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橋樑鑽孔樁

自從1963年在河南安陽馮宿橋,首次引進民間水利打井技術用於公路橋樑樁基礎以來,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從此以其工藝簡單、承載力大、適應性強、無需大型動力機械設備等特點,迅速在全國橋樑基礎工程中得到廣泛推廣,40多年來已逐漸發展為一種較為成熟的的深基礎類型。

由於我國大跨徑橋樑的快速發展,對墩、台基礎承載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這就催生了大噸位超長鑽孔灌注樁的需求。而鑽孔灌注樁多年的經驗積累、施工工藝和機械日益完善,泥漿處理技術的套用,又為鑽孔樁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物質基礎,呈現出向長、大發展的趨勢。
1985年,洛陽黃河大橋樁徑已達2.2m,隨後廣東肇慶大橋、四川瀘州長江大橋,樁徑達2.8m,黃石大橋、湘潭二橋樁徑分別為2.8m和3m,南昌新八一大橋則達4m。目前我國鑽孔樁最大直徑已達5m;深度過百米的已不再是少數。
我國現行規範的樁基承載力計算參數是根據我國60~70年代105根試樁測試數據為基礎分析研究制定的,當時鑽孔灌注樁的長度一般在20~30米左右,直徑均為1.0米以下。近1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大橋及特大橋樑不斷修建,超長鑽孔灌注樁的使用已成普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