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規劃
1949年為雞峰區八魚鄉,1959年為益門公社八魚管理區,1961年設公社,1967年更名新風公社,1969年復名八魚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79.2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姬家殿、八魚、清庵堡、西原、魚池、鳳凰頭、聶家灣、范家崖、孫家灘、高崖、淡家村、上甘溝、下甘溝、葦子溝、寨子嶺、張家嶺16個行政村。
1997年撤鄉設鎮。2002年,八魚鎮轄姬家殿、八魚、魚池、西塬、上甘溝、清安堡、聶家灣、下甘溝、高崖、淡家村、范家崖、寨子嶺、孫家灘、葦子溝、張家嶺、鳳凰頭等6個行政村。2003年,將原寶雞縣的八魚鎮劃歸寶雞市渭濱區管轄。
2003年3月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35號):將原寶雞縣八魚鎮劃歸寶雞市渭濱區管轄。
寶雞市渭濱區八魚鎮代碼:610302104 郵編:721000。 區號:0917
轄姬家殿、八魚村、魚池、西塬、清庵堡、聶家灣、上甘溝、下甘溝、高崖、淡家村、范家崖、寨子嶺、孫家灘、葦子溝、張家嶺、鳳凰頭等16個村委會。
教育教學
寶雞市渭濱區八魚鎮共有一所技術院校。一所初級中學,15所國小。中國小目前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即免除學費和書費,並補助學生生活費。教學師資良好,部分地區缺乏師資力量,比如八魚鎮張家嶺村國小。
寶雞職業學校
寶雞職業學校也稱寶雞六校,是由鳳翔師範學校、寶雞師範學校、寶雞市工業學校、寶雞市衛生學校、寶雞市中醫藥學校、寶雞市財經學校合併而成,位於寶雞市渭濱區八魚鎮淡家村附近。
寶雞市渭濱區八魚初級中學
八魚初級中學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八魚鎮姬家殿村
農業結構
特色產業---一村一品
八魚鎮寨子嶺 八魚鎮寨子嶺以鮮食葡萄種植為主導產業,有三十年管理經驗,現有盛產園2400多畝,主要以無核巨峰為獨特產品,年產量48000公斤。果園地處無污染秦嶺北麓,日照時間長,土層肥厚,晝夜溫差大,產出的
葡萄天然風味,色澤純真,果肉含葡萄糖及果糖高,酸甜適中爽口,單粒重15-25克,單穗重500-1500克,果粒著生緊密,外形美觀,果皮韌性強,耐貯運,商品價值高。2003年被評為寶雞地區葡萄第一村。
八魚鎮八魚村
八魚鎮八魚村千畝無公害櫻桃、獼猴桃、蔬菜示範基地處秦嶺北麓、渭河南岸,距寶雞市渭濱區八魚鎮2公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及豐富的水資源使該村成為種植櫻桃、獼猴桃、蔬菜的最佳區域。所產櫻桃、獼猴桃果型美觀、上市早、色味及果品質量俱佳。秋黃瓜、大蔥等10多種秋延菜色澤鮮嫩、清脆爽口。八魚村2000年被省農業廳、市政府、區農業局命名為無公害櫻桃、獼猴桃、蔬菜生產基地,並獲省優質水果金獎。櫻桃、獼猴桃、蔬菜遠銷全國二十多個省市。
八魚鎮上甘溝村
八魚鎮上甘溝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大櫻桃生產基地,該村種植大櫻桃1500畝.經過幾年的試驗示範種植,其中有以下幾個品種在果個.品質.產量等方面值得推廣。目前有紅燈,拉賓斯,大紫等優良品種。
經濟
農業
八魚鎮現有耕地面積20437畝,2007年糧食總產量9860噸。近年來,我鎮在區委、區政府和區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依據各村自然優勢和地域特點,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根本目標,以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為載體,以打造“一村一品”精品農業為抓手,不斷加大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積極發展優質農產品和特色農業,做大、做強“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目前,全鎮特色農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以寨子嶺村為主的葡萄面積2400畝;以八魚村為主的獼猴桃面積1000畝、櫻桃面積2100畝;以八魚、西塬、魚池村為主的蔬菜面積4000餘畝;以姬家殿村泰林乳業為主的奶牛存欄1000多頭。其中寨子嶺的葡萄、八魚村的櫻桃、獼猴桃獲得省級無公害體系認證,主導農產品的品牌得到市場認可。
工業
堅持深化工業強鎮方略,以姬家殿泰林(乳業)集團公司和清庵堡私營經濟園區兩大工業園區為發展支柱,形成了以化工、建材、鈦材加工生產為龍頭,種植、養殖一體化,砂石、建築材料生產一體化的發展格局。2007年,全鎮共有鄉鎮企業1085戶,從業人員4246人,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7戶,鎮辦集體企業2戶,村辦集體企業7戶,私營企業69戶。2007年,全鎮企業實現企業營業收入50600萬元,企業總產值54000萬元,企業增加值12700萬元,上繳利稅605萬元。
旅遊區
炎帝祠
炎帝祠位於寶雞市渭濱區差門鄉(神農鄉)境內常羊山上。是神農炎帝的陵寢,為炎黃子孫拜祖祭祀的主要場所。
中華民族是炎黃青胄,中國人是炎黃子孫。神農氏族始祖炎帝始生地在姜水,軒轅氏族始祖黃帝始生地在姬水,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有定論。《國語·晉語》中記載:“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水在寶雞地區,這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代,中國古地理學家評道元就明確地寫人《水經注》中。明代天順五年《一統志》記載:“姜水在寶雞縣南。”即今寶雞市區渭河南姜水邊的姜氏城。
寶雞市區渭河南有浴聖九龍泉,泉上有唐建神農祠,祠南蒙峪口有常羊山,常羊山有炎帝陵,均在(寶雞市)渭濱區益門鄉(神農鄉)境內,都是眾民百姓祭祀先祖炎帝的場所。炎帝陵主要遊覽建築有:神農門、羊腳亭、炎帝陵大門、炎帝行宮、羊首亭、“神農城池”、“華夏始祖”牌坊、祭壇廣場、炎帝大殿、炎帝塑像、大型彩繪、墓前石階、陵墓等。寶雞民間春節正月11日集會九龍泉祭祀炎帝誕辰;每年7月7日集會天台山祭奠炎帝死葬。近年來,海內外同胞多次成批來寶雞姜水流域姜城堡、九龍泉、天台山尋根拜祖,但祠毀陵圮失修。
作為神農故鄉的炎黃子孫——寶雞人深感內疚。為此渭濱區益門鄉政府先後邀請專家學者與研究寶雞方誌的同志,進行實地考察,結合史志文獻記載論證.市政府、政協以及地處蒙峪溝口常羊山下的寶雞橋樑廠領導,決心在神農氏族始祖炎帝的出生、創業與喪葬之處重修神農祠和炎帝陵,為炎黃子孫拜祖謁陵祭奠先 祖炎帝修建場所。弘揚民族文化,功垂中華歷史。炎帝陵劃分陵前區、祭祖區、墓冢三個部分。
陵前區:姜城堡處有一古式重檐牌坊,上書:“炎帝故里”四字。堡東“浴聖九龍泉”上有沐浴殿和九龍亭。清姜路北段十字路口有座石質華表牌坊,上書“神農之鄉”四字。清姜路中段十字路口又有一座古式牌坊,上書“人傑地靈”四字。寶雞橋樑廠門前天台山入口處的蒙峪,坐東面西有座跨路古建築“神農門”牌坊。過神農門經橋樑廠家屬區,向南即為常羊山炎帝陵,有盤山公路直達陵殿;另有直登陵殿的石階。
祭祀區:“炎帝陵”所在的常羊山,距寶雞市南約5公里。進入山門,有百米台階,謁陵人可拾級登陵台,陵台處有牌坊、山門。門外豎立著一塊石碑,上刻“常羊山”三個大字,是西安著名書法家吳三大的手跡。常羊山風光宜人,溝底終年流淌著清冽的山泉小溪,也流淌著永遠訴說不完的美麗傳說,炎帝神農就誕生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步入炎帝廟的大門,左廂房裡展出著炎帝的生平及傳說故事,右廂房的牆壁上懸掛著各界人士的題詞。東西兩側設有中國農業展覽館和中醫中藥史展覽館。修建炎帝陵及祭奠炎帝活動的生動場面可以通過電視錄相展示在人們眼前。院子的正面是大殿,殿前是可容納千人的祭祀廣場。大殿面5間,左右兩邊的大紅柱子上是西安著名書法家茹桂書寫的對聯:“創始定有人千載岐黃崇炎帝”,“流傳安無據八方稼穡念神農”。正面門額上是“炎帝大殿”四個大字。殿堂正中央是炎帝的大型塑像,殿內燈火輝煌,香火不斷,宏亮的鐘聲悠揚 悅耳,迴蕩整個山谷…… 祭祖區內還修建姜炎聖母宮和神農閣。西山腰有百草堂、藥王洞建築,既是研究中醫中藥的場所,又可以為民眾看病。
陵墓區:穿過殿堂往南,便是一條筆直的通往後山頂的小道。炎帝陵就在這後山頂上。人們迫不及待地登上陡峭的、層層相疊的台階,直至登上第999個台階,才算終於到達常羊山的中峰頂。這是個龐大的圓形陵墓,墓冢周圍用青石砌築,墓碑上刻有“炎帝陵”四字。四周松柏成林。墓前通道兩邊為歷代帝王塑像,陵家後為頌揚炎帝功德的詩詞、楹聯和繪畫作品的碑林。
陵墓東連天台山風景名勝區,北隔蒙峪河與諸葛山相望,南邊松柏成林,越林梢可遠眺高聳人云的秦嶺大散關,向西俯視清波滾滾的姜水,姜水縈繞姜氏城北流人渭河。陵墓整體以山取勢,古建成群,三面凌空,給人以雄偉、神聖、肅穆、古雅、幽靜的感覺。“國之大事,在祀與戒。”“蓋古聖之功德,惟帝最大。故後世之報享,帷帝最隆。”作為農業、醫藥和市場的創始者,炎帝神農氏在歷代祀典中,一直居於崇高的地位。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和大陸各界人士紛紛來炎帝陵祭祖拜謁。這裡有江澤民、李鵬、趙朴初、周培源、周谷城、楊靜仁、張愛萍、王首道、錢偉長、江華、王任重、耿飈、張平化、嚴濟慈、蕭克、羅青長、屈武等人的題字、題詞,也有社會各界人士留下的墨寶。
法門寺
世界最高佛塔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高148米,世界最高佛塔,於2009年5月9日落成。當日上午9時許,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在法樂融融之中順利安放其內,以供世人瞻禮。歌星王菲也參加了安奉大典並在晚上的佛光音樂會上獻歌。兩萬多高僧參加安奉大典 當日,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在法門寺舉行,海內外有兩萬多名高僧大德、社會賢達、企業家、八方信眾等人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司馬義·鐵力瓦爾地、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陝西省省長袁純清等人參加了合十舍利塔的落成典禮。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對舍利塔的落成表示祝賀,並轉達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等人的祝賀。
歷時3年建成的法門寺合十舍利塔,造型如同合十的雙手,中間鏤空部分是一座傳統形式的唐塔。塔前鋪設了一條長達1230米、寬108米的佛光大道,一些源於佛教經典題材的景觀小品及金色菩薩像點綴在大道兩側。大道兩頭分別是可容十萬人的朝聖廣場與山門廣場。
據佛典記載,釋迦牟尼的弟子從其遺體灰燼中揀出1塊頭頂骨、2塊肩胛骨、4顆牙齒、1節中指指骨和眾多珠狀舍利子。唐代時,這枚指骨舍利曾被6次迎請至皇宮供奉(著名的八帝六迎,每三十年一次,據說在當時三十年是一個時代,三十年一現有送走一個不好的時代迎接一個嶄新時代的意思)。公元874年最後一次迎請供奉後,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於扶風法門寺塔下地宮,直到1987年重新面世。
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全長1230米,寬108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是一條成佛之道,同時又是景區的景觀主軸。佛光大道分別設有經幢、菩薩,等景觀,它是按佛教“五時判教”而設,我們將山門比喻為“此岸”(現世),佛光大道接引眾生通過“五時判教”到達“彼 岸”——合十舍利塔(佛國),這樣一輪迴即為一大度。同時佛教中講究因緣所生法,大道內兩側的10尊菩薩是為佛之因,佛是為菩薩之果。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薩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過程,二側菩薩表一佛,佛在中間,佛即是我們自己,佛在我們心中。位於佛光大道東側的林蔭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共由八組景觀雕塑組成的佛陀聖跡,其主旨表現人間佛陀,人間佛教。此佛陀像非聖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齡做出不同的模樣,體現佛陀由凡入聖的偉大精神;而西側的林蔭道中為您呈現的八組景觀雕塑則為法界源流,其主旨接釋迦涅槃後佛教的發揚光大,如漢傳佛教淨土宗、禪宗、中國八宗、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等。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陝西寶雞,秦嶺北麓,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三縣境內。是我國著名的
秦嶺山脈的主峰,也是我國大陸東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米。秦嶺山脈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
長江、
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太白山作為秦嶺山脈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條件就更為獨特,它那高聳入雲的雄偉氣勢,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給人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更為中外科學家和文人學士所嚮往。
太白山以其高、寒、險、奇、秀富饒和神秘的特點聞名於世,稱雄於華夏。“太白積雪六月天”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唐詩人杜甫有“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比喻。柳宗元的《大白山祠記》寫道:“雍州西南界於粱,其山曰太白,其地恆寒,冰雪之積未嘗已也”;元代朱鐸《太白山》詩申有“雪花點翠屏,?秋風吹不起”之詩句;元《一統志》中載:“山(太白山)極高,上恆積雪,望之皓然”;明代王昕《三才圖會》中,對太白山的終年積雪的描繪是:“山巔常有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可是太白山盛夏積雪之景色奇麗、時間之久、蔚為奇觀,銀光四射,百里可見。非誇張於虛構,確實來歷已久。
太白山由於地質地貌、山嶽冰川、源泉秀水、森林群落、天象景觀、奇花異草、人文歷史構成了完美的景觀體系,是最佳的生態旅遊景區。
釣魚台
在寶雞市寶雞縣東南約30里天王鎮的伐魚河谷,即幡溪谷中。溪中有一台石,傳說是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姜子牙涉政前隱居垂釣之地,故而得此名。
歷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生在商,因見紂王無道,遂棄官出走,隱居在此,終日以垂釣度日。“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成為後世人們的俗話。後來他終於被周文王發現。文王禮賢下士,親到伐魚河畔迎聘。於是,被尊為軍師的姜太公遂輔佐文武二王開創了在中國歷史上卓有成就的西周霸業,名留青史。
釣魚台及其所在的伐魚河谷處在秦嶺北麓。這裡有釣魚台等八大景區,100多個景點。至今人們還可以看到“太公廟”、“文王廟”、“望賢台”、“乞子崖”、“釣魚台”等一些廟宇古建和傳說中的遺蹟。
釣魚台距寶雞市40公里,離高速公路不遠。寶雞市乘車去寶雞縣轉開往天王鎮的小巴即可。
關山牧場
關山草原位於陝西省寶雞市西北百餘公里處,是我國西北部內陸地區唯一以山地草原為主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內薈萃了森林、草原、河流、山巒、峽谷等自然景觀,純樸自然又不失壯觀。這裡有金錢豹、林麝、錦雞等珍稀動物,還有野兔、山雞等可以捕獵的動物,是盡情體味山野生活之趣的好地方。
牧場的氣候受垂直地帶性地理條件的影響,冬春無界,夏秋相連,有“關山六月寒凝霜”可以做為景區的真實寫照。自古以秦非子養馬而聞名於世,為陝西最大的林牧區,我國內陸中東部地區最大和唯一的天然草原,1995年被陝西省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現在牧場有景區標誌塔、秦非子牧馬灘、砬塔縣遺址、漢唐校馬場閱馬墩、觀景台、射擊場、蒙古包、遊樂園、垂釣池、民俗村、篝火晚會等遊樂設施,到了這裡可以盡情享受草原的魅力。
關山牧場有著良好的住宿條件,綠園山莊提供三星級標準的條件。關山牧場景區中心區還有蒙古風情度假村和藏族風情度假村,還可以在此露營,度假村提供情侶帳篷,200元/頂,也可以自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