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翻手

八翻手又名岳氏八翻手,相傳宋朝名將岳飛為提高將士戰鬥力,以八翻手訓練將佑,其動作簡潔明快實用,好學攻防技擊性強,包括了踢、打、摔、拿、捆、擲等手法。共八八六十四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翻手
  • 類別:武術
  • 性質:傳統運動
  • 特點:風格獨特、內容豐富、技擊性強
  • 相關人物:陳盛甫
  • 流行地:山西太原
序言,前言,例言,源流,特長,步驟與方法,鍛鍊注意事項,

序言

原山西省武協主席山西大學教授 陳盛甫為《岳氏八翻手》作序
八翻手是一風格獨特、內容豐富、技擊性強的傳統武術套路,在山西太原流行較廣,為武林名師王新午先生傳授,它的姿勢舒展大方,動作樸實無華、靈活多變,每動都有攻防意義。其練法強調內外兼修、身活步穩、手急眼快、神聚勁順、快慢結合、剛柔相濟。它不但有增強人體的力量、速度靈敏、協調、柔韌等素質的價值,而且能起到防病抗衰、自衛禦敵的作用。
王錦泉同志是王新午先生的高足,現今七十四歲,是我三十餘年的老友,深知他學識淵博、德高望重、技藝精湛,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數十年如一日,對發展武術運動、傳藝育人、辛勞不息,在這武術騰飛的新形勢下,他更老當益壯,對武術這一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深入鑽研,精益求精,將他繼承全面,體會深刻的八翻手,整理成書,以捻讀者,書中除全面包羅原套的精華和其諱外,還本著"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方針,有所補充創新。在文字說明上,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繪圖清晰適當,是一本各界老幼可用的好教材。是錦泉同志為發展武術事業,振興中華,作出的新貢獻,特為序。
山西省武協主席山西大學教授 陳盛甫
一九八六年三月

前言

《岳氏八翻手》作者前言
岳氏八翻手,這一技擊性強,健身效益顯著的拳法,至今能在山西流傳,尤其太原附近,習練者十分普遍,此乃先師新午王華傑老先生之功也。老先生山西汾陽縣人,幼年多病,父母憂之,晨夕教以運動,始八歲即投以長拳、習跳躍,久之體漸強。逮志學之年,游金台,從京兆許禹生、東北紀子修、吳鑒泉諸老前輩受太極十三勢,又從河北衡水劉恩綬殿升老前輩學岳氏八翻手。其法由岳氏散手變化而來,為清光緒間,大槍劉敬遠德寬公所編創,傳為少林嫡系,恩綬老前輩為敬遠公之高足,功行精邃,名盛一時,八翻手為岳家散手之精華,復經諸老前輩數十年之研求,參以太極拳剛柔相濟之精義,健身致用,綽有餘裕。
先師在太原政界供職,業餘之暇致力於武術事業,辛勤競業,不遺餘力。約在1930年,老先生先後於文瀛湖畔,首義街青年會院內,成立了國術操練場和國術促進會,各縣區鎮也紛紛成立了國術館,習武練功者風起雲湧,盛極一時。國術促進會邀集了三晉各拳派名師,教拳傳技,曾多次組織過楊氏太極拳、岳氏八翻手、其他拳種及雙手代等多期短訓班,以推廣普及武術運動,參加人數每次都多至數十百人。因之八翻手在山西太原地區,一直有傳授和堅持鍛鍊者。當此武術挖掘整理空前發展之際,將這一動作簡煉、手法巧妙、變化萬端的拳種編整成冊,以期發揚光大。在編寫之中,由於時間短促,理論水平有限,實踐知識又很淺薄,濫冗遺誤,實所難免。但為了這一拳種不致湮沒失傳,願作拋磚,深望廣大讀者與武術界前輩指正,至所欣幸。
山西太原王錦泉 一九八四年初冬

例言

《岳氏八翻手》例言
一、本書為了將岳氏八翻手拳法這一技擊性強,健身效益顯著而又動作簡練的拳種整理成冊,為學校與機關、工廠、部隊初學者作為武術教材參考使用,並為武林同道研究拳法精義而拋磚引玉,總期發揚光大,繼承下去。
二、本書上八路所述拳義與套用方法,謹遵先師新午王華傑老先生遺著《岳氏八翻手拳法》原姿勢,增動示線,未敢增刪,以存其真,只補充了岳氏八翻手拳法中特有的幾種手型、步型、步法、腿法及鍛鍊要領等方面的說明,至於中、後八路則根據先師所傳各路意義,略參己見作了闡述。
三、本書拳義與套用方法,僅就各路姿勢圖示解說,為學武之初步。神明變化,存乎其人。
四、本書編寫時承蒙山西省、太原市體委及省、市武術挖整組各領導、太鋼一中各領導、太鋼工會體協主任楊大潤、劉金根及同門李尚德等之鼓勵和大力文持,內蒙包頭市武協副主席李雲龍師兄為整理工作提出許多寶貴意見,並將先師遺著《岳氏八翻手拳法》原著見示,對修改核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與方便。王連恆、梁保才、薛文江、席榮軍、劉曉青、楊軍、侯志鴻、高彬、張全香,梁正光等幫助攝像、繪圖,特書於此,以志不忘,並致以深切的謝意。
編 者

源流

八翻手為少林派之嫡系,八翻手又名子母拳,以其變化無窮而得名,又名岳氏連拳,相傳宋岳武穆得散手於麗泉山僧,其初僅九手,後變為二十手,更分左右衍為三百六十手,其腿名勾腿盤旋法,後人名之曰岳家散手。清同光之際,雄縣劉世俊老前輩(即雄縣劉)得其真傳,授徒於北京護軍營,劉公敬遠(名德寬人稱大槍劉)從而學焉,遂擇其精華編為八路,左右互練,一路既盡,輛翻轉身法,再接一路,而其勁不斷,連續變化,神妙莫測。此拳尚有中八路和後八路以及敬遠公同年查君所編之夫子拳,皆發源於岳氏散手,著勁、手法均出一轍,此拳樸實而不華,然得此已足升堂入室,固在精而不貴多耳,學者幸勿因其不華而輕視之。
八翻手拳法概述——八翻手之優點
1·關於運動宗旨:此拳式路簡單,動作順適,持久練 ,可以助人體之自然發育,加之左右互練,更無偏頗之弊,深合各級年齡的人鍛鍊,得以體魄之健壯。且富有興味,人不厭倦,長久練習,則體力可轉弱為強、神經敏捷、智慧日增。
2·教練方法,個人練和團體練均宜,雖按動作施以口令,但不影響其套用和精神集中。整齊雄壯,動作一致,尤為特色。
3·關於套用:習拳為防身自衛,保衛國家,以講求套用為最要。然徒恃血氣之勇,未必能勝,故須研磨著勁以術制人。此拳各路之中,無一式不有著,且無一式不講勁,剛柔進退,變化神奇,可玩敵於掌股之上,沉著穩固,更非花招贅勢,徒悅人耳目者可比。至於各路動作,所包含套用之法,第一路為攻防並用法,第二路為正面捋打法,第三路為側後面捋打法,第四路為擒拿靠打法,第五路為捆拿推擲法,第六路為捆鎖擠擲法,第七路為截拿捆打法,第八路為擺肘壓打法等等,總括言之,凡捋、打、擒、拿、推、按、攔、、截、滾、肘、靠、壓、擠、鎖、捆、擲等法,無不應有盡有,包羅諸法。

特長

凡各種拳術,均各有其特長,如太極拳之長於柔化,形意拳之長於勇速,八卦掌之步,潭腿之腿,長拳之敏捷縱跳等,皆各有其獨到之處。八翻手之特長有:
1·專為搏擊敵人之要害。
2·毀傷敵人之四肢,其用於制勝者為掌與拳;其著主要為捆與拿。蓋必制敵於死命,不容其有絲毫抵抗之閒,而我可策萬全,其剛而有應變之能,或上制敵手,或下制敵步,每路動作以捋手當先,尤為獨到。其他著法,則千變萬化,可隨心所欲耳。
[編輯本段]八翻手拳法概述——八翻手之鍛鍊要領 在本書所講的是八翻手各路中特有的幾種手型、步型、步法和腿法。至於手法的講解,因在各路中對著法的套用,手法的要領均要詳細解說,此處就不多贅述。關於名稱雖與其他拳種叫法殊異,然名雖異而其式實相同也。
基本手型、步型、步法、腿法、身法:
1·拳的形式
四指緊卷,以大拇指堵壓拳眼。但大拇指不得突出食指之中關節以外,腕與拳均須平直,不要仰腕與彎拳,發拳時拳眼向上。
2·掌的形式
1)撲面掌:五指徽屈,自然併攏,掌心微凹向外,指尖斜向左側成橫掌,手、腕、臂稍彎曲成弧形(以右掌為例)。
2)披面掌:五指微屈,自然併攏,與撲面掌要求相同,惟掌心向里,指尖傾斜向上,屈肘仰臂(小臂微仰向上與掌成坡狀)。
3)橫攔掌:四指自然伸展,大拇指尖微屈貼於食指側,掌心斜仰向上。橫攔掌另一形式,此式意在以小臂攔擊敵之腹脅,以誘敵之手來格也。因用法不同,其形式亦異,左(右)臂微屈橫向前伸,掌成半握拳,拳心向上,左(右)肘尖貼於右(左)拳背上,為防敵之物我肘臂與手指也。
4)摜耳掌:五指微屈併攏,指端向前,掌心向里,小指與掌根微斜向上。因用時以掌根兜擊敵之耳門,故須突出掌根之勁,
3·步型:靜止時下肢的姿勢
1)乘騎步: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向里扣,屈腿下蹲,如騎馬時兩膝內扣夾馬相似,收腹提肛,臀不外翻重心在兩腿之間。
2)丁八馬步:兩腿前後分開,屈膝半蹲,小腿垂直,大腿與地面平行,前腳尖向前微向里扣,後腳尖橫向外展,上身正直,不前栽後仰、左偏右倚。
3)虛步:兩腳前後相距約一腳或稍大點,兩腿彎曲半蹲,重心在後腿上,兩腳跟前後相對,前腿膝部稍彎屈。腳尖點地,並略向里扣,後腳外展約45度。
4)歇步(亦叫剪子股):兩腿交叉相疊,後膝吻合於前腿彎處(即委中穴處),屈膝下蹲,前腳全腳著地,腳尖橫向側前,後腳跟離地豎起,後腳尖里扣斜向前。此步型在八翻手第一路中有高低兩種,高的即剪子股步,低的即為長拳中的歇步。
5)《字步:兩腿稍屈,前後兩腳約距一腳半,或稍遠些,重心偏於後腿,其形如符號中的: “《”字,故名之日《字步。前進時,用此步型,會發出後蹬、前踩、上拱、前摧之勁。本拳第五路中的推山掌式即為此步型。
6)拗步:異側手腳在前即為拗步,前腿微屈,膝不前頂,後腿膝稍挺,但勿過直,前腳尖稍向內扣,後腳跟略向側擺。
4·步法——下肢在運動中的方法
1)勾腿盤旋法:此步法系本拳法中的基本步法,別的拳種也用。其法,前腳繞內圓弧外擺前踏,後腳隨即繞外圓孤向前進步,腳尖里扣,以備扣住敵人之腳向後勾撤。
2)進步:前腳前進半步,接著後腳向前跟進,依次前進稱為進步。
3)上步:前腳進半步,接著後腳前進一步,後腳落在前腳前,謂之上步。
4)跟步:前腳進半步,後腳隨之跟進半步,後腳落於前腳後邊約距一腳或一腳半,謂之跟步。
5)撤步:後腳向後退步後,前腳隨之後撤半步接近後腳,變為虛步,腳尖著地,後腿半蹲,收腹提肛,蓄力待發。
6)卸步:前腳向後撤回半步,腳尖點地,斂勢薔力以備進著。
7)並步:後腳向前足靠攏並步,兩腳平行向前或前腳直前,後腳外展約45度,兩腳跟靠近。前腳橫立,後腳向前腳橫並,兩腳尖平行,均稱之為橫並步。
8)擺步:前腳弧形前進,落腳時腳尖外擺,謂之擺步。
9)扣步:前腳弧形擺步前進,後腳向前上步,落腳時腳尖里扣,謂之扣步。
10)蓋步:後腳提起向前橫腳邁進,落於前腳之前,腳尖外展約45度,勢子高低隨動作需要而定。
11)墊步:後腳向前邁進,在靠近前腳跟時,用力踏地震腳,以助拳勢之勁力,然後前腳再進。
5·腿法——下肢進行攻擊的方法節
1)戮腳:左腿支撐,用力著地勿使動搖,右腳抬起,腳尖外展向前橫端,高在膝上,低在脛骨,勁力著意在腳跟、腳心之間,用以點、截、挫之法。
2)踢腳:右腳在前,左腳向前成蓋步,左腿作支撐,右腳高抬前踢,腳掌著力,高在敵腹,低在敵檔。
6·身法
手、眼、身法、步在武術中,不論什麼拳種,都要求很嚴格,因為它可以正確姿勢、順達勁力,所以身法在武術中特別重要,尤其技擊,就更需要有一個眼到手到、身靈步活的好身法,方能達到進退攻防,變化神奇,隨心所欲的境地。
1)頭頂項豎,松肩垂肘
頭為全身之主,頭正則精氣貫頂,精神振作,動作敏捷,無遲重之虞,但必須松沉自然,勿使項挺僵硬,以致周身動轉呆滯不靈。
2)虛領頂勁,含胸拔背
由於頭部向上頂,腰部向下沉,使脊背有上下互撥之勁,加之兩肩松沉,肩窩後吸,胸部內含,肘下垂,幾個部分的聯合動作,可使周身發出上拱、前摧之勁。並能使氣沉丹田,動作沉穩紮實,下肢穩固,渾身完整一致,但勿含胸過度,致使凹胸弓背。
3)收腹提肛,松腰塌胯
拳術中,不論動作的靈活敏捷,或是身法之順達中正,其主宰在腰,"如不得勢,腰腿求之"。同時前栽後仰,臀部外翻突出,這不僅是沒有收腹提肛,且腰也沒有鬆開,因之每一舉動,都要注意收腹提肛,松腰塌胯,使腰脊和尾閭中正,促進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全身貫通,時著發勁就自然運用自如了。但切勿過分收提而造成呼吸緊促,胸腔悶漲,下盤失根。

步驟與方法

八翻手式路短小精千,動作簡練樸實,易學易記,但勁力剛柔、身法、步穩卻不易掌握,故在習練中,需分段掌握,按段教練。第一階段是基礎階段,第二階段是鞏固階段,第三階段是提高階段。
1、基礎階段。在初學階段,首先讓習練者掌握姿勢與基本動作的要領,尤其要求動作的舉止合度及勢法的中正,通過鍛鍊以培養耐力、速度、柔韌等身體素質。在基礎階段的教學方法,應以分解教學為主,一動、一勢要反覆練習,這樣既可使習練者學會動作,掌握要領,正確姿勢,同時通過反覆練習增強體質,堅實體魄精神。
2、鞏固階段。這個階段的教練,著重使基本動作連貫起來,使動作更加熟練正確,整個姿勢舒展自如,要有連綿不斷的氣勢,突出周身的完整性,提高反映能力和速度、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
3、提高階段。這一階段是在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練提高,在姿勢上要求更加連貫順達,勢正著圓。在勁力上要求發於根,順於中,達於稍(即所謂勁順力達)。在動作上要身靈步活,快速敏捷。更主要的是,在一著一勢的鍛鍊實踐中,悟出一著一勢的攻防含義和使用方法,逐漸達到意、氣、勁力融會貫通,達到心領神會,意到勁發,勢換勁連,快慢自如,步穩身靈,節奏協調,剛柔相濟,勢法、勁力自然恰到好處。
總括言之,凡習武練功之人,必須先將基礎打好,動作由熟練到精練,逐步發展,逐步提高。因之在最初階段要苦下功夫,對每一階段里的要求、要領要傾心領會,持之以恆,不可一暴十寒,時掇時斷,所謂"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並非誇張也。漫道添功如添線,月到十五自然圓,習武練功者要立志成才,必信心百倍地、耐心刻苦地堅持下去,悉心鑽研,探索精微,完全可以登堂入室以至著法變化隨心所欲耳。

鍛鍊注意事項

1·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無論練習何種拳法,不能貪多求快不求甚解,姿勢動作長期得不到正確要領,這不僅費時誤功,同時身體機能也難以得到改善,武功技藝更難提高。
2·呼吸要順乎自然。八翻手拳法,動作迅速而剛健有力,因之鍛鍊要符合動作要領,如著勢起落,步法進退,肢體伸束均須松胸實腹,呼吸自然,當呼則呼,應吸就吸,呼吸配合動作,呼吸舒暢自然,勢法就深沉有勁。
3·因人而異適當安排。八翻手這一拳種,雖動作迅速,剛健有力,從實踐證明,青壯老弱,婦女兒童均可參加鍛鍊。但在鍛鍊時則須因人而異分別對待,青壯年體質健壯,精力充沛,在掌握了動作耍領後,可以按要求進行練習,發放明勁,力稍剛點;而年老體弱與兒童婦女和有慢性病者,動作則要緩和,進度要慢,不打剛勁,鍛鍊時間短些,在正確的訓練指導下,循序漸進,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
體質強壯後,再逐漸增加鍛鍊內容和加強運動密度與強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