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63年,唐朝 唐懿宗鹹通四年,癸未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863年
- 外文名:AC 863
- 朝代:唐懿宗鹹通四年
- 文化紀事:段成式卒
- 雜譚逸事:閣門使吳德應等為館驛使
歷史紀事
鹹通四年(八六三)二月,置天雄軍節度使於秦州(今甘肅秦安西北),領成(今甘肅禮縣南)、河(今甘肅臨夏)、渭(今甘肅隴西東南)三州。以前左金吾將軍王宴實為天雄觀察使。
康承訓為嶺西節度使
鹹通四年(八六三)三月,南蠻進犯左、右江,逼進邕州(今廣西南寧)。嶺西節度使鄭愚畏懼蠻兵,奏言儒臣無將略之才,請以武將代任。四月,詔以義武(今河北定縣)節度使康承訓為嶺西節度使,命其就義武軍中選將校數人,士卒數百人自隨。又命荊、襄、洪、鄂四道發兵萬人赴援。
黠戛斯遣使求經籍及討安西回紇
鹹通四年(八六三)八月,黠戛斯遣使合伊難支入唐,請賜經籍,及每年遣使來唐請授新曆。又欲出兵討伐安西(今新疆庫車)回紇,使安西以東皆歸於唐。懿宗不許。
文化紀事
段成式,字柯古,臨淄鄒平(今山東)人,穆宗朝宰相段文昌之子。少好學,尤精佛理。開成二年(八三七),以父蔭為集賢校理,轉秘書省校書郎。歷吉(今江西吉安)、處(今浙江麗水)、江(今江西九江)等州刺史,官終太常少卿,鹹通四年(八六三)卒,年約六十一歲。有《酉陽雜俎》三十卷(《前集》二十卷、《續集》十卷)傳世。該書記載魏晉南北朝至唐代政治、經濟、社會風俗、傳奇故事、物產、礦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內容,史料極為豐富,歷為學界所重,在國內外流傳很廣。現通行本為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的方南生校點本。段成式另有《廬陵官下記》二卷,已佚,《類說》和《說郛》有若干條輯存。其詩詞現存三十餘首,在《全唐詩》中。另有文十一篇,為《全唐文》收錄。
鹹通四年(八六三)十月十五日,以長安尉、集賢校理令狐滈為左拾遺。十六日,左拾遺劉蛻等上言,認為滈父令狐綯為宰相時,受賄以李琢為安南(今越南河內)經略使,致使南詔攻陷交趾,滈不宜諫官之列。時令狐綯任淮南(今江蘇揚州)節度使,上表論訴。五年正月,貶劉蛻為華陰令,令狐滈改詹事司直。劉蛻,字復愚,號文泉子,自稱長沙人,一作桐廬(今浙江)人。大中四年(八五0)登進士第,官至中書舍人。唐末文風轉趨俳儷,蛻以復古為任,作有散文《山書》十八篇、《文冢銘》等。有《文泉子》十卷,已佚。明韓錫輯《文泉子》一卷,吳馡輯《劉蛻集》六卷。
雜譚逸事
鹹通四年(八六三),進士皮日休上書,請科舉考試去《莊子》、《列子》,除諸經外,加以《孟子》為學科。又言自孔、孟、荀以至文中子後,得儒學真諦者,唯韓愈一人,請以韓愈配享孔子。
閣門使吳德應等為館驛使
鹹通四年(八六三)八月,敕以閣門使宦官吳德應等為館驛使。御史台上言諫阻,認為以往皆以御史巡行館驛,不當改由宦官代任。懿宗以敕命已下達,不可再改。左拾遺劉蛻上言論諫,懿宗不聽。
復置徐州觀察使
鹹通四年(八六三)十一月,詔廢宿泗(今江蘇)觀察使,復以徐州(今江蘇)為觀察府,以濠(今安徽鳳陽東北)、泗(今江蘇盱眙北)二州隸之。
畢減卒
畢減,字存之,鄆州須昌人。太和年間(八二七—八三五),舉進士,再登書判拔萃科,隨杜悰歷諸藩府幕僚。會昌四年(八四四),隨悰入朝,拜監察御史,轉侍御史。李德裕奏出為磁州刺史。宣宗即位,入朝為戶部員外郎,累遷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大中六年(八五二),党項擾亂河西,減奏用兵之策,遂出任邠寧節度使、河西供軍安撫等使,招撫党項,募兵屯田,河西遂安。以功加檢校工部尚書。十年,移鎮昭義。十一年,改任河東節度使,修治邊塞,胡人不敢犯邊。懿宗即位,移授宣武節度使。鹹通元年,召入朝為戶部尚書、判度支,拜同平章事。四年,出鎮河中。同年卒於任。年六十二歲。
昭義奴歸秦殺節度使沈詢
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沈詢有奴名歸秦,與其侍婢私通,詢欲殺而未果。鹹通四年(八六三)十二月二十七日,歸秦密與牙將相結,起兵攻打節度使府,殺沈詢。五年正月,詔以京兆尹李嬪為昭義節度使。嬪至昭義,殺歸秦,以其心肝祭沈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