政而垂簾的是東晉康帝的皇后褚蒜子
東漢六後臨朝的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如北宋仁宗時期,群臣商議太后劉娥臨朝禮儀,提出了按照“東漢故事”,以“太后坐左,帝坐右”的方案,最終得到採納實行。

相關配置

女騎兵

女騎,是東漢時期皇后宮中所設立的女性騎兵。東漢時期的女子會在皇后宮中充當騎兵儀仗隊的角色,《後漢書》載“中宮(皇后之宮)署令一人……女騎六人。”
女騎大多數時候還是陪同皇后出巡,以壯行威。“皇后出,……女騎夾轂。”女騎兵還會在葬儀中出現,“永平七年,陰太后崩,……太后魂車,……女騎夾轂悉道。”
由於東漢禮教嚴格,女騎兵護送皇后出行更為方便,因此女子受訓為騎的情況才會出現。

女尚書

東漢還設立了女尚書,在臨朝的皇太后身邊掌管批閱奏章和文書。在臨朝太后的信任下,女尚書們多次出宣詔書命令,有所封拜。

後世影響

東漢六後臨朝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如東晉晉成帝時,群臣上書勸諫明穆太后庾文君依照東漢和熹皇后故事,臨朝攝政,公卿奏事稱皇太后陛下。後來晉穆帝時,蔡謨等大臣又上奏說:“漢和熹、順烈,並亦臨朝,近明穆故事,以為先制”,勸褚太后臨朝稱制。
北魏時,侍中崔光勸諫胡太后效仿東漢和熹鄧後薦祭故事;唐朝時,武則天臨朝,正處於李唐皇室衰敗之期,於是她便效法東漢和熹皇后鄧綏從權之制。
北宋仁宗時期,群臣商議太后劉娥臨朝禮儀,提出了按照“東漢故事”,以“太后坐左,帝坐右”的方案,最終得到採納實行。
晚清時,尚書沈兆霖、趙光上疏勸諫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效法前朝傑出皇太后垂簾聽政,提出“伏查漢和熹鄧皇后順烈梁皇后,晉康獻褚皇后,遼睿智蕭皇后皆以太后臨朝,史冊稱美”。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