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43年

公元443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癸未年,在中國包括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四年、高昌北涼承平元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二十年等年號。在歐洲,這一年,東羅馬帝國與阿提拉訂立更加喪權辱國的《阿德里亞堡(Adrianople)條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443年
  • 外文名:443 AD
  • 中國紀年:癸未年
  • 對應朝代:南朝 宋
  • 生肖:羊
中國大事件,歐洲大事件,

中國大事件

南(北)朝劉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醫令秦承祖奏準創建醫學教育機構教授學生,同時還設立太醫博士太醫助教等醫官。
公元443年,後仇池國為北魏所滅。
鮮卑人從嘎仙洞走出大興安嶺之後,只有在公元443年回歸祖廟祭祖。
公元443年,北魏拓跋鮮卑王朝第三代君王太武帝拓跋燾,接到北方烏洛候國使節報告,在北方密林深處中的洞穴中,發現鮮卑祖先居住過的舊墟。於是,太武帝拓跋燾派遣謁者僕射庫六官和中書侍郎李敞帶人,經過了四千多里路的長途跋涉。這一年的七月二十五日,終於來到了東北方的大鮮卑山之中,在先祖的石室舊墟前,按照王朝所定的最高祭禮,供奉馬牛羊三牲,在祈禱聲中,舉行了莊嚴隆重的祭天祭祖大典。又把祝文刻在洞內石壁之上。
這就是嘎仙洞。
洪紹(公元361—443年),字繼宗。東晉安西將軍洪熙長子。義熙元年(公元405年)為建威將軍、東萊(今山東掖縣)太守。義熙五年(公元409年),隨劉裕(後為南朝宋武帝)討慕容超(五胡十六國之南燕),繼平廣州刺史盧循之亂,因功調升為明威將軍,不久升為兵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後晉室日衰,劉裕勢盛,裕因紹不附己,欲中傷之。紹遂於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由京口(今江蘇丹徒縣)辭官,隱居新定縣(即遂安縣)木連村(今中洲鎮鄭月村)。原配夫人太原王氏死後,繼娶陶侃孫女。子八,第五子曾為始新(今淳安)縣令。紹卒於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葬於武強山腳洪塘塢。其妻陶氏之侄——著名詩人陶淵明為之撰寫墓志銘
公元443年,沮渠無諱占領高昌郡,並以其地建立國家政權組織。
公元443年,北魏擊柔然,無功而返。
仇池政權滅亡後,公元443年,楊文德在前仇池國鎮東司馬洪達、征西從事中郎任勝等擁立下,於葭蘆(今武都外納鄉)建武都政權。
公元443年,北涼王族鏃沮渠無諱據有高昌,自稱高昌王。
公元443年,沮渠無諱去世,其弟沮渠安周代立。安周怕沮渠無諱的兒子沮渠乾壽謀反,準備削去乾壽的兵權。車伊洛為壯大自己的勢力,派人去告訴了乾壽。乾壽立即率領他的部族500餘家投奔了車師王國。與此同時,車伊洛又說服了的弟弟李欽等50餘人跟隨他。
公元443年,南朝何承天創《元嘉歷》,首次提出使用定朔法的建議,並提出一種叫調日法的數值計算方法,調整分子分母數值,以便得到接近實測年、月長度的曆法採用值。
求那跋陀羅於公元443年譯出《楞伽經》。
公元443年(太平真君四年)正月,遠在大鮮卑山附近的烏洛侯國使臣朝獻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室有神靈,民多祈請。”“其歲,世祖遣中書侍郎李敝告祭焉,刊祝文於室之壁而還”。這一事件及祝文也收入了《魏書·禮志》。但是由於時代變遷,地名的變遷,千百年來,人們始終無法找到史書中記載的“大鮮卑山”和“舊墟石室”,拓跋鮮卑民族也是“神龍見尾不見首”,其發祥地“舊墟石室”也成了千古之繼。

歐洲大事件

公元443年,阿提拉再次發起進攻,擊潰了東羅馬帝國的主力軍,兵鋒指向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萬般無奈之下與阿提拉訂立更加喪權辱國的《阿德里亞堡(Adrianople)條約》,阿提拉強迫東羅馬帝國支付6000磅黃金,並將每年要繳納的貢金增加兩倍以上,即以後每年向匈奴人納貢2100磅黃金。
公元443年,阿提拉在對東羅馬帝國發起進攻時,首先占領與推毀多瑙河一帶的城鎮然後長驅直入帝國腹地。他的騎兵擊潰了東羅馬帝國的主力軍(這次是在平原上作戰)兵臨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但對君士坦丁堡堅固的城池束手無策。於是他回過頭來全城外軍隊全部殲滅。
伯艮第王國,公元443年建立,包括進法國索恩河流域及瑞士西北部。
公元443年,阿提拉利用東羅馬帝國遠征北非汪達爾人之機,渡過多瑙河,掠奪辛吉杜那木(今貝爾格勒),維米那齊(今波扎雷瓦夫),菲力波里斯(今保加利亞境內)等城市。
[2] 新聞網 ;tid=48009&extra=page%3D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