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考古學

公眾考古學(Public Archaeology),也稱為“公共考古學”,是考古學的一個研究領域。簡單地講就是考古的大眾化,核心思想是為考古相關者進行交流與解釋。它主要研究考古研究與公眾之間的關係與溝通、文化遺產保護、“古為今用”、考古發現對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影響等諸多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眾考古學
  • 外文名:Public Archaeology
  • 又稱:公共考古學
  • 性質:學科
簡介,研究領域,學科發展,首次實踐,

簡介

公眾考古學是一個較新的學科。公眾考古的理念最早於上個世紀60、70年代首先出現在美國等西方國家。 早期的公眾考古就是公眾考古教育,當時主要是解決包括當時亟待解決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公眾考古教育在內的文化資源管理問題。近些年,隨著西方公眾考古理念傳入中國,公眾考古日益受到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介紹西方公眾考古研究這方面的論文,可參見《公共考古學的多樣性與非調和性》及《美國公眾考古教育》等學術論文。

研究領域

公眾考古研究的領域已經涉及到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公眾考古教育、文化遺產所有權、文化遺產的闡述與展示權、專業考古界與公眾之間的溝通等諸多領域。所涉及的相關學科有文化人類學、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法學、博物館學等。上個世紀起,美國有些大學已經開設公眾考古本科及碩士研究層面的課程,大多數畢業生從事文化資源保護及管理工作。

學科發展

嚴格意義上講,公共考古學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學科;然而,公共考古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使長期以來一直被少數考古學家、學者壟斷的考古學開始走下“學術的象牙塔”,並開始由傳統的人類“過去”的研究轉向“過去”與“現代”連線,關注為現代社會公眾利益服務的問題。因此,公共考古學不僅是考古學的進步與發展,也可能因而帶動包括考古學在內的其他傳統學術研究的革命。

首次實踐

2015年6月13日據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西洋樓遺址考古工作嚴格按照國際通行的田野考古操作規程進行,在現場具備必要的文物保護及安全條件前提下,遊客可以參觀並從現場的說明中了解更多的考古知識,這樣文化遺產就不再是封閉的靜態存在了。下一步,還將招募志願者,在經過一定的培訓之後,直接參與到現場的考古當中。同時,該負責人表示,西洋樓是第一次向公眾開放的考古場所,本市在積累並總結一定經驗的前提下,還將對更多有條件的發掘現場逐步嘗試對公眾開放。
2015年後未來3至5年時間,本市將分期逐步進行圓明園遺址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摸清圓明園遺址的整體格局、山形水系和遺址布局,推進圓明園大宮門景區、九州景區等重點區域的考古勘探與發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