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讀諸葛武侯傳

八聲甘州·讀諸葛武侯傳》是宋代詞人王質創作的一首詞作。該詞為詞人讀《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後聯想到自己鬱郁不得志的身世而有感而作。詞的上片以日暮、歲暮之時的蕭瑟景象起篇,渲染悲劇氣氛,對諸葛亮未能完成統一大業表示極度遺憾。下片打破傳統的過片成法,文義緊接上片,深情地緬懷諸葛亮,高度評價《出師表》,使上下片粘合為一。全詞以敘事為主,間雜議論,只有開篇兩句是景語,但讀來流轉自然,情寓理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八聲甘州·讀諸葛武侯傳》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王質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八聲甘州·讀諸葛武侯
過隆中。桑柘倚斜陽,禾黍戰悲風。世若無徐庶,更無龐統,沉了英雄。本計東荊西益,觀變取奇功。轉盡青天粟,無路能通。
他日雜耕渭上,忽一星飛墮,萬事成空。使一曹三馬,雲雨動蛟龍。看璀璨、出師一表,照乾坤、牛斗氣常沖。千年後,錦城相吊,遇草堂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八聲甘州:詞牌名,又名《甘州》、《瀟蒲雨》等。此調因上下闋八韻,故名八聲。乃慢詞,與《甘州遍》、《甘州於》不同。雙調九十七字,平韻。甘州,唐教坊曲名。
②諸葛武侯:即諸葛亮(181年9月17日—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散文家、發明家。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③隆中:古隆中已有1800年歷史。因諸葛亮“躬耕隴畝”、劉備“三顧茅廬”,引發《隆中對策》,被世人稱為智者搖籃,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④禾黍戰悲風:禾黍顫粟於秋風中。
⑤徐庶:元直,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漢末三國時期人物,本名福,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
⑥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三國時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人稱“鳳雛”。
⑦東荊西益:荊、益二州。
⑧取奇功:出其不意的攻占方式,這裡是誇耀諸葛亮的功績。
⑨雜耕渭上: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據武功五丈原與魏將司馬懿對壘。魏軍堅壁不出,諸葛亮即分兵屯田於渭水兩岸,和當地居民雜處而耕,作為久駐之計。
⑩一星飛墮:這裡用的暗喻,就是流行墜落代表一個人死亡。這裡指諸葛亮之死。
⑪一曹三馬:據傳曹操曾夢三馬同食一槽(《晉書·宣帝紀》)。“曹”應作“槽”。三馬,指司馬懿、司馬順、司馬昭父子。
⑫蛟龍:蛟龍就是中國傳說中的水龍,由於蛟龍常被人們目擊,而應為人知,蛟棲息在湖淵等聚水處,也會悄悄地隱居在離民家很遠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隱棲在池塘與河川的蛟龍,一般會被稱作“潛蛟”。
⑬出師一表:即《出師表》,它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
⑭乾坤:乾坤,八卦中的兩卦,乾為天,坤為地,乾坤代表天地。
⑮牛斗:指牛宿斗宿
⑯遇草堂翁:杜甫曾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避難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營構草堂,前後居住長達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

白話譯文

經過隆中,斜陽下的桑麻綠油油的,秋風高歌,非常淒涼。假如世上沒有徐庶則一定沒有龐統,這些夭折的英雄們。本來謀劃攻取荊門,靜靜等待他們的戰功。在栗地中轉悠了一圈,竟然發現沒有了道路。
當年在渭地屯兵的諸葛,忽然一顆彗星降落,他的一切的謀劃都成了空談。曹氏大權被司馬氏家掌握,司馬氏集團如蛟龍之逢雲雨,順順噹噹地發展壯大。欣賞出師表這樣光彩照人,牛氣沖天的作品。等過了數千年之後,我在草廬旁憑弔,看到堂前有一老翁。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王質讀《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專》時候聯想到自己鬱郁不得志的身世,於是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抑鬱情感而寫下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首先點明“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諸葛亮曾隱居於此。(《三國志》本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而詞人家在興國,可能曾有過過隆中而造訪諸葛亮故里的經歷。以“桑柘”二句對仗,寫哲人已杳,但見桑柘偎倚在斜陽里,禾黍顫粟於秋風中。夕陽西下的一日之暮,秋風悲鳴的一歲之暮。由於此篇所寫的乃是一位齎志以歿的英雄,故開局便以這日暮、歲暮之時的蕭瑟景象起篇,渲染悲劇氣氛。過英雄故里,人雖不可得而見,其事跡則彪炳於史冊。故以下即切入正題,追尋斯人一生之出處大節。“世若”三句,先敘諸葛亮得以登上歷史舞台的契機,言當世若無徐庶輩相為汲引,諸葛亮難免會被埋沒。“本計”四句,則高度概括諸葛亮一生的政治、軍事活動,自“隆中對策”一直寫到“六出祁山”,詞中的“東荊西益,觀變取奇功”,便是諸葛亮的初步戰略計畫。“赤壁大戰”後,劉備得到了荊州;繼而又揮師入川,從劉璋手裡奪取了益州之地,實現了諸葛亮戰略構想的前半部分,形勢一度對蜀漢十分有利。可惜由於荊州方面軍的統帥關羽在外交和軍事上一系列的失誤,荊州被孫權襲取,致使北伐的通道只剩下川、陝一路;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蜀道難》),軍糧轉運不及,故劉備死後,諸葛亮屢出祁山伐魏,都勞而無功。因此,詞中借“轉盡青天粟,無路能通”形容這種局面實為諸葛亮無助之力。此二句是對上二句的轉折,行文中省略了“孰知”二字,亦屬賀鑄《伴雲來》一詞中同類的“關照省略”,應對照上文“本計”二字自行補出。
下片換頭三句,寫諸葛亮之死。此處打破了傳統的過片成法,文義緊接上片,使上下片粘合為一。因“轉粟難通”,乃有“雜耕渭上”之舉,而“一星飛墮,萬事成空”委婉表達諸葛亮的死亡,一切希望“忽”變成了失望,又以“使一曹三馬,雲雨動蛟龍”指代諸葛亮死後漢中無大將,再難興漢室,還舊都。雖然諸葛亮沒有完成劉備死前遺願,但一紙《出師表》卻光耀千古。“看璀璨”極言出師一表的名世,縱千年後“錦城相吊,遇草堂翁”,直到此時還有人景仰他,這在歷史上可能再沒第二人能“堪伯仲間”了,所以於千百萬敬仰諸葛亮的志士仁人中拈出一位傑出的代表——杜甫,結束全篇。
該詞在宋詞中雖然算不得上乘之作,且將諸葛亮與劉備的相遇歸結為純粹的歷史偶然性,並過分誇大其“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歷史作用,猶未能擺脫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所無法擺脫的歷史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但詞筆一絲不苟,敘事井井有序,剪裁史料能做到披沙揀金,提綱挈領,要言不煩,理性的思考與感情的揮發互為理志,抽象的議論與形象的描繪交相輝映,仍不失為一篇傑作。尤其值得稱道者,以自己秋日過隆中造訪臥龍故里起光,以杜甫春日在成都憑弔侯祠堂作結,時代一宋一唐,季節或秋或春,地點在襄在蜀,人物為己為杜,不無差異,但緬懷諸葛亮其人其事則一也,緬懷其人其事時之心情則一也,首尾呼應,一脈相通。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喻朝剛周航:該篇由讀史而引發創作靈感。詞中深情地緬懷諸葛亮,高度評價他的《出師表》,在當時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南宋作家敬佩諸葛亮,一再賦詩作詞詠贊他的事跡,主要是肯定他堅持北伐、統一中原的理想,這對於當時的抗金鬥爭是有鼓舞作用的。這首詞以敘事為主,間雜議論,只有開篇兩句是景語,但讀來流轉自然,情寓理中,因而不覺空泛。(《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宋詞觀止·六·注釋·解說·集評》)

作者簡介

王質(1135年—1189年),字景文,號雪山,其先東平(今屬山東)人,南渡後,徙興國(今湖北陽新)。游太學,與張孝祥父子交,深見器重。紹興進士。闢為張浚都督江淮幕,入為太學正,被讒罷。虞允文宣撫川陝,闢為幕屬。入為敕令所刪定官,遷樞密院編修官。虞允文薦質等三人鯁亮有文,可為諫官,亦為中貴所沮,出通判荊南府、改吉州,皆不赴。《宋史》、《南宋書》有傳。有《雪山集》四十卷。《彊村叢書》輯有《雪山詞》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