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塊莖。
性 味
味辛;性溫。
功 能
散寒,解毒,殺蟲。
主 治
風濕浮腫,無名腫毒,癩癬。
用法用量
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磨汁塗。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有多數纖維狀鬚根。莖單生,高60-100厘米,直立,具縱條棱,下部無毛,上部和花序分枝被黃褐色短毛。下部葉在花期凋落,中部葉5-8, 具長柄,葉片心狀腎形或圓腎形,長寬8-12(20)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寬心形或近截形,常有5-7個三角形中裂,邊緣有不規則鋸齒,基出5脈,側脈向上叉狀分枝,上面被貼生疏短毛或近無毛,下面僅沿脈被短柔毛,葉脈在上面突起;葉柄長5-10厘米,無翅,上部葉與上部葉同形,但較小,寬卵形,具3-5淺裂;葉柄短。頭狀花序小,多數,在莖端或上部葉腋排列成總狀或復總狀花序,花序分枝開展;花序梗短或極短,長1-4毫米,具1-3線形或線狀鑽形小苞片;花序軸和花序梗被黃褐色密短毛。總苞圓柱形,長6-8毫米,寬1.5-2毫米;總苞片5,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頂端鈍或圓形,被微毛,邊緣膜質,外面無毛,小花5,花冠白色,長約8毫米,管部細,長約3毫米,檐部寬筒狀,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葯伸出花冠,基部具長尾;花柱分枝外卷,頂端截形,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3-4毫米,無毛,具肋;冠毛白色或污白色,長5-6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域
產於湖北(興山、巴東、房縣、宣恩、恩施、鶴峰、建始、神農架、秭歸、五峰、保康)、四川(峨眉山、南川、城口、巫溪、雷波)、湖南(石門)、貴州(大方、興義、雷公山)。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緣、林下、灌叢或草坪,海拔1500-2600米。
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去淨泥沙,鮮用或切片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