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熊午
- 別稱:令尹子庚、公子午
- 字號:字子庚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 民族族群:楚國人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公元前552年夏
- 主要成就:率楚軍大敗吳軍;楚共王時任楚國令尹
- 身份:楚國令尹
生平,子庚墓,歷史評價,
生平
楚共王三十年(前561年),出使秦國。王子午護送楚共王的夫人秦嬴(秦景公的妹妹)回秦國,卻被秦國扣留,子庚之弟說服晉國大臣,讓晉國在陳國修築壺邱城,以此威脅秦國,秦人擔心晉軍修城後長期駐紮陳地,只好放了子庚。
次年,率楚軍大敗吳軍。獲吳公子黨。
前552年夏,子庚逝世。
子庚墓
子庚墓位於河南省淅川香嚴寺的下寺,出土有王子午鼎等珍貴文物。
王子午鼎是以鼎主人而命名。“鼎是禮器之首,只要刻了名字的鼎,一般不會送人,且會隨著主人下葬。”趙世綱說,淅川2號墓出土的列鼎內均有銘文,“王子午鑄銅鼎,以祭先祖文王,進行盟祀,我施德政於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孫後代以此為準則。”正是這段銘文不僅解開了鼎的主人之謎,而且印證了《左傳》中被多次提及的春秋五霸之一,並“問鼎中原”的楚莊王的兒子午確有其人。
有一次王子午護送王后秦嬴(秦景公之妹)回娘家,卻被秦國扣留。他的弟弟以三百金賄賂了晉國大臣,讓晉國修築壺邱城(陳國地,在今河南新蔡),並對秦國說,如果你們放了楚王的弟弟,我們就不築城。秦人怕晉軍因此長駐陳地,只好放了子庚。為此楚國又送了三百車重禮給晉國以示感謝。為什麼秦國甘冒外交風險要扣留子庚,晉國則甘冒戰爭風險迫秦放人,而楚國不惜重金也要讓子庚回國?我們由此可以想見子庚在當時多么被人看重。
王子午也曾立下戰功,楚康王二年(前558年),子庚接替子囊為令尹。前555年,鄭國大夫子孔為了獨攬大權,想叛晉附楚,欲引楚軍入鄭助他剷除異己,便密使人告訴子庚,但子庚沒有應允。楚王聽說此事,派人去對子庚說:“我即位五年了,卻從未對外用過兵,人們一定以為我耽於享樂,而忘了先君的事業。你幫我想想,這該怎么辦呢?”子庚嘆息道:“這是君王在說我貪圖安逸呢,其實我是為國家好啊!”於是請使者告訴楚王說:“現在諸侯們都與晉國交好,我先去試一下。如果行,您再率軍出來;不行,我收兵回朝,君王也不丟面子。”這年冬十月,子庚率師分三路伐鄭。因鄭人加強了守備,子孔也不敢會見楚人,子庚見無機可乘,只在城下住了兩晚便打道回府。走到半路又遇上大雨,楚軍士兵多被凍病,因此損兵大半。其他兩支部隊也都無功而返。
前552年夏,子庚卒,死時年齡不超過48歲。
歷史評價
子庚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是一個能審時度勢、頭腦相當清醒的人,也難怪他在這篇銘文中說自己有德於民,有功於國,所以受人敬重,同時還諄諄告誡自己的子孫要以此為準則。銘文中還說這件鼎是用來祭奠先王和盟祀用的,可見這是生前所鑄,因此它是宰相的傳家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