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鑑定中心(曾用名: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直屬的犯罪調查實驗室和實戰部門,也是中國法庭科學領域特別是刑事科學技術領域專業最全、實力最強、最具權威的專業機構。
公安部鑑定中心始建於1972年,原名公安部一二六研究所,1984年更名為公安部第二研究所,1996年更名為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2022年更名為公安部鑑定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安部鑑定中心
- 成立時間:1972年12月6日
- 辦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木樨地南里17樓
- 性質:事業單位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 曾用名: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
發展歷史,主要職責,內設機構,主要成就,研究成就,人才培養,所獲榮譽,制裁事件,
發展歷史
1972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成立公安部刑事技術研究所(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前身)。
1984年,更名為公安部第二研究所。
1996年,在公安部第二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
2006年10月,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成為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領域第一個整體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的物證鑑定機構。
2008年,DNA實驗室被評為法醫遺傳學公安部重點實驗室。
2010年,中心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重點司法鑑定機構和國家級司法鑑定機構。
2022年,更名為公安部鑑定中心。
主要職責
公安部鑑定中心主要承擔重特大案事件現場勘驗、行政執法及刑事司法案事件證據鑑定、法庭科學研究、技術交流培訓等職責。
內設機構
公安部鑑定中心擁有中國工程院劉耀院士實驗室、現場物證溯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市現場物證檢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3個專家工作室。
主要成就
研究成就
- 研究綜述
公安部鑑定中心業務範圍涵蓋法醫病理、DNA、毒物、毒品、痕跡、槍彈、爆炸、微量物證、視聽資料、檔案、電子物證等十幾個專業領域,每年承擔近萬起案件的物證檢驗鑑定任務。
截至2012年12月,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先後承擔國家級、部級科研項目526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30項,獲公安部科學技術獎179項;起草、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223項;200餘個技術方法在公安、檢察、安全、鐵路系統的專業實驗室廣泛套用。其中以 “疑難生物檢材DNA檢驗關鍵技術”、“人體生物樣本中毒品檢測標準方法關鍵技術”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新成果的取得和廣泛套用,實現了技術方法的更新換代,顯著提高了支撐實戰的技術能力和水平。
- 研究成果
2004年,公安部鑑定中心率先開展光譜成像技術的研究,並建立了4類疑難物證光譜成像檢驗新方法,開闢了光學檢驗技術新的發展方向,這項技術從2009年投入使用。
2009年,公安部鑑定中心成功研製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更加符合法醫學DNA檢驗要求的國產DNA系列檢驗試劑,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人才培養
從1995年起,中心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聯合培養法醫專業和物證技術研究方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截至2012年12月,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先後舉辦各類專業技術培訓班700餘期,培訓基層技術人員4萬餘人次。
自2004年起,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開始承擔涉外警務技術執法培訓工作。截至2012年12月,先後舉辦培訓班54期,培訓了來自緬甸、越南、寮國、高棉等10餘個國家的573名高級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