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334年
- 朝代:戰國時期
- 類型:公元紀年
- 歷史大事:逢澤之會
中國大事記,逝世人物,
中國大事記
2、孟子在齊稷下被淳髡譏諷,二人進行了有關於“禮”的辯論。
5、公元前344年,由於魏以武力迫使韓獻出大量土地,國力大增,使韓、魯、宋、衛前來朝會,主持了“逢澤大會”,率12諸侯朝見周天子,成為盟主。
1.魏敗韓於馬陵
2.趙取齊高唐
3.逢澤之會
魏惠王二十六年、秦孝公十八年(前三四四),魏國試圖以朝見周天子為名,邀集宋、衛、鄒、魯等小國會盟,並聯合攻秦。衛鞅認為秦的國力尚難與之相抗,建議秦孝公尊魏為王,以此麻痹對方。秦孝公按受了衛鞅的建議,並派他去遊說,說服魏惠王除號令宋、衛、鄒、魯等小國以外,北面要爭取燕國,西面要爭取秦國。衛鞅利用魏君一心想稱王的心理,勸他不如先行王服,然後圖齊、楚。魏惠王果然中了衛鞅的緩兵之計,取消了進攻秦國的計畫,去做稱王的準備。他“廣公宮,制丹衣,旌建九旌,從七星之旊”,“乘夏車,稱夏王”,儼然以天子自居。不久,魏惠王約集宋、衛、鄒、魯等小國到逢澤(今河南開封市南)會盟,秦國也派公子少官前往參加。會上,魏惠王自稱為“王”,滿足了他的虛榮心。會後他帶領其它國君去朝見周天子。由於秦國採用衛鞅的緩兵策略。避開“以一秦敵大魏”的不利形勢,通過逢澤之會,贏得了時間,做好了與魏決戰的準備。
4.秦統一度量衡
秦孝公十八年(前三四四),秦國政府下令統一度量衡,這是秦國實行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秦國政府規定,全國的度量都必須統一進位制度,對尺、丈、升、斗、權、衡標準作了統一。並規定六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畝。同時還製造統一的度量衡標準器,發到全國各地。這一改革對有利於經濟發展,為此後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礎。
逝世人物
魯康公九年(前三四四),魯康公姬屯卒,其子姬匽繼位,是為魯景公。
蘇秦(公元前344年——前284年)去世。蘇秦:字季子,“合縱”的主要代表人物。戰國時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主張“合縱”,聯合六國以拒秦。曾為燕昭王親信,奉命入齊,從事反間活動,使齊國“西勞於宋,南罷(疲)於楚”, 以便削弱齊國,以防齊國謀燕。初入齊,得到齊王信任用為相。秦昭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自稱西帝;約齊閔王並稱東帝。他勸說齊王取消帝號,又和趙奉陽君李兌“合縱”五國攻秦,迫使秦昭王廢帝號,並歸還一部分魏、韓地、被趙封為武安君,旋又助齊閔王攻滅宋國。後燕將樂毅聯合五國兵大舉攻齊,他的反間活動暴露,被齊王車裂而死。(《漢書·藝文志》)縱橫家《蘇子》三十一篇,今佚。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保存有蘇秦的書信和遊說十六章反映的情況與《史記·蘇秦列傳》所說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