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泥

六一泥

六一泥,又稱“神泥”、“國際神膠”、“六乙泥”,英譯為“liu i ni”或“six-one lute”或“six and one mud(lute)”,其配方最早見於《黃帝九鼎神丹經》,是六種加一種材料混合燒煉而成,取義於“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一泥
  • 拼音:liù yī ní
  • 注音:ㄌㄧㄨˋㄧㄋㄧˊ
  • 釋義:一指燒制器具的材料;另一指藥物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相關用途,文獻出處,

基本信息

名稱:六一泥
拼音:liù yī ní
注音:ㄌㄧㄨˋㄧㄋㄧˊ
一指燒制器具的材料;另一指藥物
  • 燒制器具的材料

主要來源

六一泥,又稱“神泥”、“國際神膠”、“六乙泥”,英譯為“liu i ni”或“six-one lute”或“six and one mud(lute)”,其配方最早見於《黃帝九鼎神丹經》,是六種加一種材料混合燒煉而成,取義於“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為天數,六為地數。外丹煉製必須合於“天地之數”,故固濟封釜便需“六”加“一”泥狀物做原料,意在“固濟,保證升華之氣冷凝,神丹之物勿使外泄。
固濟材料的好壞直接關係煉丹的成敗。故歷代方士皆視此為煉丹過程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失固濟最是急事”,“固濟牢密即無敗虧邪飛失也”(周易參同契注(卷下)道藏20冊,177頁)。古代道家對此一般輕易不肯透露,對六一泥的配方更是秘不示人。

相關用途

對於六一泥,我們知道其功能就是用於丹釜之固濟。在早期土釜製作中,製造完畢後在土釜內外遍塗六一泥以補修陶土釜原有的細小裂縫防止丹精外泄,而對後期金屬鼎或神室內部也可遍塗六一泥,以防止藥料與器壁接觸而發生化學反應。
此外,塗在煉丹爐各部分結合處以保證不漏氣。而加熱與不需加熱部分的隔熱,也需用密封或隔熱材料。這些都可以藉助“六一泥”或鹽泥來完成。六一泥或其它固濟材料的作用,在現代氣相晶體生長中,已從設備的設計和功能上已考慮和完善。

文獻出處

  1. 道家煉丹用以封爐的一種泥。晉代的葛洪《抱朴子·金丹》:“用雄黃水、礬石水、戎鹽、鹵鹽、礬石、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數十斤,以為六一泥﹝封之﹞。”
  2. 王明校釋:“孫校:‘泥’下刻本有‘封之’二字。明案《簽》六七‘泥’下有‘固濟’二字。固濟者,密封也。”後以指煉丹。唐王維《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賢觀長天寺》詩:“墨點三千界,丹飛六一泥。”亦省稱“六一”。唐呂岩《七言》詩之十四:“知是一般真箇術,調和六一也同天。”
  • 藥物:見於李時珍《本草綱目》
六一泥亦名蚓螻、六一泥、蚯蚓糞、地龍糞。氣味:甘、酸、寒、無毒。主治:1、熱瘧(惡寒輕,發燒重)。用蚯蚓泥和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硃砂為衣(丸子做成,在硃砂中滾一下)。每服三丸。忌食生冷。在蚯蚓泥里,加菖蒲末和獨蒜做成丸子,亦有效。
2、傷寒譫語。用蚯蚓泥,涼水調服
3、小便不通。用蚯蚓泥、朴硝等分,水調成膏,敷在臍下,即通。
4、小兒吐乳。用蚯蚓泥一兩,研成末,空腹服,米湯送下。每服半錢。兩三次後有效。
5、小兒陰囊腫大。用蚯蚓泥,調薄荷汁,敷患處。
6、婦女吹乳。用韭菜地里挖來的蚯蚓泥,研細,篩過,用醋調,厚鋪乳上。幹了就換,三次即愈。用涼水調亦可。
7、腮腫。用柏葉汁調蚯蚓泥敷患處。
8、一切丹毒。用水調蚯蚓泥敷治。
9、腳心腫痛(站久了,走路多了,易得此病)。用水調蚯蚓泥厚敷,一夕即愈。
10、漏耳諸瘡。用蚯蚓泥,燒過,調豬油敷患處。
11、耳內諸瘡。用蚯蚓研末吹耳內,敷耳瘡。
12、牙齦露出(一種疳疾)。用蚯蚓泥,如水捏成團,燒紅,研末,調臘豬油,塗牙齦上。一天塗三次。
13、咽喉骨鯁。取韭菜地里的蚯蚓泥,每次用少許搽喉外,骨自消去。
14、蜈蚣咬傷。用蚯蚓泥敷傷口。
15、嚴重刀傷。沖服蚯蚓泥,每次一小杯。一天三次。
16、吐血不止。取石榴根下的蚯蚓泥,研末,新汲水送下。每服三錢。
17、解射網毒(射網是用草烏頭製成的毒藥,可以治瘡根結核、瘰癧等症)。用蚯蚓泥末,井水調服,喝二小酒杯即可。
18、反胃。用蚯蚓泥一兩、木香三錢、大黃七錢,共研為末,每服五錢,清水送下。忌食煎炒酒醋椒姜等熱物。
19、小兒頭熱、鼻塞不能。用濕蚯蚓泥研磨作餅,貼囟門上。一天要換幾次。
20、臁瘡。用韭菜地里的蚯蚓泥,研細,加輕粉、清油,調成膏狀,貼在患處。21、處腎生瘡。用蚯蚓泥二分、綠豆粉一分,加水研成膏狀塗搽,隨乾隨換。22、赤白痢。用蚯蚓泥炒乾,傾入溫水裡,澄清後取上層水飲之。23、蛇犬咬傷,包括狂犬咬傷。用蚯蚓泥加鹽研細,敷傷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