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演講:路徑與方法

公共演講:路徑與方法

《公共演講:路徑與方法(第2版)》不僅介紹了學習風格理論,而且將這一原則貫徹於行文之中:書中對於概念的解釋,儘可能覆蓋學習圈的“感覺、觀察、思考和行動”各個維度。當學生閱讀每一章節的時候,這些元素將“涵蓋整個學習圈”。章前的思考題、“你的觀點是什麼”提示、循序漸進的“實踐環節”,指導學生了解演講準備和表達的所有步驟;相關的連結,大量的演講大綱、摘要和演講全文,術語表和課後練習,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方略,提供了別出心裁的路徑和方法。《公共演講:路徑與方法(第2版)》還援用了傳播術語,並對之做了簡明扼要的界定。書後的術語表詳盡可靠。

基本介紹

  • 書名:公共演講:路徑與方法
  • 作者:狄安娜·D.賽爾勞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423頁
  • 開本:16
  • 品牌:清華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Confident Public Speaking
  • 譯者:朱強
  • 出版日期:2010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2227535, 978730222753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公共演講:路徑與方法(第2版)》:新聞與傳播系列教材·翻譯版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狄安娜·D.賽爾勞 譯者:朱強

狄安娜·D.賽爾勞,美國肯塔基州立大學傳播學教授,北達科他州立大學博士。她在公共演講的教學、研究和實踐領域獲得多個獎項。歷任美國中部傳播學會基礎課程組主席、美國傳播學會經驗學習委員會主席、美國中部傳播學會副主席,曾連續三年編撰《傳播學基礎課程年鑑》。
朱強,博士,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傳播學系訪問學者。已經出版專著有《鄉村中的異鄉人》和《廣告公司經營與管理》.譯(校)著有《消費文化》、《中國都市消費革命》等。

媒體推薦

源自於現實生活的精彩案例,俯拾皆是。
——Pamela Carlson,北達科他州立大學
我相信賽爾勞提供了一個更加完善的路徑,去處理公共演講的諸多難題。在她的每一章裡面,闡述中肯、富有創意、見解深刻,精彩觸手可及!——而所有這一切,恰恰是其他同類著作所欠缺的。
——Kelby K,Hallone,克萊蒙遜大學
整部著作敘述流暢,信息充分,趣味良多。
——Janice Stuckey,傑弗遜州立社區學院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傳播學與公共演講倫理
第二章 有效應對公共演講焦慮
第三章 你的第一次演講
第四章 傾聽和批判性溝通
第五章 主題的選擇和提煉
第六章 理解聽眾
第七章 演講的支撐:證據和研究
第八章 主要觀點的組織
第九章 強化印象:引言和結語
第十章 演講大綱的設計
第十一章 語言和風格的選擇
第十二章 發表演講
第十三章 演示輔助工具的製作與運用
第十四章 告知式演講
第十五章 說服型演講
第十六章 說服的策略
第十七章 特殊場合的演講
第十八章 小組合作與演講
譯者後記

後記

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我的心靈時刻沉浸在感恩的愉悅之中。
首先,感謝南京師範大學。2008年9月,我得到資助,前往美國進行訪問學者研究。我也要感謝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SU)傳播學系主任、教授史蒂芬·麥克道威爾博士,是他的熱情邀請,讓我的美國之行得以成為現實。
塔拉哈西的夏天是漫長的。有一天,在FSU圖書館,看到了狄安娜·賽爾勞的(公共演講:路徑與方法》,信手翻了幾頁,居然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對我來說,公共演講是一個陌生的辭彙,這也是一本從未接觸過的、讓我耳目一新的書。後來,我才知道,在現在美國大學教育中,公共演講是一門通識教育的課程,不分學科,都要選修——覆蓋之廣,和中國大學生必選的系列政治課好有一拼。
於是,把書帶回去,仔細讀了起來。讀得越多、越深,越覺得這本書具有很大的價值,它既不是純粹的理論推延,雖然它的理論很前沿;又不是簡單的案例的堆砌,儘管它的案例很生動,而且極具可拷貝性——真的可謂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於是,我想,為什麼不把它介紹給中國的大學生呢?
於是,我通過網路,把準備翻譯該書的打算提交給清華大學出版社,也是機緣巧合,短短的15天之後,編輯老師就給我了肯定的回覆,很快就簽訂了翻譯契約。——這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的高效率,對新一代出版人的敏銳和敬業由衷地感到敬佩。
我要感謝狄安娜·賽爾勞教授,她現在就職於肯塔基州立大學傳播學院。在得知我要為中國讀者翻譯她的著作時,她十分高興,欣然送給我一本有她簽名的《有效的公共演講》,並在扉頁上寫道:“感謝你對我著作的大力支持。”

序言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新聞與傳播學教育從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為數甚少的幾家高校的“專有”學科,迅速成為一個幾乎所有綜合大學乃至相當部分如財經大學、工商大學、農業大學以及師範、藝術類院校的“常規”學科。中國最著名的兩所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也相繼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這樣一種“顯學”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進入資訊時代以後,新聞與傳播的社會地位、角色、影響不僅越來越重要,而且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意識到;另一方面是媒介行業近年來的迅速發展為青年人提供了職業前景和想像。儘管與美國大約有14萬在校學生學習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課程的數量相比,中國的新聞與傳播學教育的規模並不十分龐大,但是就中國國情而言,這種新聞與傳播教育的繁榮局面還是可能因為一種“泡沫”驅動而顯得似乎有些過度。但是,超越傳統的新聞學,將更加廣義的媒介政治、媒介輿論、媒介文化、媒介藝術、媒介經濟、媒介法規、媒介倫理納人新聞與傳播學科,將傳播學理論以及各種量化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納入新聞與傳播學領域,在大眾傳播之外將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公共關係等納入傳播學視野,都證明了新聞與傳播學的轉向和擴展,也正是這種轉向和擴展使新聞與傳播學教育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學科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