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蜀書
蜀書,《三國志》中蜀漢歷史部分,共十五卷。《蜀書》僅得十五卷,較魏、吳兩書更簡。這大概是魏、吳兩國的史料多於蜀的原故。陳壽寫《三國志》時,魏國已有王沈...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是傳記體史書《三國志》作者陳壽為漢壽亭侯關羽(160或162-220)所立的傳。關羽(160或162-220)本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山西運城)...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是西晉初史學家陳壽為三國時蜀漢名將魏延所立的人物傳記,列於《三國志 卷四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是出自《三國志》裡面一文,作者是陳壽。 本文是作者為蜀漢丞相諸葛亮作的傳,詳細寫了諸葛亮的一生。...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為劉備(161-223)立的傳。是《三國志·蜀書》的第二篇。...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是指三國志內記載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位將軍的傳記。...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是陳壽所著《三國志》中的一篇,出自《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第六篇,是蜀漢五位名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的合傳...
《關羽傳》節選自《三國志》卷三十六 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參照中華書局本的目錄)。屬於西晉史官陳壽所修史書《三國志》中的一篇,詳細記載了漢末三國...
《三國志》全書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國志》名:為志其實無志。魏志有本紀,列傳,蜀,吳二志只有列傳,陳壽是晉朝...
《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1] 古典文化必讀書系:三國志精選目錄 編輯 魏書...
1.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簡雍字憲和,涿郡人也。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旋。 2.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
陳壽《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 [1] [42]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六十《漢紀五十二》 [67] 至卷七十《魏紀二》 [68] ...
6. 《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第三》:後主諱禪,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及即尊號,冊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
6.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益州辟宓為從事祭酒。先主既稱尊號,將東征吳,宓陳天時必無其利,坐下獄幽閉,然後貸出。 7. 《三...
2. 《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亮卒,累遷廣漢、蜀郡太守。蜀郡一都之會,戶口眾多,又亮卒之後,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一個漢語辭彙,系蜀漢先主劉備所言,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乾,不要因為是件較...
8.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先主定益州,以壹為護軍討逆將軍,納壹妹為夫人。 9.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
2.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宗張楊傳第十五》:休元名習,南郡人。隨先主入蜀。 3.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十六年,益州牧...
2、《三國志·蜀書·馬超傳》(劉備評):“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萬里,求民之瘼。” [1] 參考資料 1. 陳壽.三國志:晉,晉朝...
5. 《三國志·卷四十二·蜀書十二·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於時軍旅數出,百姓雕瘁,周與尚書令陳祗論其利害,退而書之,謂之仇國論。 6. 資治通鑑...
7. 《三國志·蜀書·鄧宗張楊傳第十五》:時又有義陽傅肜,先主退軍,斷後拒戰,兵人死盡,吳將語肜令降,肜罵曰:“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遂戰死。 8...
3. 《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四年,轉為前將軍。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皆統屬嚴。嚴與...
3.《三國志蜀書郤正傳》: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師人也。祖父儉,靈帝末為益州刺史,為盜賊所殺。郤儉家庭情況 編輯 子:郤揖,為將軍孟達營都督,隨達降魏,為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