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年

公元前12年

公元前12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其中1月1日~1月25日為農曆戊申年(猴年),1月26日~12月31日為農曆己酉年(雞年),該年閏正月元延元年

基本介紹

所處朝代,歷史紀事,雜譚逸事,通鑑記載,

所處朝代

西漢: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

歷史紀事

王商死,王根大司馬驃騎將軍。是年,北地太守谷永、中壘校尉劉向等因災異上言,論王氏專權問題。成帝赴張禹家徵詢意見。融恐慌為王氏所怨,勸帝勿信“新學小生”之言。前槐里令朱雲請斬佞臣張禹,幾死,因左將軍辛慶忌苦諫得免。慶忌為當時名將,旋卒。匈奴搜諧單于死弟車牙若靼單于立。

雜譚逸事

趙昭儀害後宮皇子
如儀蠅得成帝寵幸,但久無子息,後宮有孕育生子者,必殘害之。元延元年(前12),曹姓宮女生子,成帝十分高興,特派六名宮女去伺候曹氏母子。趙昭儀得知後,假傳成帝命令,派人將曹氏母子殺害,六名宮女也被迫自殺。後宮許美人生子,也被趙昭儀害死,故史稱“燕涿皇孫。”

通鑑記載

孝成皇帝中元延元年(己酉,公元前一二年)
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壬戌,王商復為大司馬、衛將軍。
三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丁酉,無雲而雷,有流星從日下東南行,四面燿燿如雨,自晡及昏而止。
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於東井。
上以災變,博謀群臣。北地太守谷永對曰:“王者躬行道德,承順天地,則五征時序,百姓壽考,符瑞並降;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則咎徵著郵,妖孽並見,饑饉荐臻;終不改寤,惡洽變備,不復譴告,更命有德。此天地之常經,百王之所同也。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質有修短,時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陛下承八世之功業,當陽數之標季,涉三七之節紀,遭《無妄》之卦運,直百六之災厄,三難異科,雜焉同會。建始元年以來,二十載間,群災大異,交錯鋒起,多於《春秋》所書。內則為深宮後庭,將有驕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敗,北宮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閒之處征舒、崔杼之亂;外則為諸夏下土,將有樊並、蘇令、陳勝、項梁奮臂之禍。安危之分界,宗廟之至憂,臣永所以破膽寒心,豫言之累年。下有其萌,然後變見於上,可不致慎!禍起細微,奸生所易。願陛下正君臣之義,無復與群小?枼黷燕飲;勤三綱之嚴,修後宮之政,抑遠驕妒之寵,崇近婉順之行;朝覲法駕而後出,陳兵清道而後行,無復輕身獨出,飲食臣妾之家。三者既除,內亂之路塞矣。諸夏舉兵,萌在民饑饉而吏不恤,興於百姓困而賦斂重,發於下怨離而上不知。《傳》曰:‘飢而不損,茲謂泰,厥咎亡。’比年郡國傷於水災,禾麥不收,宜損常稅之時,而有司奏請加賦,甚繆經義,逆於民心,市怨趨禍之道也。臣願陛下勿許加賦之奏,益減奢泰之費,流恩廣施,振贍睏乏,敕勸耕桑,以慰綏元元之心,諸夏之亂庶幾可息。”
中壘校尉劉向上書曰:“臣聞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敖’,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紂’,聖帝明王常以敗亂自戒,不諱廢興,故臣敢極陳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謹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今連三年比食,自建始以來,二十歲間而八食,率二歲六月而一發,古今罕有。異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緩急。觀秦、漢之易世,覽惠、昭之無後,察昌邑之不終,視孝宣之紹起,皆有變異著於漢紀。天之去就,豈不昭昭然哉!臣幸得托末屬,誠見陛下寬明之德,冀銷大異而興高宗、成王之聲,以崇劉氏,故懇懇數奸死亡之誅!天文難以相曉,臣雖圖上,猶須口說,然後可知;願賜清燕之閒,指圖陳狀。”上輒入之,然終不能用也。
紅陽侯立舉陳鹹方正,對策,拜為光祿大夫、給事中。丞相方進復奏“鹹前為九卿,坐為貪邪免,不當蒙方正舉,備內朝臣”;並劾“紅陽侯立選舉故不以實。”有詔免鹹,勿劾立。
十二月,乙未,王商為大將軍。辛亥,商薨。其弟紅陽侯立次當輔政,先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墾草田數百頃,上書以入縣官,貴取其直一萬萬以上,丞相司直孫寶發之,上由是廢立,而用其弟光祿勛曲陽侯根。庚申,以根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特進、安昌侯張禹請平陵肥牛亭地;曲陽侯根爭,以為此地當平陵寢廟,衣冠所出遊道,宜更賜禹它地。上不從,卒以賜禹。根由是害禹寵,數毀惡之。天子愈益敬厚禹,每病,輒以起居聞,車駕自臨問之。上親拜禹床下,禹頓首謝恩。禹小子未有官,禹數視其小子,上即禹床下拜為黃門郎、給事中。禹雖家居,以特進為天子師,國家每有大政,必與定議。時吏民多上書言災異之應,譏切王氏專政所致,上意頗然之,未有以明見,乃車駕至禹弟,辟左右,親問禹以天變,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見年老,子孫弱,又與曲陽侯不平,恐為所怨,則謂上曰:“《春秋》日食、地震,或為諸侯相殺,夷狄侵中國。災變之意,深遠難見,故聖人罕言命,不語怪神,性與天道,自子貢之屬不得聞,何況淺見鄙儒之所言。陛下宜修政事,以善應之,與下同其福喜,此經義意也。新學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以經術斷之。”上雅信愛禹,由此不疑王氏。後曲陽侯根及諸王子弟聞知禹言,皆喜說,遂親就禹。故槐里令朱雲上書求見,公卿在前,雲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頭以厲其餘!”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雲下,雲攀殿檻,檻折。雲呼曰:“臣得下從龍逄、比干游於地下,足矣!未知聖朝何如耳!”御史遂將雲去。於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於世,使其言是,一可誅;其言非,因當容之。臣敢以死爭!”慶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後得已。及後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匈奴搜諧單于將入朝;未入塞,病死。弟且莫車立,為車牙若鞮單于;以囊知牙斯為左賢王。
北地都尉張放到官數月,復征入侍中。太后與上書曰:“前所道尚未效,富平侯反覆來,其能默虖!”上謝曰:“請今奉詔!”上於是出放為天水屬國都尉。引少府許商、光祿勛師丹為光祿大夫,班伯為水衡都尉,並侍中,皆秩中二千石,每朝東宮,常從;及大政,俱使諭指於公卿。上亦稍厭游宴,復修經書之業;太后甚悅。
是歲,左將軍辛慶忌卒。慶忌為國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