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和農戶契約選擇與履約機制研究

公司和農戶契約選擇與履約機制研究

《公司和農戶契約選擇與履約機制研究》是一本徐忠愛編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2007-06-01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公司和農戶契約選擇與履約機制研究
  • 作者:徐忠愛
  • ISBN:9787500462873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徐忠愛 著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9787500462873出版時間:2007-06-01版 次:1頁 數:257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經濟法

內容簡介

《公司和農戶契約選擇與履約機制研究》主要闡述:產權理論和契約理論,國內外公司與農戶契約的關係、農產品交易的契約特徵與自我履約、自我履約的契約選擇的理論分析、超市場契約——公司與農戶自我履約的契約選擇、超市場契約履約的信任機制、超市場契約履約的制度保障、產權聯繫確保履約、契約設計與履約等,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政策建議。

作者簡介

徐忠愛,男,1968年10月生,湖南嶽陽人,廣東商學院經濟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新制度經濟學研究。在《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等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出版專著1部,主持或參與各類課題5項。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1.1 選題的現實背景和意義:問題的提出
1.1.2 關於組織的契約理論及其發展:理論背景
1.1.3 小結:從組織理論到契約經濟學
1.2 研究的對象
1.3 研究的基本假設、方法和運用的主要理論
1.3.1 本研究的基本假設
1.3.2 運用的主要理論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研究的思路和結構安排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本書的結構安排
1.5 可能的創新之處和不足
1.5.1 可能的創新之處
1.5.2 本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主要文獻的簡要回顧與評述
2.1 產權、契約、組織理論
2.1.1 產權理論和契約理論
2.1.2 關於組織網路及其治理機制的主要研究文獻
2.2 公司和農戶契約關係文獻回顧
2.2.1 國外公司和農戶契約關係研究的相關文獻
2.2.2 國內公司和農戶關係研究的文獻綜述
2.3 小結
第三章 農產品交易的契約特徵與自我履約
3.1 公司和農戶契約關係的內在特徵對履約的影響
3.1.1 契約主體的不平等性與履約困境
3.1.2 契約客體在生產和交易中的特殊性與履約效率
3.1.3 契約內在的高風險性與違約
3.1.4 契約內容的不完全性與第三方實施契約的困難
3.1.5 契約強制執行的困難與違約行為
3.2 締約特徵對履約的基本要求
3.2.1 締約關係要具有良好的靈活性
3.2.2 締約關係內含有效的監督機制
3.2.3 建立合理的風險分攤機制以共同應對和減少契約風險
3.2.4 具有對等的相互約束機制與合作激勵機制
3.2.5 契約自我實施的重要性
3.3 自我履約:產權視角的分析
3.3.1 權利性產權安排與履約障礙
3.3.2 包含資產屬性和事後契約成本在內的產權配置與契約的履約效率
3.3.3 關係性產權與自我履約
3.4 小結
第四章 自我履約的契約選擇:理論分析
4.1 自我履約與契約選擇的依據
4.1.1 基於自我履約的契約選擇理論
4.1.2 契約選擇理論的比較和評論
4.1.3 討論:什麼是最佳契約
4.2 契約類型選擇與自我履約
4.2.1 內容介紹
4.2.2 締約背景
4.2.3 兩維度的締約分析
4.2.4 契約類型選擇的基本變數
4.2.5 契約類型選擇理論的結論分析
4.3 公司和農戶締約的規模與範圍決定
4.3.1 引言
4.3.2 關於締約規模和範圍決定的簡要模型
4.3.3 公司和農戶契約規模和範圍決定的模型分析
4.3.4 結論
4.4 小結
第五章 超市場契約:公司和農戶自我履約的契約選擇
5.1 交易特徵、締約環境與公司和農戶契約選擇
5.1.1 資產通用性的農戶與公司建立的古典契約(市場規制)
5.1.2 資產專用性程度強的農戶與公司之間建立的新古典契約(三方規制)
5.1.3 強資產專用性和不確定性下農戶與公司之間的雙方規制:關係性外包契約(I)
5.1.4 基於學習和資源能力需要的契約規制:關係性外包契約(II)
5.1.5 農戶與公司的縱向一體化:統一規制的嘗試
5.2 中介組織的契約特徵及其在穩定公司和農戶契約關係中的作用
5.2.1 引言
5.2.2 作為中介組織的農業合作社
5.2.3 作為中介組織的農業協會
5.2.4 股份合作制企業:聯結公司和農戶的有效契約安排
5.3 公司和農戶超市場契約的框架結構和內容安排:以“股田制”和“承租返包”制為例
5.3.1 “股田制”:公司和農戶契約關係創新的一種發展模式
5.3.2 “承租返包”:公司和農戶之間的有效關係性外包契約形式
5.3.3 公司和農戶超市場契約的框架性質和內容安排
5.4 公司和農戶超市場契約的制度特徵與履約效率:對長青水果場與溫氏食品集團的比較研究
5.4.1 命運完全不同的兩個契約組織:案例分析
5.4.2 制度特徵與契約績效差異
5.5 小結
第六章 超市場契約履約的信任機制
6.1 超市場契約的網路化特性
6.1.1 網路及其相關理論分析
6.1.2 超市場契約網路與企業和市場契約的特徵比較
6.2 信任機制及其基本功能
6.2.1 信任的含義、分類和自我增強性
6.2.2 信任在減少交易成本和改進績效中的作用
6.3 公平互利偏好誘致信任:實驗經濟學視角的分析
6.4 信任機制的局限與強化情境信任的重要性
6.5 強化情境信任治理的一般條件:可信承諾的形成
6.5.1 存在信任關係的私人懲罰
6.5.2 通過增加預期收益增加違約的機會成本
6.5.3 增加威廉姆森式的安全保證條款
6.6 小結
第七章社會資本嵌入:超市場契約履約的制度保障
7.1 社會資本的由來和含義
7.2 社會資本嵌入治理模式的提出
7.3 社會資本嵌入:治理公司和農戶契約關係的條件與機制
7.3.1 社會資本嵌入機制治理網路化交易的條件
7.3.2 交易條件的相互作用效應和社會資本嵌入治理機制
7.4 網路關係互動和互相依賴:社會嵌入機制的一個具體運用
7.5 小結
第八章 產權聯繫確保履約:所有權模型
8.1 公司和農戶締約的部分所有權模型
8.1.1 一種有效的產權聯繫方式:共同所有權
8.1.2 部分所有權文獻簡介
8.1.3 部分所有權模型構建
8.1.4 模型分析
8.1.5 討論:部分所有權模型與交易成本經濟學的關係
8.1.6 我國公司和農戶締約的部分所有權實證案例
8.2 公司和農戶締約的共同所有權模型
8.2.1 引言
8.2.2 人力資本“套牢”物質資本:費希爾公司案例分析
8.2.3 共同所有權模型
8.3 小結
第九章 契約設計與履約
9.1 契約自我履約的範圍決定
9.2 抵押(質押)條款設計與履約
9.2.1 契約條款設計不合理與履約效率低下
9.2.2 改善契約條款設計提高契約履約效率
9.3 社會資本嵌入與履約
9.3.1 社會資本嵌入通過合理風險分攤和創造組織租金而提高契約履約率
9.3.2價值鏈共同體協調,企業適時返還利潤
9.4 合理規模和範圍與履約
9.5 部分所有權安排與履約
9.6 共同所有權安排與履約
9.6.1 “富安模式”:合作共贏之道
9.6.2 “富安模式”機理:構建合作組織載體,降低交易費用
9.6.3 “富安模式”的啟示:共同所有權安排
9.7 小結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