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是西晉初史學家陳壽為三國時蜀漢名將魏延所立的人物傳記,列於《三國志 卷四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 創作年代:西晉初
  • 作品出處:三國志 卷四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 作者:陳壽
傳記原文,傳記譯文,人物簡介,書籍介紹,作者簡介,

傳記原文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出亮營十里,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亮適卒,秘不發喪,儀令禕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因與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禕紿延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禕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延大怒,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延死問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傳記譯文

魏延,字文長,是義陽人。他率領私人武裝跟隨劉備入蜀,屢立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時,遷治所至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將領鎮守漢川,大家都議論一定是張飛,張飛也心想必定是他自己。劉備卻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全軍無人不感到驚訝。劉備大宴群臣,問魏延道:“現在對你委以重任,你作何打算?”魏延回答說:“如果曹操帶領天下兵馬前來,請讓我為大王您去抗擊他;如果是其他將領帶領十萬人馬前來,請讓我為大王您把他們吞併。”劉備聞言叫好,眾人也都覺得他出言豪壯。劉備稱帝後,又升魏延為鎮北將軍。建興元年(223年),魏延被封為都亭侯。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駐軍漢中,更以魏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建興八年(230年),又派遣魏延率軍西進羌中,魏國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魏延大戰於陽溪,魏延大敗郭淮等,於是被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晉封為南鄭侯。
魏延每次隨諸葛亮出兵,都想請求單獨率領一萬人馬,與諸葛亮分兵兩路進發而會師潼關,像從前韓信所為,諸葛亮總是制止不允。魏延常以為諸葛亮膽小,嘆恨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魏延既善於養兵,又勇猛過人,加上性格矜持高傲,當時大家都對他敬而遠之。惟有楊儀對他不寬容讓步,魏延對此十分仇恨,兩人關係有如水火。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出兵北谷口,以魏延為先鋒。他距諸葛亮營地十里紮寨,晚上夢見自己頭上生角,於是他問善於占夢的趙直,趙直騙他說:“麟麒有角但它不用角,這是不戰敵人自破的徵兆。”退下後他去告訴別人說:“‘角’這個字,刀下加用;頭上用刀,這是很可怕的凶象!”
當年秋,諸葛亮病重,便秘密地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討論籌劃他死後退軍的安排,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不服從軍令,便棄他不顧,軍隊照常行動。諸葛亮病逝後,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去探聽魏延的口氣。魏延說:“丞相雖然死了,我還在嘛,府中的親屬和官員可發喪還葬,我自然應當率領各軍去進擊敵人,怎么可以因為死了一個人而耽擱國家大事呢?再說我魏延是何等人,豈能受楊儀的指派,作斷後的將軍!”故此要同費禕一起作出留下的行動安排,要求費禕寫出文告並由他們共同署名,告訴手下各位將領。費禕騙他說:“我應該回去把您的意見跟楊長史說明,長史是文官,不懂軍事,一定不會反對您的意見。”費禕一出魏延營門就飛馬而去,魏延隨即就後悔了,追他又來不及。魏延派人去觀察楊儀等的動靜,才知道他們全都準備按照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計畫,各營依次引兵撤退。魏延得到訊息十分震怒,趁楊儀尚未發令撤軍,自己率先帶領手下的部隊直接南歸,燒毀所過地方所有的棧道。魏延、楊儀各自上表控告對方叛變,一日之內,文書都傳遞到朝廷。劉禪就此事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蔣、董二人都保證楊儀而懷疑魏延。楊儀等劈山開道,晝夜兼行,隨魏延之後到達。魏延先到後,占據南谷口,派兵阻擊楊儀等,楊儀等命何平在前抵禦魏延。何平斥責魏延先到的行動說:“丞相歸天,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竟敢如此行動!”魏延的兵士知道魏延理短,便不聽他的指揮,部隊全都散去。魏延只是與他的兒子等幾個人逃往漢中。楊儀派馬岱追殺魏延,馬岱砍下魏延的腦袋交給楊儀,楊儀起身用腳踏踩魏延的頭說:“庸奴!還能幹壞事嗎?”於是誅殺魏延三族。開始,蔣琬正率領宿衛各營扶喪北行,行程數十里,魏延被殺的訊息傳來,他又返回。起初,魏延不北往投降魏國而南往返蜀,其本意只是為了殺掉楊儀等。平日諸位將領一向不和睦,當時時論也認為一定由魏延接替諸葛亮。魏延也自視為此而已,並非想背叛蜀國。

人物簡介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楊儀夷滅三族。
魏延魏延

書籍介紹

《三國志》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征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

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
陳壽陳壽
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巨著《三國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