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六安昭慶寺
- 地理位置:安徽六安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觀音柳
六安昭慶寺,寺廟歷史,寺廟內古蹟,寺廟特色,名人題詞,
六安昭慶寺
六安昭慶寺位於金安區孫崗鎮,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系唐太宗李世民敕建的皇家 “四大昭慶”之一,由唐開國元勛尉遲敬德奉旨督造,唐三藏法師玄奘曾親臨講經說法。1956年被定為“安徽省第一批重點文物古蹟保護單位”,1984年被定為“全省重點寺廟”。其匾額初為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手書,後由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朴初重書。
建寺1300多年來,幾經戰火,歷盡劫難,代有興衰,先後經過九次重修,特別是宋端平年間、明成化年間、清光緒年間和上世紀八十年代四次大修,在保留最初建寺風格的同時,廣泛吸收了唐、宋、明、清幾代的佛教文化元素,融合了各朝各代佛寺的建築風格,是世間罕有的保存完好的古代皇封正統古剎。
歷史悠久的唐建昭慶古剎,文物古蹟甚多,古樹、古石、古磚、古井、古塑、古陶、古碑、古鑄、古繪、古雕精彩異常,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傳承和考古價值。每年廟會期間,前後十幾天,綿延十餘里,香客十萬眾,人流如潮,車水馬龍,為皖西一大景觀。
寺廟歷史
據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一次夢中遊歷陰曹地府,被一群孤寒餓鬼圍打,索命要錢。因身無分文,只得向附近豆腐店借錢。店主叫昭慶,老人敦厚善良、樂善好施。當李世民表明來意後,他二話沒說,便把所有積蓄和盤托出,供以散發,方得以解脫,令李世民異常感動,一再承諾日後定當加倍奉還。
一覺醒來,卻是南柯一夢,但夢中情景還記得真真切切。便派欽差大臣遍訪昭慶還債,歷經數年終不得尋,皇帝甚是煩惱。一日,又心思重重到城外散步,猛抬頭發現眼前有座寺廟,靈機一動,何不用這筆欠債建造寺廟,再以“昭慶”為寺名,既感了恩、報了情,又昭示天下人行善積德。遂頒下聖旨一道,命尉遲恭選址督建四座昭慶寺廟,命歐陽詢為寺廟題寫匾額,於是成就了今天的六安昭慶寺。
據說,明代傑出小說家吳承恩,在回祖籍桐城探親途中,專程參拜六安昭慶古剎,親聞唐太宗夢遊地府和唐玄奘親臨講經、西行求法的神奇故事,讚嘆不已,激發了創造《西遊記》的靈感,也因此成就了《西遊記》這部偉大的古典名著。當地民眾有這樣一個說法:“前有昭慶寺,後有《西遊記》”。
寺廟內古蹟
千年昭慶寺 十古名天下
1、古樹:巍然屹立千年銀杏古樹—中國佛教菩提樹
昭慶寺原有古銀杏樹7株,因天災人禍損毀,現僅倖存1株,樹徑1.5米,樹圍近5米。據鑑定,樹齡1000多年,屬國家一級古樹名木。佛教素與樹有緣,釋迦牟尼佛誕生在無憂樹下,悟道於菩提樹下,涅槳於婆羅雙樹間。菩提樹在中國多數地區很難生長,所以一些高僧慧眼獨具,選用銀杏替代菩提樹,作為中國佛教聖樹。
2、、古石:舉世罕見的柱礎石
之一、大雄寶殿柱礎石—全國古建寺廟中規格最大的柱礎石
之二、宋端平年間蓮花柱礎石。
之三、明成化年間蓮花柱礎石。
之四、彌足珍貴的太平天國蓮花柱礎石。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自稱上帝次子、耶穌胞弟,借用基督教的教義,一手創立拜上帝教,推行毀佛滅僧政策,所到之處寺廟盡毀。六安作為太平軍占領區,竟存署名“太平天國”蓮花柱礎石,在全國實屬罕見。據傳,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衰敗,一些將士佛教信仰習俗復燃,深懼因果報應,急來抱佛腳,企望以建廟之功德,為自己消災弭禍,折射了太平天國晚期一種士氣低落、人人自危的末世心態。
3、古磚:皇家建築特有的御製金磚
昭慶寺大雄寶殿地磚,為唐代皇家建築特有的烏金方磚,產於古城蘇州東北的御窯村(皇家官窯),光潤似墨玉,細膩而堅硬,敲之有金玉之聲,斷之無孔,雖歷經千年卻沒有絲毫鬆散的痕跡。相傳建寺之時,因工程巨大,工匠勞累而懈怠,導致工程延期,尉遲敬德一怒之下,手持九節鋼鞭竟把大雄寶殿鋪地金磚搗得稀爛,以示催工快建。所以,現在所見鋪地金磚沒有一塊是完整。
古代金磚製作與鋪設方法:
根據《天工開物》記載,要經過二十多道複雜的工序,先選“黏而不散,粉而不沙”泥土作為原料,經“汲水滋土,人逐數牛錯趾,踏成稠泥”,填滿木框中,“平板蓋面,兩人足立其上,研轉而堅固之”,然後將磚坯陰乾,入窯燒制。從泥土到金磚,要長達兩年的時間。出窯後還要經過嚴格檢查,如果一批金磚中,有6塊達不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全批都算廢品。
在鋪設金磚時,先須按尺寸切磨加工,以使墁好的地面嚴絲合縫。然後經過抄平、鋪泥、彈線、試鋪等幾道工序把磚鋪好刮平。最後在墁好的金磚上浸以生桐油才完工。一個瓦工和兩個壯工每天只能墁五塊。
4、古井:全國寺廟中唯一的佛光古井
在毗盧殿的東北角,有一眼唐建的屋拐井,伴隨古寺千年不竭,井水清潤甘甜。佛光井看似平凡,但寓意深刻,體現了建造者高超的智慧和佛學造詣。一方面,意欲與佛同飲,借佛光之水,普度眾生,削災延壽;另一方面,藉此井闡明三身佛(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佛教有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本殿供奉的毗盧佛為法身佛,好比天上的日月,報身佛好比井中水,應身佛好比水中的影子,即使井水枯乾了,水中影子也消失了,但天上日月依然如故,喻指毗盧佛與日月同輝,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5、古塑:全國稀有的唐初佛像造型
男相觀世音菩薩塑像。印度的觀世音菩薩屬男相,在我國唐朝以前也屬於男相,往往是上身裸露,手執蓮花,半透明的袈裟自腰間下垂,覆蓋臀部和大腿,頭戴冠冕,頸掛項圈,手套臂環、鐲子等飾物的男神。自唐朝中後期開始,在傳播過程中不斷與中華文化相結合,佛教藝術形象中的觀世音形象由男相逐漸演變為女相,是一位美麗端莊、大慈大悲、普度一切眾生的佛教女神。昭慶寺中的男相雖然幾經整修、重塑,依然完全保持著唐初觀音塑像的形態,是國內罕有的流傳至今的唐代觀音塑像。
坐相韋陀塑像。韋陀是四大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是佛的護法神。佛寺從唐朝開始供奉韋陀,全國各類寺廟韋陀幾乎都為站相,面向大雄寶殿。昭慶寺中的韋陀塑像保持著唐初建寺時的形象,一直是罕見的坐相。相傳督建昭慶寺的尉遲敬德,作為身經百戰的大將軍,十分體恤武將的艱辛,特意昭慶寺允許把韋陀塑成坐相。
6、古陶:做工精美的唐三彩與宋代黑瓷罐
之二、明成化瓷香爐。產自仿哥窯,胎骨厚重,內外壁均施有淺青釉色,通體滿布黑色開片,紋片大小相間,自然生動。造型古樸,製作精巧,形狀為竹節紋,節節向上,腹空心虛,令人遐思。內底留出深灰色的胎骨,足底無釉處呈鐵褐色,俗稱“紫口鐵足”。
7、古碑:書法藝術大會展
寺內現有歷代古碑50餘塊,質地精良,刻字講究,是研究書法、雕刻和歷史的重要資料。現存可鑑別年代的古碑有:明崇禎九、十一、十三、十七年各1塊,清康熙二十年、雍正二年、同治九年、道光三年、光緒十八至二十年等共30多塊。
8、古鑄:精美的古代鑄造藝術
之一:清代鐵鑄佛器—雲板。雲板是古叢林各殿堂及各寮庫院,處處懸掛大板、小板,如庫堂大板、方丈板、諸寮小板、浴室小板等。雲板的用途有二,一是開靜,二是齋時。
之二:明萬曆二十七年銅鑄觀音像
之三:明代銅鑄濟公像;
之四:清乾隆御賜銅質觀音像。
9、古雕:賞心悅目的古代雕刻藝術
之一、宋代磚雕。現嵌在十王殿門楣的是宋代徽州磚雕,有花鳥、人物、戲出、生活場景和吉祥紋飾等。外表雖粗礦、古樸,但工藝精細,雕刻工整,運線流暢,主題突出,層次分明,表現出高超的技藝。
之二、明清木雕。古大殿明清木雕,以吉祥圖案、歷史故事為題材,以浮雕為主技法,間以圓雕、鏤空雕和組合雕。整體布局豐滿,畫面氣韻靈動,人物逼真細緻,表情生動傳神。特別是那些頭大身小的人物,人大房小的襯景,夸而有節,變化適度,很是耐看。
10、古繪:體現佛道一體的精美繪畫
八仙、西遊記。。。。
寺廟特色
一、全國最古老的唐僧殿
在全國古寺廟中建有唐僧殿的鳳毛麟角,通常按照《西遊記》傳說布設。但昭慶寺唐僧殿卻與眾不同,中間是唐玄奘原型塑像,兩側站立的曾秘密護送玄奘至玉門關的慧琳、道整兩位徒弟,展現的是唐玄奘西行求法的真景實況。據廟史記載,玄奘取經歸國後,曾親臨昭慶寺講經說法,任人問難,無人能詰,產生巨大轟動。在其圓寂(唐麟德元年)後,昭慶寺特建唐僧殿以示紀念。
二、美妙神話
1、平地豁現神鐘堰
據說,昭慶古剎落成不久,一日五更天,西方天空突然仙樂齊鳴,升萬道霞光,在彩雲簇擁下,一隻大神鐘飛奔至昭慶寺大山門。由於住持和徒弟們頭天晚上誦經禮佛辛苦,此時正在熟睡之中,聽到撞門聲,來遲一步,神鐘連撞三次未開,便落在寺廟北邊一塊空地上,頓時滿地霞光籠罩、色彩斑斕,豁然呈現一個形如鐘狀的塘堰,人們便稱之為“神鐘堰”。據說,時至當代,偶在霧蒙晨曦,有人還親眼見過堰中閃耀金光的神鐘身影。還有放牛娃們在堰里洗澡時,常在鐘上爬來爬去。千百年來多少善男信女徘徊於“神鐘堰”,還想僥倖地看到這鐘的神影呢。
2、太陽出來曬鋼鞭
昭慶寺的落成,是大唐王朝一大盛事,也感動了玉皇大帝,特派太白金星賜給昭慶古剎九缸金子十缸銀,以助善舉。一日深夜,尉遲恭率僧眾備好香案,列隊恭候。屆時,果見一朵祥雲冉冉落至院中,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手持雲帚,率天兵天將押送九缸金子十缸銀來到昭慶寺。尉遲恭率眾伏地跪拜,拜罷起來,眾天神已然不見,只有金銀放在地上。
尉遲恭要回京復命了,怎樣妥善保管玉皇大帝所賜金銀呢?經過冥思苦想,忽然心生一計。來到一家鐵匠鋪,這家鐵匠鋪兄弟二人,一個叫張金鋼,一個叫張銀強,手藝嫻熟,善制兵器。尉遲恭叫他們連夜仿製一件自己的兵器—九節鋼鞭,囑咐寺院今後凡遇晴天就把九節鋼鞭抬到院內曬太陽,而尉遲恭在天色微明時分悄然離去。每天太陽一出來,眾人都能見到尉遲恭的兵器,都以為他人還在寺內,誰也不敢打那批金銀的主意。自此,昭慶寺“太陽一出曬鋼鞭”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三、神奇寶地—無陰涵滲井池
在大雄寶殿與毗盧大殿之間,有一個四方滲井池,沒有排水設施(陰涵),暴雨再大,水滿不溢,雨停池乾,無不稱奇。
據說建寺領班乃魯班弟子,是俗家人,愛吃鹹鵝肫。寺廟為他們專設葷鍋,但每天吃飯只見鹹鵝、不見鹹肫,很是生氣,有意不留陰涵。完工後,寺廟發給每人一個紅包,當行至石墩河邊時,一位小師傅打開紅包一看,原是鹹肫。這時大家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我們錯怪了他們。”這時一位小師傅說:“那廟裡院池的水怎么出來呀?”只見魯班弟子拿出三尺桿子,在河坎旁一個小洞裡搗了搗,並說:“就在這兒出水吧!”現在只要下暴雨,離昭慶寺不遠的石墩河坎洞裡就有大水流出,水成灰色並帶香味,很是奇特。
十一、房上仙子—老殿瓦松
在昭慶寺古老殿堂的房頂瓦間,生長著瓦松這一植物,既可觀賞,也可作藥,用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收濕劍瘡。宋代詩人陸游詩云:“人稀土花碧,屋老瓦松長”。
四、觀音柳
1991年初,由昭慶寺二十世住持傳悟法師扦插。又名三春柳,軀幹蒼老勁奇,具松柏之質,枝條細長柔軟,有楊柳之態。傳說是觀世音菩薩淨水瓶中的聖潔物,蘊涵福祿吉祥,故名觀音柳。若用莖葉熬水,可以治療小兒麻疹,叫“積善柳”;生命力極強,歷百年滄桑,仍蔥濃茂盛,名“長壽柳”;每逢下雨之前,梢頭總會綻出紅殷殷的小花,稱“氣象樹”。
名人題詞
當代書法家、詩人高先元曾作詩一首稱讚昭慶古剎:“寶剎面南背北方,溯源追本不尋常。唐宗下旨崇神聖,敬德監工建佛堂。盛世香菸千載祭,滄桑佛像數番傷。三中全會開新宇,復葆禪林萬代昌。”今日的昭慶寺,已經煥然一新,在弘揚佛法、促進兩個文明建設、淨化社會風氣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