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9年

公元前219年

公元前219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其中1月1日~10月26日為農曆辛巳年(蛇年),10月27日~12月31日為農曆壬午年(馬年),全年無農曆閏月始皇三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二一九年
  • 外文名:Two Nineteen BC
  • 公曆:公元前219年
  • 世紀:公元前3世紀
  • 年代:10年代
  • 歲首10月27日
  • 天數平年,共365天
  • 中歷黃帝紀年2479年
  • 壬午年時間:前219年10月27日~前218年11月14日
  • 立春:2月7日
  • 生肖
  • 乾支壬午
  • 農曆立春:單春
  • 上一年公元前220年
  • 下一年公元前218年
所處朝代,中國大事記,徐福出海,泰山封禪,世界大事記,利利俾之戰,其他,通鑑記載,

所處朝代

秦朝:公元前221年11月18日至公元前206年1月。

中國大事記

徐福出海

人物
徐福,即徐巿”(在秦始皇本紀中稱“徐巿”,在淮南衡山列傳中稱“徐福”)。(注意,是“巿”〔fú〕而不是“市”〔shì 〕),字君房,秦朝時齊地人,當時的著名方士。
故事
徐福的事跡,最早見於《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徐巿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於是秦始皇徐巿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巿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仙和仙山。秦始皇東巡至琅岈,徐巿推託說出海後碰到巨大的鮫魚阻礙,無法遠航,要求增派射手對付鮫魚秦始皇應允,派遣射手射殺了一頭大魚。後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來到“平原廣澤”(可能是日本九州),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不回來了。

泰山封禪

封禪的含義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 正義 》解釋:“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封禪是指中國古代帝王為祭拜天地而舉行的活動。
封禪的意義
封禪的種種目的與象徵,都包含著一層更為深潛的意識:溝通天人之際,協調天、地、神、人之間的關係,使之達到精神意志與外在行為的和諧統一。
始皇封禪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也就是統一六國後的第三年,始皇東巡郡縣,召集齊、魯的儒生博士七十餘人到泰山下,商議封禪的典禮,以表明自己當上皇帝受命於天的。儒生們的議論各不相同,難於施行。於是他絀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來秦國祭祀雍上帝的禮封泰山、禪梁父,刻石頌秦德。頌辭稱,“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只頌功德。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稱頌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刻石是四面環刻,頌辭刻了三面。秦二世胡亥嗣位,於元年(前209年)也東巡,又在空餘的一面刻上他的詔書和從臣姓名。刻辭為秦朝統一文字後的小篆,相傳是李斯所書。
意義和目的
其實質為鞏固皇權,粉飾太平,帶有一種君權神授的意味

世界大事記

利利俾之戰

利利俾之戰迦太基羅馬共和國之間的第一次海上衝突。
公元前219年,漢尼拔進攻薩乾坦,薩乾坦陷落。羅馬專使在迦太基宣戰。
公元前219年,漢尼拔迦太基軍隊包圍與羅馬結盟的西班牙城市薩貢托(Saguntum),圍困8個月,占領該城。

其他

留下第一塊記功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巡齊魯時留下的第一塊記功刻石。
置夜郎縣
秦贏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縣於今縣境西部,屬象郡。
商議封禪大典的具體儀式
公元前219年,剛剛當了三年皇帝秦始皇嬴政,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東封泰山的活動。他先到了嶧山(今山東鄒城市境內),立石歌頌自己的功德,然後來到泰山腳下,召集齊魯儒生博士70多人,商議封禪大典的具體儀式。
赭樹燒山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二八年(公元前219年)南巡衡岳,因阻風君山,遷恕湘山神二妃,故而赭樹燒山。
突擊羅馬
前219年征服的伊比利亞(西班牙)境內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從北面對羅馬實施突然的猛烈突擊。
平定嶺南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平定嶺南。屠睢因為濫殺無辜,引起當地人反抗,被當地人殺死。秦始皇又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一起征殺了四年。

通鑑記載

皇帝下二十八年(壬午,公元前二一九年)
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頌功業。於是召集魯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議封禪。諸儒或曰:“古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掃地而祭,席用菹秸。”議各乖異。始皇以其難施用,由此絀儒生。而遂除車道,上自太山陽至顛,立石頌德;從陰道下,禪於梁父。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
於是始皇遂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始皇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作琅邪台,立石頌德,明得意。 王初並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命為“制”,令為“詔”,自稱曰“朕”。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自今以來,除諡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初,齊威、宣之時,鄒衍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始皇並天下,齊人奏之。始皇採用其說,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從所不勝,為水德。始改年,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節旗皆尚黑,數以六為紀。
丞相綰等言:“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無以鎮之。請立諸子。”始皇下其議。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
初,燕人宋毋忌、羨門子高之徒稱有仙道、形解銷化之術,燕、齊迂怪之士皆爭傳習之。自齊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雲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風引舡去。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及始皇至海上,諸方士齊人徐巿等爭上書言之,請得齊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之。舡交海中,皆以風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
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能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葬此。”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遂自南郡由關武歸。
初,韓人張良,其父、祖以上五世相韓。及韓亡,良散千金之產,欲為韓報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