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7年

公元前647年

公元前647年是公元前7世紀的第54年,是古埃及第26王朝和普薩美提克一世在位的第18年。該年是周襄王五年;魯僖公十三年;秦穆公十三年;陳穆公元年;蔡穆侯二十八年;鄭文公二十六年;宋襄公四年;楚成王二十五年;齊桓公三十九年;晉惠公四年;燕襄公十一年;衛文公十三年;曹共公六年;杞成公八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647年
  • 外文名:647 BC
  • 年代:周襄王五年
  • 其他:杞成公八年
  • 大事記:伊洛之戎逼周,淮夷擾杞
國外事件,國內事件,成周遷杞,秦晉泛舟之役,齊桓公擁護周襄王,

國外事件

埃蘭拒絕把阿拉米人的王子交給亞述巴尼拔,給了後者侵略的藉口。亞述巴尼亞隨後劫掠了蘇撒城。
埃蘭人分布地區埃蘭人分布地區
《亞述巴尼拔與皇后在花園》(Ashurbanipal and his Queen in the Garden)壁畫製成。(大英博物館藏)

國內事件

成周遷杞

公元前647年,周襄王五年。伊洛之戎逼周,淮夷擾杞,齊桓公會魯、、陳、衛、鄭、許、曹之君於徇,謀戌周、遷杞。秋,諸封國組聯軍進駐周首都洛陽,防諸戎部落再侵。戎是對非華夏各族的泛稱,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稱呼。春秋時期,諸戎分布很廣,而且在中原與周王及諸夏發生了錯綜複雜的關係。可分為鎬京與岐周地區、伊洛地區、魯西及豫北地區、晉國周圍地區、隴山與隴以西地區。伊洛地區,在平王東遷以前已經有不少戎人部落,其中見於《左傳》有名可考者有揚拒、泉皋、伊洛之戎。公元前649年,周襄王三年,王子帶作亂,招揚拒、泉皋、伊洛之戎攻王城,燒東門。此後,伊洛之戎曾與魯、晉會盟,又曾攻宋國,在陸渾之戎遷來以前是伊洛地區主要的戎患。

秦晉泛舟之役

公元前647年是,晉國大飢,向秦國買谷,秦穆公嬴任好許諾,自秦都雍城至晉都絳城,運糧之舟楫不斷,史稱“泛舟之役”。秦穆公十三年(前647年),晉國久旱成災,向秦國借糧。秦穆公用百里奚、公孫支言,允借糧援晉,調用糧船,自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順渭水而下,東入黃河,再向北逆汾水而上,“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絳(晉國都城,今山西新絳)”,全程約七百餘里。古代渭水、黃河至汾河口一段河道,水急灘多,變化無常,雖然不是戰爭,但是當時進行這樣規模的水上運輸或水陸轉運,是十分艱險的,故史稱為“泛舟之役”。

齊桓公擁護周襄王

公元前647年,齊國派人協調周襄王姬鄭與其弟姬帶的關係,結果未成。周襄王,名姬鄭(公元前?~前619年)。周惠王之子。惠王病死後繼位,周襄王在位33年,病死,葬處不明。惠王病死後,姬鄭擔心子帶(姬帶)爭位而秘不發喪,並急忙派人向齊桓公求援。齊桓公馬上召集諸侯在洮(今山東省鄄城縣西)開會,宣布擁護姬鄭為天子。姬鄭至即位後才放下心,宣布了惠王的死訊。子帶(姬帶)不甘心失敗,從公元前648年起,幾次引導西戎兵攻周,都先後被挫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