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年表
公元974年,北宋開寶七年,李煜38歲,上表宋,求從善歸國,
宋不許。
公元974年9月,趙匡胤命令大將
曹彬等攻
南唐。十一月,宋軍在
采石磯以預製浮橋渡江。
公元974年,北宋開寶七年九月,
趙匡胤以
李煜拒命來朝為辭,發兵10餘萬,三路並進,趨攻南唐:東路吳越王做為昪州東南面行營招撫制置使,率數萬兵自杭州北上策應,並喇舉懂遣宋將
丁德裕監其軍;中路曹彬與都監潘美率水陸軍10萬由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長江東進;西路王明為池、岳江路巡檢、戰棹都部署,牽制湖口南唐軍,保障主力東進。後主李煜過於依賴長江天險,坐失利用宋軍渡江時反擊的機會。十月,宋軍順利渡過長江。採石、秦淮河、皖口三戰,南唐屢戰屢敗,在長江中游的精銳兵力全部喪櫻良失。
公元974年11月,滅南唐(自易名江南國),青陽縣(仍治今蓉城鎮)改屬江南道池州(治貴池,今貴池市區)。
“貴州”名稱,始於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領
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
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拳慨悼
公
元974年,宋乾德六年,黃河發大水,浮橋被大水沖斷,鐵牛被斷橋帶入黃河中。
公元974年,北宋開寶七年福州刺史
錢昱在夾城之外增築外城。
公元974年10月22日,他將都城遷到了京都,並把該城命名為平安京。
時代祭於10月22日在
京都東部
平安神宮的周圍地區舉行。這一天是
桓武天皇遷都的日子。
人物生卒
楊億(974年-1020年),字大年,人稱楊文公。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北宋文學家。卒諡文晚捉采,故稱楊文公。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宋史》卷三○五有傳。
2.李太祖李公蘊出生
李太祖(越南語:Lý Thái Tổ,974年-1028年)本名李公蘊(Lý Công Uẩn),是
越南李朝的開國君主。年號
順天,廟號太祖,諡號神武皇帝,葬於壽陵。共有六子和十三女。
3.徐鍇卒
文字學家
徐鍇卒(920-927)。中國五代宋初時期文字訓詁學家。
揚州廣陵 (今江蘇揚州)人。徐鉉之弟,世稱“小徐”。字楚金,精通文字學,仕於南唐,秘書省校書郎起家,後主李煜時,遷集賢殿學士,終內史舍人。平生著述甚多,今僅存《說文解字系傳》40卷,《說文解字韻譜》10卷。
4.姚內斌卒
姚內斌,平州盧龍(今河北盧龍)人。仕契丹為關西巡檢、瓦橋關使。後周顯德六年(959),世宗北征,姚內斌率眾歸服,授為汝州刺史。宋初,從征
李筠,改虢州刺史。西夏部落數寇邊塞,
太祖召為慶州刺史兼青、白兩池榷鹽制置使。治邊十餘年,羌人畏服,不敢犯塞,號稱”姚大蟲”。開寶七年 (974)卒,享年六十四歲。
5.教宗本篤六世卒
974年6月
義大利羅馬 教牛府地蜜宗本篤六世(?—974年7月),在位期間:973年1月19日—974年6月。被絞死。
6.石重貴卒
後晉出帝石重貴(914年-974年),又稱少帝,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死,重貴繼位,沿用高祖天福年號,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開運。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攻後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開封,石重貴投降,後晉亡。
雜談逸事
樊若水,南唐池州(今安徽貴池)人,考進士,屢試不第,上事言事不被重視,遂謀降宋。他在採石江上,借
釣魚為名,只鍵企婚暗測江面寬窄並繪成圖。開寶七年(974)七月,聞宋廷將伐南唐,潛至汴京,上書
陳平南唐策,請造浮梁渡江。太祖立即召見,呈上長江形勢圖,太祖大喜,賜進士及第、舒州團練推官、贊善大夫,且遣使前往荊湖,按照若水計策,造大艦及黃黑
龍船數千艘。
2.李穆使江南
開寶元年(974)九月,太祖遣
曹彬、
田欽祚等率兵赴荊甫準備伐南唐,因出師無名,遂遣左拾遺。知制誥李穆使江南,召
李煜入朝。李穆到南唐後,宣讀聖旨,李煜準備入朝,但為大臣
陳喬和
張洎所阻,李煜遂稱病不朝,李穆對李煜說:”入不入朝,你要慎重考慮。朝廷兵精甲銳,物力雄富,恐怕江南不是對手,望國主不要後悔”。李煜恐被留汴京,力辭,太祖終於有了出兵藉口。
文物遺址
1.迎江塔
迎江塔古稱永昌禪寺,是中國長江沿岸著名古寺之一,始建於北宋開寶年(公元974年)。寺內有一塔,名振風塔,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建。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塔高七層,盤旋而上,每層八角,各懸銅鈴,風起時叮噹作響。塔內有浮雕佛像六百多座,碑刻五十一塊,外有石欄環衛。塔無論在造型和工藝技巧上均具有明顯的明代特色,極為優美壯觀。登塔眺望,浩浩長江,巍巍龍山,盡收眼底,“塔影橫江”為安慶八景之一。
2.繁塔
繁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結構複雜而獨特,是中國
佛塔從傳統的四角形向更為複雜的八角形過度的典型代表。現塔通高36.68米,底面積501.6平方米。繁塔為六角形樓閣式仿木青磚建築,每層檐部由斗拱承托,一層兩個塔心室,彼此不通,兩層兩個通道,四個佛洞,三層僅西北一個通道,前後兩個佛洞,各層結構不同。踏道變幻莫測,從北門進塔,經東西兩側塔道攀登,去二層佛洞或上塔頂須沿外壁塔檐盤旋,非常驚險。
繁塔全身內外遍嵌佛磚,一磚一佛,有釋迦,彌勒,阿彌陀佛,還有菩薩,羅漢,樂伎等近七千塊,一百多種,千姿百態,形象生動,顯示了宋代藝術家雕刻模製的超人技藝。塔內保存完好的碑刻178方,其中以宋代居多,有佛經捐施人題詞等,是研究佛學的珍貴資料。
3.雞籠山
雞籠山是著名的佛教、道教聖地,它坐落在和縣西北隅,腳踏嵐籠山,懷抱九條壠,群山環拱,一峰獨秀,拔地而起,享譽“江北第一山”、“江北小九龍”、“中華四十二福地”之稱。公元974年,宋太祖趙匡胤在此山安營,喜得太子,把原淳熙宮(許由隱居之所)加賜匾額為“壽寧宮”。
[2] 中國文化
[3] 中國風
5.教宗本篤六世卒
974年6月
義大利羅馬 教宗本篤六世(?—974年7月),在位期間:973年1月19日—974年6月。被絞死。
6.石重貴卒
後晉出帝石重貴(914年-974年),又稱少帝,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死,重貴繼位,沿用高祖天福年號,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開運。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攻後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開封,石重貴投降,後晉亡。
雜談逸事
樊若水,南唐池州(今安徽貴池)人,考進士,屢試不第,上事言事不被重視,遂謀降宋。他在採石江上,借
釣魚為名,暗測江面寬窄並繪成圖。開寶七年(974)七月,聞宋廷將伐南唐,潛至汴京,上書
陳平南唐策,請造浮梁渡江。太祖立即召見,呈上長江形勢圖,太祖大喜,賜進士及第、舒州團練推官、贊善大夫,且遣使前往荊湖,按照若水計策,造大艦及黃黑
龍船數千艘。
2.李穆使江南
開寶元年(974)九月,太祖遣
曹彬、
田欽祚等率兵赴荊甫準備伐南唐,因出師無名,遂遣左拾遺。知制誥李穆使江南,召
李煜入朝。李穆到南唐後,宣讀聖旨,李煜準備入朝,但為大臣
陳喬和
張洎所阻,李煜遂稱病不朝,李穆對李煜說:”入不入朝,你要慎重考慮。朝廷兵精甲銳,物力雄富,恐怕江南不是對手,望國主不要後悔”。李煜恐被留汴京,力辭,太祖終於有了出兵藉口。
文物遺址
1.迎江塔
迎江塔古稱永昌禪寺,是中國長江沿岸著名古寺之一,始建於北宋開寶年(公元974年)。寺內有一塔,名振風塔,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建。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塔高七層,盤旋而上,每層八角,各懸銅鈴,風起時叮噹作響。塔內有浮雕佛像六百多座,碑刻五十一塊,外有石欄環衛。塔無論在造型和工藝技巧上均具有明顯的明代特色,極為優美壯觀。登塔眺望,浩浩長江,巍巍龍山,盡收眼底,“塔影橫江”為安慶八景之一。
2.繁塔
繁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結構複雜而獨特,是中國
佛塔從傳統的四角形向更為複雜的八角形過度的典型代表。現塔通高36.68米,底面積501.6平方米。繁塔為六角形樓閣式仿木青磚建築,每層檐部由斗拱承托,一層兩個塔心室,彼此不通,兩層兩個通道,四個佛洞,三層僅西北一個通道,前後兩個佛洞,各層結構不同。踏道變幻莫測,從北門進塔,經東西兩側塔道攀登,去二層佛洞或上塔頂須沿外壁塔檐盤旋,非常驚險。
繁塔全身內外遍嵌佛磚,一磚一佛,有釋迦,彌勒,阿彌陀佛,還有菩薩,羅漢,樂伎等近七千塊,一百多種,千姿百態,形象生動,顯示了宋代藝術家雕刻模製的超人技藝。塔內保存完好的碑刻178方,其中以宋代居多,有佛經捐施人題詞等,是研究佛學的珍貴資料。
3.雞籠山
雞籠山是著名的佛教、道教聖地,它坐落在和縣西北隅,腳踏嵐籠山,懷抱九條壠,群山環拱,一峰獨秀,拔地而起,享譽“江北第一山”、“江北小九龍”、“中華四十二福地”之稱。公元974年,宋太祖趙匡胤在此山安營,喜得太子,把原淳熙宮(許由隱居之所)加賜匾額為“壽寧宮”。
[2] 中國文化
[3] 中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