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4年

公元714年,中國紀年,甲寅年(虎年),唐開元二年,日本和銅七年。

基本介紹

歷史記事,發生事件,

歷史記事

唐紀二十七(甲寅,公元714年)
【續前】戊辰(十四日),姚崇、盧懷慎等上奏道:“以往吐蕃與我大唐一向以黃河為界,中宗神龍年間娶了大唐公主,於是越過黃河到大唐境內修築城池,設定了獨山、九曲兩軍,兩軍距離積石軍三百里,又在黃河之上架起了橋樑。現在吐蕃既已背叛了朝廷,我們就應該拆毀他們的橋樑拔掉他們的城池。”唐玄宗對此表示同意。
唐玄宗任命王海賓之子王忠嗣為朝散大夫、尚輦奉御,並且下令將他接到宮中撫養。
[43]己巳(十五日),突厥可汗默啜又派遣使者入朝,請求與大唐通婚,唐玄宗答應他明年來迎娶公主。
[44]突厥十姓胡祿屋等部落來到北庭都護府請求歸降,玄宗命令北庭都護府都護郭虔撫恤慰問他們。
[45]乙酉(疑誤),唐玄宗派遣左驍衛郎將尉遲出使吐蕃,慰問金城公主。吐蕃派遣大臣宗俄因矛到洮水請求和解,並且要求兩國用對等的禮節,唐玄宗不同意。從此吐蕃連年侵犯邊境。
[46]十一月,辛卯(初七),安葬殤皇帝李重茂。
[47]丙申(十二日),唐玄宗派左散騎常侍解琬前往北庭都護府安撫歸降的突厥胡祿屋等部落,允許他遇事因利乘便,自行決斷處置。
[48]十二月,壬戌(初九),沙陀金山入朝謁見玄宗。
[49]甲子(十一日),唐玄宗下令設定隴右節度大使,管轄鄯、秦、河、渭、蘭、臨、武、洮、岷、廓、疊、宕十二州,任命隴右防禦副使郭知運為隴右節度大使。
[50]乙丑(十二日),唐玄宗封皇子李嗣真為王,李嗣初為鄂王,李嗣主為鄄王。辛巳(二十八日),唐玄宗將郢王李嗣謙立為皇太子。李嗣真是玄宗的長子,他的母親是劉華妃。李嗣謙是玄宗的次子,他的母親是趙麗妃;趙麗妃本是歌舞妓出身,受到唐玄宗的寵愛,所以她的兒子李嗣謙被立為皇太子。
[51]唐玄宗在這一年設定了幽州節度、經略鎮守大使,管轄幽、易、平、檀、媯、燕六州。
[52]突騎施可汗守忠的弟弟遮弩對於自己所分得的部落少於其兄極為不滿,於是背叛守忠,逃入突厥,並請求作突厥兵的響導,以討伐守忠。突厥可汗默啜派二萬人馬進攻守忠,將他俘獲之後帶到突厥。默啜對遮弩說:“你背叛了你的兄長,對我還有什麼用處呢!”於是將這兄弟二人一起殺死。
三年(乙卯、公元715年
[1]春季,正月,癸卯(二十日),唐玄宗任命盧懷慎為檢校吏部尚書兼黃門監。盧懷慎為官清廉謹慎,生活節儉樸素,從不謀求資財產業。雖然作了卿相的高官,但常將得到的俸祿和賞賜隨手周濟親朋故舊,因而他自己的妻子兒女的生活不能免於饑寒,他所住的房子也因長期失修而難以遮風擋雨。
姚崇曾有一次為兒子辦喪事請了十幾天的假,從而使得應當處理的政務堆積成山,盧懷慎無法決斷,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謝罪。唐玄宗對他說:“朕把天下之事委託給姚崇,只是想讓您安坐而對雅士俗人起鎮撫作用罷了。”姚崇假滿復出之後,只用了一會兒功夫便將未決之事處理完畢,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頭對紫微舍人齊浣道:“我作宰相,可以與歷史上那些宰相相比?”齊浣沒有回答。姚崇繼續問道:“我與管仲、晏嬰相比,誰更好些?”齊浣回答說:“管仲、晏嬰所奉行的法度雖然未能傳之後世,起碼也做到終身實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則隨時更改,似乎比不上他們。”姚崇又問道:“那么到底我是什麼樣的宰相呢?”齊浣回答說:“您可以說是一位救時之相。”姚崇聽後十分高興,將手中的筆扔在桌案上說:“一位救時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
盧懷慎與姚崇同時擔任宰相,自認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要請姚崇處理,當時的人將他稱為“伴食宰相”。
臣司馬光曰:春秋時期齊國的鮑叔牙對於管仲,鄭國的子皮對於子產,都是前者職位在後者之上,因為了解後者的賢能而甘居其下,將治理國家的大權交給他們,這種做法受到了孔子的讚賞。漢朝丞相曹參自認為才能不及蕭何,因而完全奉行蕭何制定的法度,不加任何修改,漢家的功業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賢的人當權,作為他的僚屬,為了苟全性命保有祿位,無原則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顧國家的安危得失,這種人真是國家的罪人。如果賢良明智的人當權,作為他的僚屬,用欺詐蠱惑來擾亂他的部署,用獨斷固執來削弱他的權力,用百般嫉妒來詆毀他的功績,用執拗乖僻來竊取他的名望,這種人也是國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賢相,盧懷慎與他齊心協力,以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業,對他有什麼可以責備的呢!《尚書·秦誓》上說:“如果有一位臣子,一心守善而沒有什麼其他的本領,他的心地寬廣休美,能夠容人容物。別人有了本事,就好像是他自己的本事一樣;別人才能出眾,他能做到不僅口中常常加以稱道,而且真正能從內心裡喜歡上這個人。這是能容人的人,用他安定我的子孫臣民,則我的子孫臣民是能得到好處的啊。”這段話所說的就是象盧懷慎這樣的人。
[2]御史大夫宋因在朝堂上監督杖刑時處刑輕於罪人應得之刑,被唐玄宗貶為睦州刺史。
[3]突厥十姓中先後歸降大唐的達一萬餘帳。高麗族的莫離支文簡是突厥十姓的女婿,二月,也與跌都督思泰等人率眾從突厥前來歸降。唐玄宗下令用黃河以南的區域來安置所有前來歸降的突厥部眾。
[4]三月,突厥十姓中的胡祿屋酋長支匐忌等入朝謁見唐玄宗。夏季,四月,庚申(初九),由於突厥十姓歸降朝廷的越來越多,唐玄宗任命右羽林大將軍薛訥為涼州鎮大總管,駐涼州,赤水等軍都受他指揮調度;又任命左衛大將軍郭虔為朔州鎮大總管,駐并州,和戎等軍都受他調度指揮,負責領兵防備突厥可汗默啜的進犯。
突厥可汗默啜發兵征討葛邏祿、胡祿屋、鼠尼施等部落,連戰皆捷。唐玄宗命令北庭都護湯嘉惠、左散騎常侍解琬等人出兵相救。五月,壬辰(十二日),唐玄宗又命令湯嘉惠等人與葛邏祿、胡祿屋、鼠尼施以及定邊道大總管阿史那獻的軍兵互相策應。
[5]山東出現特大蝗蟲災害,有些災民在受災田地的旁邊焚香膜拜設祭祈福,卻不敢下手捕殺蝗蟲。姚崇奏請派遣御史督促各州縣捕殺埋葬蝗蟲。有些人認為蝗蟲數量太多,無法盡行除滅,玄宗也對此舉能否奏效感到疑惑。姚崇說;“現在山東蝗蟲漫山遍野,黃河南北兩岸百姓逃亡略盡,豈可坐視蝗蟲吞噬禾苗,卻不動手滅蝗救災呢!即使這樣做沒能將蝗蟲全部殺死,也要比養蝗蟲造成災害強。”唐玄宗於是同意按他的意見去辦。盧懷慎認為如果殺滅的蝗蟲太多,恐怕會對天地陰陽之氣的調和造成妨害。姚崇道:“當年楚莊王吞吃了水蛭,他的病就痊癒了;孫叔敖殺死了兩頭蛇,上天降福給他。為什麼不忍心看到蝗蟲被殺死卻忍心看著百姓被餓死呢!倘若殺死蝗蟲會招來災禍,那么我姚崇請求一人承當責任!”
[6]秋季,七月,庚辰朔(初一),出現日食。
[7]唐玄宗對宰相們說:“每當朕讀書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都找不到一個可以請教的人;你們可以挑選儒學之士,每天入宮侍讀。”盧懷慎推薦了太常寺卿馬懷素。九月戊寅(疑誤),玄宗任命馬懷素為左散騎常侍,讓他與右散騎常侍褚無量每人一天地輪流入宮侍讀。每次他們到宮門,玄宗都讓人用肩輿將他們抬進宮內;有時因為在別館道遠,就允許他們在宮中騎馬。玄宗還親自迎送,用對待師傅的禮節侍奉他們。由於褚無量年老體衰,玄宗特意讓人為他做了一頂腰輿,褚無量在內殿時,玄宗就讓內侍們用腰輿抬著他走。
[8]九姓思結都督磨散等人前來歸降,己未(疑誤),唐玄宗全部委以官職,將他們遣還。
[9]西南諸蠻進犯邊界,唐玄宗派右驍衛將軍李玄道調集戎、瀘、夔、巴、梁、鳳等州兵馬三萬人,會同邊地原有駐屯兵馬前往征討。
[10]壬戌(疑誤),唐玄宗任命涼州大總管薛訥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任命太僕寺卿呂延祚和靈州刺史杜賓客為朔方道行軍副總管,率兵征討突厥。
[11]甲子(疑誤),唐玄宗來到岐州縣境內的鳳泉湯;十一月乙卯(疑誤),玄宗回到京師。
[12]劉幽求自杭州刺史改任彬州刺史,心中憤憤不平。甲申(初六),劉幽求在赴任的路上去世。
[13]丁酉(十九日),唐玄宗任命左羽林大將軍郭虔兼任安西大都護、安西四鎮經略大使。郭虔請求自行招募關中士卒一萬人到安西討擊胡人,並且要求由官府負責向這些人提供運輸工具和做好的乾糧。唐玄宗批准了他的請求。將作大匠韋湊上疏認為:“現在西域各族均已臣服朝廷,雖然有時也常出現一些輕微的盜竊現象,但當地原有的官軍就完全能夠控制局勢。相反,為了做到強幹弱枝,關中地區的軍事防務倒是應該大大加強。自近年西北兩大敵人侵犯邊境以來,關中各地壯丁,幾乎被徵發殆盡,怎么能夠再次招募驍勇之士派遣到那么邊遠的地方去呢!再說,一萬名丁壯長途跋涉六千餘里,還要全部由官府提供運輸工具和熟食,沿途經過的州縣又怎么支付得了這樣龐大的開支!秦、隴以西,戶口逐漸減少,過了涼州以後,到處都是戈壁沙漠,把這么多人派到那樣的地方去駐守,又從哪裡去籌措軍需呢!縱然此次發兵有十足的取勝把握,能得到的東西又有多少呢?倘若征伐計畫受到延誤,豈不是所失更大!陛下只要認真計算一下此行的所用與所得,兩相比較,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利害與得失。上古唐堯之時,仁愛兼及華夏、夷狄,中外太平無事;漢武帝窮兵黷武,遠征異域,雖然多次取勝,但中國卻因此而民窮財盡。現今論及有德之主,都嚮往唐堯,不嚮往漢武帝;何況那些邀功不成的,就更不能相提並論了。”當時姚崇也對郭虔的計畫不以為然。後來郭虔終於無功而返。
[14]當初,監察御史張孝嵩奉命出使廓州,回朝之後力陳大漠以西地區的利害,請求再次前往該地考察軍事情勢;唐玄宗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允許他相機行事,不必等待上奏。
拔汗那國是古代烏孫國的後裔,歸附大唐朝廷的歲月很久了。吐蕃與大食共立阿了達為拔汗那王,調集軍隊進攻拔汗那,原來的拔汗那王兵敗之後,奔往唐安西都護府求救。張孝嵩對都護呂休說:“如果不發兵相救,今後我們就沒有資格向西域諸國發號施令了。”於是率領附近各戎族部落兵馬一萬餘人,出龜茲鎮向西挺進數千里,攻占了數百座城池,長驅直入敵境。在這個月,張孝嵩率部在連城進攻阿了達。張孝嵩親自披甲上陣,督率士卒快速攻城,從巳時開始直至酉時,連屠了阿了達三座城堡,俘獲、斬首總計一千餘人,阿了達只帶了幾名騎兵逃入山谷之中。張孝嵩傳檄諸國,唐軍聲威震動西域,大食、唐居、大宛、賓等八國全都派遣使者請求歸降。這時恰好有人控告張孝嵩貪污,張孝嵩因此被關進涼州的監獄,後來,又被貶為靈州兵曹參軍。
[15]京兆尹崔日知貪婪殘暴,不守法度,御史大夫李傑準備檢舉他的惡行,崔日知卻反誣李傑有罪。十二月,侍御史楊在朝廷上上奏玄宗說:“假如負責檢舉彈劾的部門,可以讓奸邪之徒隨意恐嚇威脅,那么御史台也就應該撤銷了”。唐玄宗馬上下令李傑照常處理政務,並且將崔日知貶為歙縣縣丞。
[16]有人進言說:“各道按察使只會給官府和百姓添麻煩,請陛下精簡各地的刺史、縣令,停止向各道派遣按察使。”唐玄宗下令召集尚書省官員討論這件事。姚崇認為:“現在只不過是選派了十道按察使,尚且擔心未必都找到合適的人選,何況全國共有三百多個州,至於縣的數量則又超過好幾倍,每一位刺史縣令怎么能都稱職呢!”玄宗於是沒有停派按察使。
[17]尚書左丞韋玢上奏道:“各部郎官大多無事可做,請陛下裁汰郎官,改授他職。”不久韋玢就被外放為州刺史,宰相打算任命他為冀州刺史,玄宗下令改派他到一個小州去作刺史。姚崇上奏道:“各部郎官鬆散懈怠,還有不稱職的,韋玢請求裁汰郎官,正是奉公的表現。現在郎官剛剛被改任他職,韋玢就被貶黜外放,街談蒼議都說這是受到郎官的誹謗所致;臣擔心今後尚書左右丞以韋玢為戒,那么尚書省的日常事務又怎么能夠辦好呢!臣希望陛下對此事全面考察,以便使為官者無所疑懼。”唐玄宗於是將韋玢任命為冀州刺史。
[18]突騎施酋長守忠被殺以後,突厥可汗默啜的兵馬撤走,守忠的部將蘇祿聚集餘眾,自己作了酋長。蘇祿很善於安撫部下,十姓部落便逐漸歸附到他的麾下,使他的部眾達到了二十萬,並占據了西方的大片土地。不久,蘇祿便派遣使者入朝謁見玄宗。在這一年,玄宗任命蘇祿為左羽林大將軍、金方道經略大使。
[19]王皇后的妹夫、尚衣奉御長孫昕因一些小事與御史大夫李傑關係不睦。
四年(丙辰,公元716年)
[1]春季,正月,長孫昕和他的妹夫楊仙玉在小巷裡等候李傑將他痛打了一頓。李傑上表自訴道:“臣的頭髮皮膚被毀傷,只不過是受了皮肉之苦,臣的朝服衣冠受侵凌,則使國家的尊嚴受到了侮辱。”唐玄宗聽了勃然大怒,下令在朝堂將長孫昕和楊仙玉用刑杖活活打死,以向文武臣僚謝罪。玄宗還專門降敕安慰李傑道:“長孫昕等人是朕的近親,朕平日訓導不力,致使他們敢侵犯朝廷大臣。現在雖已將他們處以極刑,恐怕仍不足以謝罪。還望您仍以剛正之心,憎恨壞人壞事,千萬不要把這樣的惡人放在心上。”
[2]丁亥(初十),宋玉李成器改名為李憲,申王李成義改名為李。
[3]乙酉(初八),隴右節度使郭虔上奏,以石良才等八個奴僕均立有戰功為由,請玄宗任命他們為游擊將軍。任命這些人為官的敕令下達後,盧懷慎等人奏道:“郭虔依仗自己的尺寸之功,動輒褻瀆常法,居然要為奴僕請授五品之職,這實際上是攏亂朝廷綱紀。陛下不應答應這種要求。”唐玄宗採納了盧懷慎等人的建議。
[4]丙午(二十九日),唐玄宗任命王李嗣真為安北大都護和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任命安北大都護張知運作他的副職。又任命陝王李嗣為安西大都護、安撫河西四鎮諸蕃大使,任命安西都護郭虔作他的副職。王和陝王均不出朝赴任。諸王遙領節度之制即從這時開始。
[5]二月,丙辰(初九),唐玄宗來到驪山溫泉。
[6]吐蕃軍隊包圍了松州。
[7]丁卯(二十日),唐玄宗回到宮中。
[8]辛未(二十四日),唐玄宗任命尚書右丞倪若水為汴州刺史兼河南採訪使。
唐玄宗雖想重視都督、刺史,選拔有才能名望的京官擔任這些職務,但當時的士大夫卻還是輕視地方官。揚州採訪使班景倩入朝任大理寺少卿,途中經過大梁,倪若水為他餞行,分手後站在原地遙望他的車馬所揚起的塵土,許久之後才返回衙門,並對他屬下的官員們說:“班生此次入朝為官,真是無異於登仙哪!”
[9]癸酉(二十六日),松州都督孫仁獻向包圍該城的吐蕃軍隊發動了一次出其不意的進攻,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10]唐玄宗曾派遣宦官到江南捕捉、等水鳥,準備在禁苑中放養。使者所到之處,地方雞犬不寧。在他們路過汴州時,倪若水進言道:“眼下正是農忙時節,陛下為滿足園林賞玩的需要,不惜派人到處網羅捕捉飛禽。遠自長江、五嶺捉來,再由水陸兩路傳送到京,路上還要用最好的食物飼養它們。道路上的人們看到,豈不認為陛下把人看得輕賤把鳥看到貴重嗎!陛下應當把鳳凰當作普通的飛禽,把麒麟當作普通的走獸,何況是、這樣的水鳥,又有什麼可珍貴的呢!”唐玄宗親手書寫敕書向倪若水致謝,賞賜了他絹帛四十段,並下令將捉來的鳥全部放掉。
[11]山東的蝗災又起,姚崇又下令各州組織人力捕殺蝗蟲。倪若水說:“蝗蟲是上天降下的災禍,並非人力可以扭轉的,朝廷應當通過修德行善來消除蝗災。十六國時期前趙的劉聰就常捕殺埋掉蝗蟲,但蝗蟲所造成的災害卻反而更為嚴重。”於是抵制前去督促捕蝗的御史,不服從他的命令。姚崇寫信給他說:“劉聰乃僭越稱帝,因此德不勝邪;當今乃聖朝明君,所以邪不勝德。自古郡守賢良,蝗蟲不入其境。倘若修德可以免除蝗災,豈不等於說蝗災是因為無德而招致的嗎!”倪若水這才不敢堅持違抗捕殺蝗蟲的命令。夏季,五月,甲辰(二十九日),唐玄宗頒布敕命,委派使者分赴山東受災各州仔細考察地方官捕殺蝗蟲的情況,並將勤勉者和懶惰者的姓名記錄下來回奏。也正是因為這樣,連年發生的蝗災才沒有引起嚴重的饑荒。
[12]有人對唐玄宗說:“今年選官太濫,所任命的縣令大多數不稱職。”所以等到新任命的官員入朝拜謝的時候,玄宗便召集所有的縣令到宣政殿殿庭上,以如何治民為題命他們各作策文一篇。其中只有鄄城縣令韋濟詞理最佳,玄宗特意將他提升為醴泉縣令。其餘有二百多人沒有達到要求,暫且讓他們上任;又有四五十個人被放回家中繼續學習。吏部侍郎盧從願被降職為豫州刺史,李朝隱被降職為滑州刺史。盧從願共主持選官事務達六年之久,與李朝隱都是公認的稱職官員。當初在高宗朝,馬載和裴行儉二人在吏部最有名,人們都說吏部前有馬、裴,後有盧、李。韋濟是韋嗣立的兒子。
[13]有個胡人進言,說海南盛產珠翠奇寶,可以派人前去採購,並且趁機大講對外貿易的利益;還建議去師子國尋訪靈丹妙藥和精於醫術的女子帶回宮中。唐玄宗命令監察御史楊范臣跟著這位胡人一起前去訪求。楊范臣不慌不忙地向玄宗奏道:“陛下前年焚毀了珠寶玉器和錦繡織物,表示再也不用這些東西。現在陛下想要的東西與前年焚毀的東西有什麼區別呢!那海上貿易與商賈之人爭利,恐怕與帝王的規矩不符。再說胡藥的藥性,我們中國人多無法了解;況且胡人的女子,哪裡適合安排在皇宮之內呢!作為監察御史,乃是天子的耳目,如果真是軍國大事所需,即使是赴湯蹈火,臣萬死不辭。但這只是胡人擾亂視聽的阿諛奉承之言,對陛下的聖德沒有絲毫益處,臣擔心這並非出自陛下的本意,還望陛下仔細斟酌。”唐玄宗急忙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對楊范臣好言慰問,並取消了這一命令。
[14]六月,癸亥(十九日),太上皇唐睿宗在百福殿駕崩。己巳(二十五日),唐玄宗將自己的女兒萬安公主度為女道士,以便為太上皇祈求冥福。
[15]癸酉(二十九日),拔曳固部落將突厥可汗默啜斬首,併入朝來獻默啜的首級。當時默啜率兵攻打北部的拔曳固部落,在獨樂水將拔曳固的部眾擊潰,恃勝撤軍,途中未加防範,在柳林遇到突然出現的拔曳固潰兵頡質略,被頡質略斬首。這時大武軍小將郝靈荃正好奉命出使突厥,頡質略便將默啜的首級交給他,兩人一起到朝中,朝廷將默啜的首級懸掛在大街上示眾。拔曳固、回紇、同羅、、仆固五個部族都歸降唐朝,玄宗將他們統統安置在大武軍以北地區。
默啜的兒子小可汗繼立,默啜之兄骨咄祿的兒子闕特勒將其擊殺,默啜的其他兒子和親信也被誅戮殆盡。闕特勒將其兄左賢王默棘連立為可汗,這就是毗伽可汗,國人都稱他為“小殺”,毗伽堅決要把可汗的位置讓給闕特勒,闕特勒沒有接受,毗伽可汗便任命闕特勒為左賢王,專門統領突厥的軍隊。
[16]秋季,七月,壬辰(十八日),太常博士陳貞節、蘇獻認為太廟裡的七座殿都有了神主,請求將唐中宗的神主遷到另外的廟裡去,奉睿宗皇帝的神主進入太廟,唐玄宗表示同意。陳貞節和蘇獻又上奏請求將玄宗生母昭成皇后的神主遷入太廟中睿宗的殿里受祭,而將睿宗的嫡妻肅明皇后的神主仍然留在儀坤廟受祀。八月,乙巳(初二),在太廟西面設立了中宗廟。
[17]辛未(二十八日),契丹族首領李失活和奚族首領李大各率部下歸順唐朝。唐玄宗頒布制命,封李失活為松漠郡王、行左金吾大將軍兼松【待續】

發生事件

公元714年 破突厥於北庭
開元二年(714)二月七日,突厥首領默啜派遣他的兒子同俄以及妹夫火拔頡利發、大將石阿失畢率領突厥大軍進犯大唐邊境,包圍了北庭都護府,情形十分危急。 當時守城的大將是唐代有名的都護郭虔。面對來犯強敵,離虔鎮定自若,率眾軍士奮起抗擊。突厥軍久攻北庭不下,益發暴躁。同俄自恃一身武功且本方軍力強大,根本不把唐軍放在眼裡,經常單槍匹馬殺到城下向城內大罵叫囂,郭虔便設計在路邊埋伏強壯的軍士,待同俄來時,突然出擊將其斬殺。突厥以為同俄被俘,派使至唐軍,願意用軍中全部的輜重和糧草來贖回同俄。得知同俄已被殺死,突厥來使慟哭而歸。突厥大將石阿失畢見損失了默啜的愛子同俄,非常恐慌,知道默啜不會輕饒自己。經過再三思忖,石阿失畢和妻子於二月二十五日率部投奔了唐軍。突厥軍隊失去大將,軍心渙散。都護郭虔立即率大軍出城,一舉擊潰敵軍,突厥軍在火拔頡利發的帶領下退逃而去。唐軍大捷後,郭虔受到玄宗的嘉獎,並被皇帝封為在左羽林大將兼安西大都護、四鎮經略大使;石阿失畢則被封為右衛大將軍、燕北郡王,其妻為金山公主。 張旭善狂草 張旭,唐書法家。字伯高,吳郡(江蘇蘇州)人。工書,精通楷法,草書最為知名,逸勢奇狀,連綿迴繞,具有新風格。繼二王今草血脈,初唐草書一直處在醞釀蓄積階段,歐、虞、褚、薛諸家雖以楷書名世,同時也有行草佳作,孫過庭師法二王,所著《書譜》親筆草書文稿,筆勢堅勁流暢,墨法清潤,所謂“千字一類,一字萬同”,已表現出唐草新意。活動於開元年間的大書法家張旭在今草基礎上發展而為狂草,怪怪奇奇,超出王氏畦疇,與張芝、王羲之同為後世草書楷模。詩人杜甫在《飲中八仙歌》稱“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張旭遂以“草聖”名世。上海博物館藏拓本《郎官石記序》是張旭傳世的楷書孤本,原石久佚,全篇楷書疏良淳雅,凝重舒合,風格近似虞、褚。張氏書法,一人而二面,楷書“至嚴”,草書“至縱”。
開元二年 公元714年 甲寅
歷史紀事:  置教坊,教俗樂。又選取樂工,由玄宗在梨園親自教曲,號“皇帝梨園弟子”。用宰相姚崇敬之言,沙汰僧尼。毀武后所造“天樞”與韋後所築歌功頌德之石台。禁百官與僧尼、道士往來,禁鑄佛寫經。前宰相韋安石、韋嗣立等因於中宗末年不能匡正宗楚客等所為,太子少保劉幽求等因怨望,宰相魏知古因與姚崇不睦,均於是年被貶逐。以周慶立為市舶使。市舶使始見於史籍。遣薛訥攻契丹,在灤水山峽中大敗。削訥官爵。吐蕃攻臨洮(今屬甘肅)。起用薛訥領兵擊之。訥與王睃在武街(臨洮東)大破吐蕃兵。置隴右節度大使,治鄯州(今青海樂都),領鄯、奉、河、渭、蘭、臨、武、洮、岷、郭、疊、宕二十州。又置幽州節度、經略、鎮守大使,治今北京城西南),領幽、易、平、檀、媯、燕六州。移安北都護府於中受降城,安東都護府於平州(今河北盧龍)。(參見708年及676年、677年)。默啜擊俘突騎施可汗守忠。
文化紀事:
沈佺期卒
佺期(六五六至七一四)字雲卿,相州內黃人。第進士,由協律郎累除給事中,考功員外郎。以受賄被劾。後附張易之,敗,長流歡州(今越南地)。神龍中,召還,為修文館學士。中宗詔學士舞回波,佺期為弄詞悅帝;賜牙緋。官終太子少詹事。工律詩,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
員半千卒
半千(六二一至七一四)本名餘慶,全節人。幼通書史,長事王義方,王曰:“五百歲一賢者生,子宜當之!”因名半千。武后時,守豪、靳二州刺史,所至禮化大行。睿宗時為弘文館學士,封平原郡公。半千歷事五君,有清白節,老年樂山水自放,及卒,吏民哭於野。
雜譚逸事:
定內外官出入制
開元二年(七一四)正月十三日,制:“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選都督、刺史有政跡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定式。”
置教坊
唐舊制,雅俗之樂,皆隸太常,玄宗精音律,以太常禮樂之司,不應典倡優雜伎。開元二年(七一四)正月乃另置左右教坊以教俗樂,命右驍衛將軍范及為教坊使。又選樂工數百人,自教法曲於梨園(在禁苑中),謂之“皇帝梨園弟子”,使宮中亦習之。又選伎女置宜春院,給賜其家。禮部侍郎張廷珪、酸棗尉袁楚客皆上疏,以為皇上春秋鼎盛(三十歲),宜崇經術,近端士,尚樸素,深以悅鄭聲、好遊獵為戒。玄宗雖不能用,欲開言路,鹹嘉賞之。
沙汰僧尼、禁創佛寺
中宗以來,貴戚爭營佛寺,奏度人為僧尼,富戶強丁多削髮以避徭役。姚崇上言:“佛圖澄不能存趙,鳩摩羅什不能存秦,齊襄、梁武未免禍殃。但使蒼生安樂,即是福身;何用妄度好人,使壞正法!”玄宗從之。開元二年(七一四)正月七日,命有司沙汰僧尼,因偽妄還俗者一萬二千餘人。二月十九日敕:“自今各地不得創建佛寺。舊寺頹壞應葺者,赴有司陳驗牒文,然後審批。”
薛訥請擊契丹,敗績
初,營州都督治柳城(今遼寧朝陽)以鎮撫奚、契丹。萬歲通天元年(六九六),奚、契丹攻陷之,十餘年未能恢復,僅寄其州治於幽州東之漁陽城(今河北薊縣)。或言奚、霄、靺鞨本欲歸唐,徒以唐不建營州,無可投附;為避免突厥侵擾,故依突厥。并州長史薛訥信此言,開元二年(七一四)正月,奏請擊契丹,復置營州。玄宗亦以孫佺冷陘之敗,欲討契丹,群臣姚崇等皆諫,二十五日,以訥同紫微黃門三品,將兵擊契丹,群臣乃不敢言。秋七月,薛訥與左監門衛將軍杜賓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將兵六萬出檀州(今河北密雲)擊契丹。賓客以為士卒盛夏負戈甲、背資糧,深入寇境,難以成功。訥曰:“盛夏草肥,牛羊繁殖,因糧於敵,正當其時,一舉滅虜,機不可失。”行至灤水山峽中,契丹伏兵阻其前後,從山上擊之,唐兵大敗,死者什八九。訥與數十騎突圍得免,虜人嗤之,謂之“薛婆”(老怯如婆)。崔宣道將後軍,未能及時支援,聞敗亦走。訥歸罪於宣道及胡將李思敬等八人,玄宗命皆斬之於幽州。十五日,敕免訥死,削除官爵,獨赦賓客罪。
郭虔瓘破突厥於北庭
開元二年(七一四)二月七日,突厥默啜遣其子同俄特勒及妹夫火拔頡利發與石阿失畢將兵圍北庭都護府(治庭州,今新疆烏魯木齊縣),都護郭虔瓘擊破之。時同俄單騎逼城下,虔瓘伏壯士於路邊,突起斬之。突厥請盡以軍中資糧贖同俄,聞其已死,慟哭而去。石阿失畢既失同俄,不敢歸,閏二月二十五日,與其妻來奔,以為右衛大將軍,封燕北郡王,命其妻曰金山公主。
徙安北大都護府於中受降城
先是總章二年(六九九)改瀚海都護府為安北都護府,府治在磧北(今烏拉特中後聯合旗南、烏加河北)。開元二年(七一四)閏二月,以朔方軍副大總管王晙兼安北大都護,令豐安、定遠、三受降城及旁側諸軍皆受晙節度。於是,安北都護府於多次遷徙後,至此徙定於中受降城(今包頭市南),置兵屯田。
復置十道按察使
開元二年(七一四)閏二月復置十道按察使,以益州長史陸象先等為之。開元四年罷,八年又復置,十二年又停,其置、罷、停皆不定期。
阿史那獻克碎葉等鎮
開元二年(七一四)二月,西突厥十姓酋長都擔叛,三月十二日,招慰十姓使兼磧西節度使阿史那獻克碎葉等鎮,擒斬都擔,降其部落數萬帳。
毀武后天樞、韋後石台
先是延載元年(六九四),武三思為武后銘功記德,作天樞。命諸胡聚錢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開元二年(七一四)三月毀天樞,發匠熔其銅鐵,歷月不盡。又,韋後亦於長安朱雀橋作石台,高數丈,銘文以頌功德,至是並毀之。
突厥默啜復遣使求婚
開元二年(七一四)四月,突厥可汗默啜復遣使求婚,自稱“乾和永清大駙馬、天上得果報天男(天男指唐天子),突厥聖天骨咄祿可汗”。十月,又遣使來,玄宗許以明歲迎公主(即蜀王女南和縣主)。
吐蕃請正封疆而後結盟
開元二年(七一四)五月,吐蕃相坌達延,遺唐宰相書,請前朔方大總管解琬至河源,先正兩國國界,然後結盟。琬已致仕,復召拜左散騎常侍,攜宰相復書而往。琬上言:吐蕃必陰懷叛計,請預屯兵於秦、渭等州以備之。六月,吐蕃使其宰相尚欽藏來獻盟書;八月,果叛,如解琬之言。
姚崇智罷魏知古
黃門監魏知古出身小吏,因姚崇引薦至同為宰相。崇意輕之,知古心知而不言。會崇請知古攝吏部尚書,知東都選事。時崇二子亦分司東都,恃其父有德於知古,頗招權請託。知古歸,具奏知玄宗。一日,玄宗從容問崇:“卿子才性何如?現作何官?”崇預知帝意,答曰:“臣有三子,兩在東都。為人多欲而不謹,是必以事請託知古,臣還來不及查問。”玄宗本以為崇將代子隱瞞,聽了崇的回答,喜問:“卿為何有如此揣測?”答曰:“知古貧困時,臣曾幫助過他。臣子愚蠢,以為知古一定感激臣,允許他們為非作歹,所以才敢於請託。”於是玄宗喜崇之無私而惡知古之負友,欲逐知古。崇堅請曰:“錯在臣之子,陛下不罪而罪知古,天下將謂陛下袒臣而累聖政,決不可。”玄宗暫許而終罷知古相。
玄宗友愛兄弟
宋王成器、申王成義,玄宗之兄;岐王隆范、薛王隆業,玄宗之弟;豳王守禮,玄宗堂兄,五王俱為玄宗所愛。初即位,為長枕大被,與兄弟同寢。五王每旦朝於側門(群臣朝於正殿),退則相從宴飲、鬥雞、擊球,或獵於近郊,或游賞別墅。在禁中,長幼跪拜如家人禮;飲食起居、彼此相同。於殿中設五幃帳(謂之五王帳),使五王相處,或講論、或賦詩,或自奏樂;成器善笛,范善琵琶,與玄宗互奏。諸王或患病,玄宗為之終日不食,終夜不寢。業嘗疾,玄宗方坐朝,須臾之間,使者往返詢問十次。自為業煮藥,迴風吹火,誤燒玄宗鬍鬚,左右驚救,玄宗曰:“但使王飲此藥而愈,朕須何足惜!”成器(睿宗嫡長子,自動讓太子位,卒後,謚為“讓皇帝”)尤恭慎,從不議論時政或與外官交結,玄宗愈信重。玄宗於諸兄弟但以衣食聲色供養娛樂之,不任以官職,故讒間之言亦無由而入。唐初有玄武門之變,以後循例,諸王均須出刺外州,開元二年(七一四)六月,以三兄宋王成器刺岐州、申王成義刺豳州、豳王守禮刺虢州,距京師皆不足四百里,令到官伹領大綱,自余州務皆委長史、司馬主之。玄宗友愛兄弟出於至誠,然使諸王不問政,不任職,自後二百年遂無宗藩之亂,可供歷朝借鑑。
襄王重茂薨
重茂乃中宗幼子,玄宗堂弟,韋後所立“少帝”,既遜位睿宗,仍封溫王,改襄王。初刺集州,改房州。開元二年(七一四)七月二十二日病卒,年二十。玄宗輟朝三日,追謚“殤皇帝”。十一月七日,以皇帝禮葬之。
始作興慶宮、花萼樓
開元二年(七一四)七月,宋王成器等請以長安興慶坊(即隆慶池所在,見景龍四年“隆慶池有帝王氣”條)五王宅為天子離宮,詔許之。於是在其地作興慶宮,其宮在皇城東南,又稱“南內”由京城“東內”往南內,建夾城復道經通化門可達,皇帝往來兩宮,外人不得而見。另賜成器諸王第宅,皆環建興慶宮側。又於宮牆西南建樓,西曰“花萼相輝之樓”。(花萼喻兄弟),南曰“勤政務本之樓”。玄宗登樓,如聞諸王奏樂,則召升樓同宴,或幸王府盡歡。唐人詩多有詠其地其事者。
吐薯寇臨洮,薛訥等大破之
開元二年(七一四)八月,吐蕃將坌達延、乞力徐帥眾十萬,軍蘭州,寇臨洮(狄道),至於渭源,掠取牧馬。朝命薛訥白衣攝左羽林將軍,為隴右防禦使(訥本年七月擊契丹,有灤水之敗,官爵盡削,故曰“白衣攝”之);以右驍衛將軍郭知運為副使,與太僕少卿王晙帥兵擊之。又大募勇士,往河、隴等地就訥教練。初,鄯州都督楊矩以河西九曲之地奏與吐蕃(見景雲六年末“吐蕃賂請河西九曲地”條),其地肥饒,吐蕃資之以入寇。至是,矩悔懼自殺。十月,吐蕃復寇渭源,玄宗欲下詔親征,發兵十餘萬人,馬四萬匹。時王晙帥所部二千人與訥會擊吐蕃,坌達延將吐蕃兵十萬屯大來谷,晙選勇士七百人,衣胡服,夜襲之。多置鼓角於敵後五里,前軍遇敵故大呼,後軍鳴鼓角以應之。虜以為官軍大至,驚懼,自相殺傷,死者萬計。十月十日訥在武街(在臨洮南),去大來谷(在武街南)二十里,虜軍被夾其間,晙復夜出襲之,虜大潰,晙軍始得與訥軍合。追吐蕃軍至洮水,復戰於長城堡(在臨洮),又敗之,前後殺獲數萬人。時吐蕃以黃河為境,神龍中尚金城公主後,遂逾河築城,置獨山、九曲兩軍。又去積石三百里處河上造橋,以利軍運。薛訥等既敗吐蕃,乃遵姚崇、盧懷慎之議,毀其橋,其城。同月,命使宣慰金城公主。吐蕃遣其大臣宗俄因矛至洮水請和,欲用敵國禮,玄宗不許。自後仍連歲犯邊。
重修常平倉法
開元二年(七一四)九月,敕以歲稔傷農,令諸州修常平倉法。江、淮、浙、嶺南、劍南諸道地下濕熱,不堪貯積,不在此例。
突厥十姓餘部請降
開元二年(七一四)十月,(西)突厥十姓胡祿屋諸部不欲臣默啜,詣北庭都護府請降,命都護郭虔瓘撫慰之。十一月,又遣左散騎常侍解琬詣北庭宣慰西突厥降者,許便宜區處。
置隴右節度大使
開元二年(七一四)十二月新置隴右節度大使,領鄯(西寧)、秦(天水),河(臨夏)、渭(隴西)、蘭(蘭州)、臨(臨洮)、武(武都)、洮(臨潭)、岷(岷縣)、廓(青海貴德)、疊(迭部),宕(舟曲)等十二州,以隴右防禦副使郭知運為之,以便統一號令,防禦吐蕃。
立嗣謙為皇太子
開元二年(七一四)十二月二十八日,立郢王嗣謙為皇太子。玄宗長子名嗣直,嗣謙乃次子,母趙麗妃,出身倡女,有寵於玄宗,因母及子,故越次而立。嗣謙後改名瑛(玄宗諸子後均改名,俱從玉旁),開元二十五年廢,賜死。
突厥默啜殺突騎施娑葛等
景龍三年(七0九),突騎施娑葛之弟遮弩恨所分部落少於其兄,遂叛歸默啜,請為嚮導以討娑葛。景雲中(七一一)默啜乃留遮弩,後遣兵二萬西行伐娑葛,戰有年,開元二年(七一四)虜娑葛而還。默啜謂遮弩曰:“汝叛己兄,何愛於我?”遂並殺之。
韋安石卒
安石,萬年人。性方嚴,不苟言笑。舉明經,蘇良嗣薦於武后,久之,以鸞台侍郎同平章事。時二張、武三思寵橫,安石能折辱之,廷臣目之為真宰相。睿宗朝,太平公主欲引共事,拒不往。累遷尚書右僕射。開元二年(七一四)三月為御史姜晦所構,貶沔州別駕,憤恚死。天寶中,追諡文貞。
張仁願卒
仁願,下邽人。有文武才。神龍中,為洛州長史,盜不入境。又為朔方總管,取漠南地,於河北築三受降城,絕突厥南寇之路。累官同三品,開元二年(七一四)卒,封韓國公。
唐朝設市舶使
唐朝市舶使】唐高宗顯慶六年(661),創設市舶使於廣州,總管海路邦交外貿,派專官充任。市舶使的職責主要是:向前來貿易的船舶徵收關稅,代表宮廷採購一定數量的舶來品,管理商人向皇帝進貢的物品,對市舶貿易進行監督和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