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

2013年9月29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13年第61號《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該《素養》分前言、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釋義(試行)三部分。《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又分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部分30條。

基本信息,發布目的,發布背景,公告,健康素養,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前 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基本信息

發布目的

一個成年人每天吸入10—15立方米空氣,那么,對於生活在霧霾污染頻發地區的人們,該如何保護自己減少污染危害,“在《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基本理念部分提到,環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大小與暴露程度有關。人們如果認識到這一點,在霧霾天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減小暴露,那就是對自己健康的保護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朱忠軍說,《環境與健康素養》著眼於每一個體的健康保護,希望通過增強公眾的環境與健康知識儲備、提高意識,讓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正確保護自身健康。
編制並發布《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是為普及現階段公民應具備的環境與健康基本理念、知識和技能,為評價公眾環境與健康素養現狀提供基本參照,促進全社會共同推進國家環境與健康工作等。

發布背景

據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報告,所監測的102種疾病中,有85種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北京協和醫學院和中國控制中心等合作研究發現,環境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作為PM2.5的兩大暴露源,分別為中國人致病的第四、第五主要危險因素。

公告

環境保護部公告
2013年第61號
環境保護部關於發布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的公告
根據《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畫》(2007-2015),為界定我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基本內容,普及現階段公民應具備的環境與健康基本理念、知識和技能,促進社會共同推進國家環境與健康工作,我部委託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組織有關專家編制了《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現予發布。
特此公告。
附屬檔案: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
2013年9月29日

健康素養

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2013年9月)

前 言

當前,環境污染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公眾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引起社會各界普遍關注。解決環境與健康問題,需要國家和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努力。依靠公眾的力量來保護環境、維護健康,是最具普惠性、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措施。為傳播環境與健康相關理念和知識,倡導相關行為和生活方式,我們委託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借鑑國內外“科學素養”、“健康素養”相關工作經驗,編制了《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及其釋義。
環境與健康素養指人獲取並理解環境與健康基本知識,同時運用這些知識對常見的環境與健康問題做出正確判斷,樹立科學觀念並具備採取行動保護環境、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掌握正確的理念是提升環境與健康素養的基礎,把握安全、風險、暴露等基本概念是理解、判斷環境與健康問題的前提,養成相關行為和生活方式、具備相關技能是環境與健康素養的重要體現。《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及其釋義,以普通公眾為對象,針對環境污染相關健康問題、圍繞生活實際篩選內容,力爭做到集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與通俗性於一體,讓公眾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及其釋義的編制,得到了有關單位的積極支持,凝聚了眾多專家的智慧,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
一、基本理念
1.良好的環境是生存的基礎、健康的保障。
2.健康的維持、疾病的發生與多種環境因素相關。
3.環境污染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
4.環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大小與暴露程度有關。
5.老人、孕婦和兒童對環境危害更敏感。
6.環境與健康安全不存在“零風險”。
7.重視自我防護,可預防或減輕環境污染帶來的健康危害。
8.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維護健康的責任。
二、基本知識
9.空氣污染會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產生重要影響。
10.削減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可改善城市環境空氣品質。
11.霧霾天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12.關注室內空氣污染,注意通風換氣。
13.安全的飲水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本條件。
14.保障飲水安全,首先要保護好水源。
15.看上去清潔的水不一定安全。
16.講究飲水衛生,不宜直飲生水。
17.土壤污染影響整體環境質量,危害人體健康。
18.保護土壤環境質量是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19.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接觸輻射,但不用談“核”色變。
20.噪聲污染影響健康,不做噪聲的製造者。
21.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疾病發生。
22.合理處置生活垃圾,既保護環境也利於健康。
23.保護生物多樣性,與自然和諧共處。
24.要注意工作和生活中有毒有害物帶來的污染及健康危害。
25.良好的衛生或行為習慣可預防兒童鉛中毒。
三、基本技能
26.發生環境與健康事件時,應按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應對。
27.遇到污染環境危害健康行為時,主動撥打“12369”熱線投訴。
28.能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及環境保護警告圖形標誌。
29.積極關注並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環境質量信息。
30.主動有序參與環境保護,合理維護個人和社會公共環境權益。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釋義(試行)
一、基本理念
1.良好的環境是生存的基礎、健康的保障。
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環境為人類提供了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生活、生產場所,人的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通、密不可分。清潔、舒適、安靜、優美的環境,還能滿足人類更高層次的需求。
環境的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健康,在長期進化發展過程中,人類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調節功能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但是,如果環境的異常變化超過了一定的範圍,就會引發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人們在利用和改造環境為其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壞,進而對自身的健康產生危害。只有與環境達到和諧共處的狀態,人類才能真正維護自身的健康,並保證永續發展。
2.健康的維持、疾病的發生與多種環境因素相關。
環境中既有諸多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有利因素,例如清潔和成分正常的空氣、水和土壤,適宜的氣候等;也存在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因素,例如嚴寒酷暑等惡劣的氣候條件、土壤和生活飲用水中某些化學元素含量異常等。人體健康的維持與疾病的發生是外在環境因素與人體內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影響健康的環境因素多種多樣,不僅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等自然環境因素,還包括經濟、教育、文化等社會環境因素。以環境化學因素為例,既含有人類生存和維持健康所必需的各種有機和無機物質,也包括在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所排出的大量有毒有害化學物質。
3.環境污染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
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環境與健康問題有傳統與現代之分。傳統環境與健康問題與貧困和發展不足、基本生活資源短缺有關,現代環境與健康問題與忽視可持續發展、不注重環境保護有關。
近百年來,全世界已發生多起環境污染造成的嚴重健康危害事件,例如英國倫敦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日本痛痛病事件等,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在我國,環境污染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危險因素。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與環境污染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和出生缺陷等問題日益凸顯。
4.環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大小與暴露程度有關。
環境污染特別是化學物質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一般都是通過接觸含有這些物質的空氣、水、土壤、食物等介質而發生的,這種接觸一般稱為暴露。
暴露是環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決定因素。不管污染物的毒性有多大,沒有暴露,就不會造成健康影響。一般情況下,暴露量越大,產生的健康效應也越明顯。
暴露的途徑、強度和時間與健康效應的產生密切相關。污染程度輕、接觸時間短,一般不會造成健康危害。長期接觸低濃度的某些污染物,可能會造成慢性健康危害或遠期健康危害。
5.老人、孕婦和兒童對環境危害更敏感。
不同人群對環境中有害因素的反應存在差異,通常把對環境中有害因素反應更為敏感和強烈的人群稱為易感人群。一般情況下,老人、孕婦和兒童對環境中的有害因素更敏感,應注意防範。
與普通人群相比,易感人群會在更低的暴露劑量下出現有害效應,或者在相同環境因素變化條件下,易感人群中出現某種不良效應的反應率明顯增高。
年齡、健康狀況、營養狀況、生活習慣、暴露史、心理狀態、保護性措施等因素影響人群的易感性。對每一個體來說,影響易感性的因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由於不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易感性增高。
6.環境與健康安全不存在“零風險”。
通常,風險與收益相對應。以化學物質為例,如果它們被誤用或不夠謹慎小心地使用,則可能帶來危險。但是,人們離不開化學物質的套用,它們在很多方面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帶來便利。因此,我們需要接受化學物質套用所帶來的一定風險。
絕對安全的“零風險”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不可能將環境中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完全消除,只能儘量將風險控制在相對安全的範圍內,使之對健康的影響處於可接受水平。
環境質量標準、環境衛生標準是為了保障人體健康而制定的。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這些標準對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許含量等的限制性規定,可保障人體健康的相對安全。
7.重視自我防護,可預防或減輕環境污染帶來的健康危害。
環境污染所導致的健康危害通常是非特異性的弱效應,且發展呈漸進性,不易被察覺,一旦出現較為明顯的症狀時,往往已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產生嚴重的健康後果並難以治癒。因此,事先預防比事後醫治更為重要。
造成環境與健康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人們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儘管環境污染大都在個人的可控範圍之外,但通過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注重自我防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減少接觸、降低暴露,可減輕或消除其造成的健康危害,從而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
8.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維護健康的責任。
隨著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日益凸顯,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保護環境、維護健康需要國家和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每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才能有效地保護環境、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無節制地消耗資源,是造成環境惡化進而危害健康的重要根源。每個人都應反對奢侈浪費,提倡環保、簡樸的生活方式,從自身做起,營造一個有益健康的環境。
每個人都應該了解環境與健康的關係,提高自己保護環境、維護健康的意識,規範自己的社會行為,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在生活和生產活動中不污染和破壞環境,有序參與環境監督,積極維護社會公共環境權益。
二、基本知識
9.空氣污染會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產生重要影響。
一個成年人通常每天呼吸20 000 多次,需吸入10~15 立方米的空氣。空氣的清潔程度與人的健康關係十分密切。
空氣中的污染物主要通過呼吸道直接進入人體,也可以降落至食物、水體或土壤,通過進食或飲水等經消化道進入體內,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當空氣污染物的濃度過高時,人體會由於短期內吸入大量的污染物而產生急性健康危害。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中,會誘發各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目前,我國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中關注的污染物基本項目包括顆粒物(PM2.5、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等。
10.削減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可改善城市環境空氣品質。
以汽油、柴油等化石能源為燃料的機動車,在行駛時會排放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化物、顆粒物等。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加,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已成為我國許多大中型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對城市空氣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一系列不良影響。
倡導購買環保型汽車,堅決不購買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機動車;儘量減少使用私家車,多選擇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騎腳踏車或步行等綠色的出行方式,有助於改善城市空氣品質。
11.霧霾天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細顆粒物PM2.5)是形成霧霾天的罪魁禍首。它的來源非常複雜,按形成過程可分為一次來源和二次來源。一次來源包含自然源與人為源,其中人為源主要有燃料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等;二次來源是各污染源排出的氣態污染物,經過冷凝或複雜的大氣化學過程而生成的二次細顆粒物。
細顆粒物的化學成分眾多,除影響空氣能見度外,可經呼吸道進入肺部、進入血液,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造成重要影響,嬰幼兒、兒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患者對其更為敏感。
霧霾天不宜在室外鍛鍊、活動,應儘量減少戶外停留時間。
12.關注室內空氣污染,注意通風換氣。
人們長期生活在室內,老年人、嬰幼兒等在室內的時間更長。室內空氣品質對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對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以及生活的舒適度也有重要影響。
使用煤炭及木柴、動物糞便、農作物秸稈等燃料在家中進行烹飪、取暖時,會產生大量對健康有害的污染物;吸菸所產生的煙霧也是室內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裝飾裝修材料、家具等可能散發有毒有害物質。同時,現代建築普遍密閉性增強,新風量減少,也加劇了室內空氣污染的程度。
如果通風不良,污染的空氣容易停留在室內,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開窗通風是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最簡單方法。
13.安全的飲水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本條件。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水的充足和安全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基石。
安全的飲水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本條件。安全的飲水至少應滿足水質合格、水量適當、容易獲取等基本要求,其中,飲水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健康。
飲水的質量必須保證飲用者終生飲用安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解釋,所謂安全,是指終生飲用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其中的終生飲用,是以人均壽命70 歲為基數,依每天每人2 升水的攝入量而計算。
14.保障飲水安全,首先要保護好水源。
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包括取水、制水、供水和用水等多個環節,其中,水源水質是最基礎的保障。
飲用水水源可分為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和其他多種類型的水源。水源地應採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嚴禁修建任何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及一切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行為。例如,在地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向水域傾倒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以及其他廢物,禁止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藥,不得濫用化肥等;在地下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利用滲坑、滲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有害廢物,實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時不得污染當地地下水水源等。
15.看上去清潔的水不一定安全。
生活飲用水包括供人生活的飲水和生活用水。根據我國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合格的生活飲用水除感官性狀良好,即透明、無色、無異味和異臭、無肉眼可見懸浮物等外,水中還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所含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也不得危害人體健康等。
生活飲用水是否衛生安全,需經過專業檢測確定,不能僅通過“看、聞、嘗”等簡便方法來識別。例如,受到病原微生物、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等污染的水,其感官性狀也許不會發生明顯改變,如直接飲用,有可能會引發急性胃腸炎、痢疾及寄生蟲感染等介水傳染病,或造成急性、慢性中毒和遠期健康危害等。
16.講究飲水衛生,不宜直飲生水。
直接從水源取水,無任何設施或僅有簡易設施的供水,應定期投放適當的消毒劑,並將水煮沸後方可飲用。煮沸既可有效殺滅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又能蒸發水中的氯氣及一些可揮發的有害物質。
一般情況下,集中供應的自來水是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的,理論上可以生飲。但為了有效抑制配水管網中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而影響供水水質,自來水在到達用戶時存在一定的余氯量,因此建議煮沸後飲用。同時,家庭中應使用質量合格的管材和管件,並禁止自來水管與其他非飲用水管道相通。
17.土壤污染影響整體環境質量,危害人體健康。
水體和空氣的環境質量通常容易受到重視,這是因為當它們受到嚴重污染時,通過人的感官一般就能發現,但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有些污染物在土壤中不像在水體和空氣中那樣容易擴散、稀釋,往往難以清除並容易不斷積累,因此防治土壤污染要以預防為主。
土壤污染會導致土壤環境正常功能的失調和土壤質量的下降,並對水體、大氣、生物和人體健康造成影響或潛在影響。例如,土壤中的污染物可隨地表涇流匯入水體,也可通過遷移進入地下水,還可通過氣體揮發或隨塵土漂浮到大氣中,最終經各種途徑尤其是食物鏈的傳遞而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18.保護土壤環境質量是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土壤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水分、無機鹽、礦物質及營養物質等,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土壤中的污染物可通過農作物的吸收作用而進入其體內,影響農產品安全:一是影響農作物生長,造成減產;二是即便不影響農產品產量,也會因污染物存於農作物的可食用部位而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三是既影響農作物生長,又影響農產品品質。
土壤環境質量是農產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們既要減少工業廢渣、生活垃圾、農藥和化肥對土壤的污染,也要防止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通過灌溉而帶來的土壤污染,還要防治大氣中污染物沉降對土壤造成的污染。
19.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接觸輻射,但不用談“核”色變。
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天然輻射(又稱背景輻射)。人所經受的天然輻射總量遠遠大於來自核技術利用等人為活動的輻射量。輻射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大小與輻射劑量有關,人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接觸到的輻射劑量,遠遠低於對人體有害的劑量。
核技術利用與我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最為常見的是醫療器械X光機,最受關注的是核電站。核電站正常運行時對工作人員和周圍居民產生的輻射劑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發生核事故時不要恐慌,只要按照政府應急指揮部門的指令及時採取防護措施或應急行動,一般就不會受到輻射傷害。
20.噪聲污染影響健康,不做噪聲的製造者。
通常情況下,環境噪聲不會對人體產生明顯的健康危害,但是會影響人們的工作和學習,以及生活的舒適度。過度的噪聲則可能對人的聽力、視力、內分泌產生影響,並誘發一些疾病,比如神經衰弱症、耳聾等。
除了交通噪聲、工業噪聲、建築施工噪聲外,商業及娛樂等公共場所、家庭生活等產生的社會生活噪聲也是環境噪聲污染的重要來源。有相當一部分社會生活噪聲污染,是因為不文明行為產生的。要注意裝修施工時段,汽車進出或停放小區時儘量不鳴笛,也不要在居民稠密區任意燃放煙花爆竹等。在他人睡眠和休息時段,更應避免此類行為。
21.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疾病發生。
造成環境衛生狀況惡化的原因,大都是人為的。保持環境衛生,減少寄生蟲、病菌等的滋生,切斷它們跟人的接觸途徑,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要管理好人畜糞便。禁止隨地大小便,露天糞坑要加蓋,糞尿要經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後集中處理,家禽家畜應圈養,不讓其糞便污染環境及水源。
要保持居住地及周圍環境清潔。應注意清理居民集中區域內積水,及時清理垃圾、糞便、動物屍體,經常清掃衛生死角,儘量保持住宅室內或者畜棚內乾燥,減少寄生蟲、病菌繁殖的機會。
22.合理處置生活垃圾,既保護環境也利於健康。
生活垃圾處理處置不當,除了影響周圍環境衛生外,還會通過對土壤、地表和地下水、大氣的污染而影響人體健康。分類回收和處理生活垃圾,可減少環境污染。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其中,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消毒劑、殺蟲劑、洗滌劑等,這些垃圾需要進行特殊處理,應和其他生活垃圾分開放置。這樣,既便於回收利用其中所含的再生資源,也利於減少其處理不當對人們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23.保護生物多樣性,與自然和諧共處。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共有的自然資源,可通過生態鏈來保護人類健康。簡單地說,任何一種生物在生態鏈中都有用途和作用,破壞生物多樣性會打亂生態平衡,危害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
由於人類活動的干擾,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已經影響了人類當代需求的滿足。例如,當森林遭毀時,來自一些植物的藥物源也將隨之消失,這將對某些人群使用這些植物來治療疾病產生不利影響。
獵捕或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會加速瀕危動物的滅絕,破壞生物多樣性。平時應注意不要接觸或食用未經檢疫的野生動物,愛滋病以及非典、禽流感等都是從野生動物開始傳播的。
24.要注意工作和生活中有毒有害物帶來的污染及健康危害。
凡涉有毒有害物質工作的人群,都應樹立職業健康觀念,了解工作崗位中的危險因素及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按照職業衛生防護的要求加強個人防護。例如,堅持使用過濾式防塵、防煙口罩,穿工作服,飯前洗手,嚴禁在車間內進食,注意防止把作業場所中的污染物帶回家等。
家用化學品中也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它們會通過不同途徑與人體接觸。應仔細閱讀產品標籤及說明書,了解其正確的使用方法。應將家用化學品放置在遠離食物和水,以及兒童夠不到的地方。不要用裝過這類化學品的容器來儲存其他物品,尤其是食物和水。
25.良好的衛生或行為習慣可預防兒童鉛中毒。
為預防兒童鉛中毒,需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糾正一些能將環境中的鉛帶入體內的行為,切斷鉛的暴露途徑。
注意兒童個人衛生,勤剪指甲,指甲縫是特別容易藏匿鉛塵的部位;飯前洗手十分重要,環境中的鉛塵在兒童玩耍時很容易沾污雙手,並隨進食或通過習慣性的“手-口動作”進入身體。
不要在鉛作業場所為孩子哺乳;不要帶兒童到鉛作業工廠附近散步、玩耍;直接從事鉛作業的家庭成員下班前必須更換工作服和洗澡;不要將工作服和兒童衣服一起洗滌等。
三、基本技能
26.發生環境與健康事件時,應按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應對。
安全生產事故、交通事故、企業違法排污行為等導致的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是環境污染導致健康損害事件中的常見原因。
發生有毒有害物質污染而危害自身健康時,不要驚慌失措,不要傳播謠言,更不要圍觀現場,應及時向當地有關部門和醫療急救中心報告,並按照有關單位的指令採取防護措施或應急行動。例如,不同有毒有害氣體泄露時,其自救與逃生的方法有很大差異,居民應聽從政府或應急部門的指揮,選擇正確的逃生方法,快速撤離現場。
27.遇到污染環境危害健康行為時,主動撥打“12369”熱線投訴。
當身邊發生環境污染事件或者對自己健康產生危害的環境污染行為時,應主動撥打“12369”環保熱線投訴。
撥打“12369”環保熱線投訴時:一是快,發現事件後,快速撥打電話,使事件在發生之初即得到有效地控制和處理;二是準,對所報告事件應客觀描述,不要誇大其辭,以免影響有關部門對問題的性質判斷,不利處理;三是要講清楚事發的具體地點、時間、舉報人姓名及聯繫方法等,這樣不僅有利於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檢查,也便於有關部門及時回復舉報人處理結果。
28.能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及環境保護警告圖形標誌。
危險標識(警告標誌)的基本形式是黑色等邊三角形、頂角向上,標識的背景顏色為黃色,中間圖形為黑色。使用危險標識(警告標誌)的目的是提醒人們注意周圍環境,以避免可能發生的危險。但要注意,危險標識只起到提醒和警告的作用,它本身不能消除任何危險,也不能取代預防事故的相應設施。
為保護自身安全,要學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遠離危險物。會識別當心劇毒、當心電離輻射、當心有害氣體中毒等常見的安全警告標誌,會識別污水排放口、廢氣排放口、噪聲排放源、一般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貯存(處置)場的環境保護警告圖形標誌等。
29.積極關注並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環境質量信息。
環境質量與健康緊密相連,為保護健康,應積極關注所在地區的環境質量信息。例如,可通過電視台環境質量信息播報、環境保護部門或環境監測機構官方網站等途徑了解所在地區的空氣、水等環境質量信息,並用以指導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以消除或減少環境污染對健康的不利影響。
不要盲目相信小報、傳單、簡訊、網路等傳播的與環境質量相關的恐慌性信息,由政府機關、環保部門、國家或地區權威媒體等披露的信息一般是可靠的。
30.主動有序參與環境保護,合理維護個人和社會公共環境權益。
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監督環境管理,舉報違法排污行為,為保護自身健康而努力。例如,公眾參與是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程式,應主動了解周邊企業或項目對環境和自己的健康可能帶來的影響,積極參與其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並依法有序地向有關審批部門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選擇合理的方式與合法的途徑,維護自身的環境權益和社會公共環境權益。例如,可與污染責任者協商解決問題,也可申請行政部門來調解處理糾紛,還可通過提起民事訴訟來維權。當懷疑因環境污染而受到健康危害時,應主動到當地醫療機構做健康檢查並積極治療,保存好相關檢查資料,以備維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