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輿論

公共輿論

公共輿論,又稱輿論(public opinion),或“公眾意見”。相當數量的公民對某一問題具有共同傾向性的看法或意見。它是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表現形式,往往反映一定階級、階層、社會集團的利益、願望和要求。

從政治學的觀點來看,“輿論是‘公意’,是‘共同體’的最高意志,是民主政治的基礎。”公共輿論,中國古代稱之為“輿人之論”,即眾人的議論,如《晉書·王沉傳》:“自古賢聖樂聞誹謗之言,聽輿人之論。”英文public opinion的意思即公共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共輿論
  • 外文名:public opinion
  • 別稱:公眾意見
  • 性質: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表現形式
四因素,不同類型,形成,意義和影響,

四因素

公共輿論通過言談或文字等形式表現出來,並往往以擁護或反對、讚揚或譴責的方式對某一公共問題作公開的評價。通常在具有一致利害關係的社會群體中容易形成共同的輿論。一般認為,公共輿論包含4種因素:
1.存在某個涉及人們共同利益的問題或事件;2.有許多個人對這個問題或事件發表意見;3.在這些意見中,必有一種具有共同傾向性的意見;4.這種共同的意見會直接地或間接地對社會產生影響。

不同類型

有些學者根據輿論表達者的範圍大小,把輿論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1.分為社會輿論和團體輿論;2.分為社會輿論、階級輿論、集團輿論。

形成

公共輿論的形成,可來自民眾的自發;也可來自有目的的引導,如國家、政黨、社會團體以及大眾傳播工具(報刊、廣播、電視等)的有目的的影響。在實踐中,輿論的形成往往是兩種來源相互轉化,即先從民眾中來,然後經有關權威方面加以傳播;或先由有關權威方面提出,然後在民眾中傳播。公共輿論如果只是街談巷議,其影響有限,只有經過大眾傳播工具的廣泛傳播,才能把輿論凝聚起來,喚起人們對某一問題的注意。傳播工具既可表達輿論,同時又能影響輿論。隨著傳播工具的現代化,公共輿論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

意義和影響

公共輿論是眾多民眾的意見,它對社會政治生活有重要的影響,既可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又可影響政治的穩定和政權的鞏固,進步的輿論常常成為革命的先導。因此,政府和各種政治利益群體都重視公共輿論,它們往往採用各種方法對公共輿論進行引導和控制。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故控制的內容、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現代社會,政府主要採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對公共輿論進行控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