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事件
公元448年,寇謙之卒,年八十四,葬以道士之禮。
雷次宗(公元386—448年),字仲倫,豫章(今南昌市)人。少時篤志好學,曾入廬山,師事名僧釋惠遠,尤精《三禮》、《毛詩》等經典,官府多次征他入仕,他始終不就,以隱居治學為樂。直到元嘉十五年(
公元438年)宋文帝特請雷次宗至京師健康(今南京),於雞籠山開設學館,教授生員。當時,國子學(相當於今之國立大學)未立,全國學問基礎牢實的學人均匯集於此,聽他講授
儒學、
玄學、
史學、
文學諸門學問。文學脫離哲學、史學而獨立成類,始於梁武帝昭明太子蕭統於天監十七年(
公元518年)組織門客編輯我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比雷次宗的講述遲80年,由此可見其在學界的地位於影響。宋文帝多次前往視察,並授予給事中(相當於後世顧問一類的職銜)之職,但他亦辭退不就。不久,返
廬山,公卿以下均前往送行,場面十分壯闊。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文帝再次召他返京,並特意為他在鐘山建“招隱館”,讓他為皇太子及諸王講《喪服經》。不久辭世於此。
公元448年魏將皮豹子率大軍攻占武都北部地區,將武都郡治由下辨(今成縣廣化)遷到今武都城關
舊城山,楊文德流亡南朝劉宋漢中,劉宋發大軍助文德反攻,復立武都國。
448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北魏派大將萬度歸西征。萬度歸率領精騎五千,神速進兵鄯善。鄯善百姓布滿田野,正在耕种放牧。萬度歸下令秋毫無犯,鄯善的將士和百姓深受感動,鄯善王真達也自動出城迎降。
北魏指派韓拔為鄯善王,像內地一樣實行郡縣制治理,收取賦稅。經歷了600餘年的鄯善國,至此滅亡。
公元448年,北魏在鄯善等地駐紮官員徵收賦稅。
公元448年,北魏在
新疆設鄯善鎮和焉耆鎮,管理新疆一切事務。
《北史》記載太武帝於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五月丙戌,發司、幽、定、冀四州十萬人築畿上塞圍,起上谷,西至於河,廣袤皆千里”,“九年(公元448年)二月,罷塞圍作”。這是北魏在首都平城和第一道長城之間修築的第二道防禦長城,通稱畿上塞圍。此次修築長城,耗時記載明確,10萬人修建了近兩年。
公元448年,寇謙之臨終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宵客,下絕囂浮。”意思是說,讓人們上了這座空中寺院,就會感到與天上的神仙共語,將人間的一切煩惱拋掉,能夠超凡脫俗。
公元448年,沮渠氏北涼政權統一了高昌地區,居
高昌為政治中心。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即公元448年左右),車師前部國王車伊洛隨魏軍從征北涼,其子車歇留守交河。
歐洲大事件
公元448年,
阿提拉要求西羅馬皇帝將其公主嫁給他,由於西方人不習慣這種和親方式,阿提拉遭拒絕。於是導致匈奴進攻
法國和
義大利。造成了歐洲多數部族脫離歐洲大陸而移居不列顛群島。
公元448年,
東羅馬帝國派出以文武兼備的馬克西明為團長的使團去
匈奴談判。使團的成員中包括東羅馬的歷史學家普列斯庫斯,他詳細記錄了在出使途中和在匈奴王廷中的所見所聞。由此使後人得知,這次羅馬使團途中受到匈奴人的虐待和侮辱,歷經艱辛,長途跋涉,才到達匈奴王廷。在使團完成使命即將回國時,又因暴露了東羅馬原先擬定而沒有執行的殺害阿提拉的計畫而引起糾紛。東羅馬皇帝再次派出由貴族執政官和大將軍組成的全權代表團,帶著厚禮去匈奴王廷賠禮道歉,才得到阿提拉的寬恕,和約才算簽訂。這就使東羅馬帝國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東羅馬人民更加貧困了,東羅馬帝國的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阿提拉見東羅馬帝國已窮困不堪,便掉轉馬頭,去攻打西羅馬帝國,以掠奪更多的戰利品。
阿提拉大單于在公元447年大舉進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軍隊接連戰敗,匈奴的騎兵一直深入到達達尼爾海峽和
希臘的溫泉關,嚴重威脅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東羅馬帝國皇帝被迫求和,雙方在公元448年簽定和約,東羅馬除了馬上向匈奴支付賠款6000鎊黃金,年貢也由700磅黃金漲到2100磅黃金。至此,匈奴帝國的疆域東到裏海,北到北海,西到
萊茵河,南到
阿爾卑斯山,盛極一時。
在匈奴連續七年的攻擊波下,東羅馬帝國終於在公元448年割地求和(領地包括今天
塞爾維亞、
馬其頓、
保加利亞等),並交納高額的
歲貢。這個王廷建在多瑙河流域的新
匈奴大帝國開始走向頂峰。
羅馬歷史學家普利斯庫斯在公元448年,被作為使者派遣了到阿提拉的營地,期間他著寫的《出使匈奴王廷記》,成為了眾多描述阿提拉的書籍中,最為準確及詳細的版本。此書提供了大量有關阿提拉婚姻,性格,外型,以至匈人皇廷內的情況的資料,其中更不乏對阿提拉冷漠,樸實的性格,與下臣及奉承者的奢華對比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