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孫家村

八里孫家村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孫姓來此建村,因離城裡8華里,故名八里孫家村。孫家村位於山東省煙臺市下轄縣級市海陽市,全村轄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里孫家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面積:1.5平方公里
  • 人口:1169人
概況,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孫姓來此建村,因離城裡8華里,故名八里孫家村。後有李、王、朱、臧、劉姓分別自外地來此定居。小劉家莊是八里孫家村南一個40多戶的自然村,1942年併入八里孫家村,成為一個行政村。1947年秋,又分為兩個行政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又合併成為一個大隊。 八里孫家村位於海陽市南部,地處東經121°16′,北緯36°43′。南靠黃海,北與新安村隔山相望,西與李王莊相鄰,東與陂子頭、寨後、寨前村接壤。距市政府駐地15公里,隸屬鳳城街道辦事處。 全村轄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6.7公頃,適宜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豆、地瓜、玉米、花生、蔬菜。海岸線長2公里,荒灘66.7公頃。 2002年,全村有432戶,1169人。有孫、王、李、來、臧、劉、唐、鞠、於、安、林、牛等姓,均為漢族,其中孫姓人口較多。

大事記

1941年1月國民黨投降派秦毓堂部來海陽,對本村的革命活動嚴密監視。 1942年5月30日(農曆四月十六日)秦毓堂部將本村王瑞等8名中共黨員圍困在3間破草房中,揚言要活抓他們。8人經過殊死搏鬥,勝利突圍,其中3人受傷。當日,秦部在村中抓走46人,押解縣城大牢,用盡各種殘無人道的刑罰。後將3名黨員、2名民眾在縣城南門外殺害。 同年8月本村解放。 1947年11-12月國民黨第五十四師盤踞鳳城期間,本村遭受摧殘,損失嚴重。 1965年村建水庫2座,庫容達3萬立方米。 1977年村投資2萬元,安裝發電機,自行發電照明。 1980年集體總投資5萬元,用上電網供電。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0年村投資12萬元,村民用上了自來水。 1999年安裝電話230部,成為電話普及村。 2003年全村安裝有線電視310戶,占全村的80%。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本村解放後,即設初級國小。1976年改建校舍40間,設1-5年級,有教師6名,學生160餘人。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6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20公斤,多以糠菜度日。建國後,村民生活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33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420公斤,全村收入22萬元。2000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30輛,機車110輛,電話218部,彩電300台,洗衣機5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垃圾成堆,人均住房面積不足8平方米,住房99%是草房。1975年,村統一規劃街道,住房全為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2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65年,成立醫療衛生室。1971年,村建立合作醫療站,村民平常用藥藥費報銷40%,重病住院藥費報銷60%,並為本村老人上門診治。1974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77年,村投資自行發電,村民用上照明電。1978年,用上電網供電。1981年,購買16mm電影放映機1台,自放電影。1989年,投資5萬元,吃上自來水。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8年,本村孫九令、孫元令、孫守令、王德林等人,在孫九令家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批黨員。1942年成立黨支部,王德奎任黨支部書記。1944年起,有臧兆祥、劉雲善任黨支部書記,領導村中黨群進行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隊16人。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本村有51人參軍。1949年本村黨員公開,時有黨員15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6個,黨員52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來守元、王喜福、來桂元、李聚興、來桂生、王學迪、臧進安、孫仙令、李福興、李家松、李家進。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2月,村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7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孫學忠、來守元、劉憲、孫連彬、李早章、來桂元、李家信、孫德春、王學迪、李家松、孫福令、李福興、劉占瑞、劉宗堂、李家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