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芒萊開國
在蘭納建國前,北部泰人(泰庸人、泰阮人)曾先後建立庸那迦和恩央兩個國家,但那只是在泰北谷河(今
清盛到
清萊一帶)流域的一個部落聯盟,泰北地區還有其他許多小國與之並立,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1261年,恩央王國老孟王與景洪國(
勐泐)公主所生之子
芒萊王登上王位。芒萊王即位時,來自北方的
蒙古帝國征服了大理國,並威脅
傣泰民族的地區,於是芒萊王即位後就將都城從雷城(恩央王城,即
清盛或景線)南遷到清萊,以緩解蒙古帶來的壓力。隨後,芒萊王展開了統一泰北的擴張戰爭,1263年收伏了恩央附近的勐萊、勐清坎、清倡、勐帕燈和清空等18個與恩央有血緣關係的小城邦,並在北方修築了
景棟、勐范(今泰國
清邁府芳縣)等城,到1276年時進一步征服了勐薩、勐沆、勐帕亞戈、勐楞、清臘、清肯、勐鋪喀、清坎、勐騰、勐羅、勐攀等地,國力逐漸強大。最後就是對今
清邁-
南奔地區的
孟族國家——哈里奔猜的征服。
哈里奔猜在中國史書中被稱為“
女王國”,位於中南半島的交通樞紐,經濟實力雄厚,芒萊王對此地覬覦已久。為了征服哈里奔猜,芒萊王積極籠絡泰北地區土著民族拉瓦人,使之成為能夠為己所用的重要力量,又與周邊同族國家結盟,除了傳統的“兄弟之邦”(曼比勐農)勐泐外,芒萊王還聯繫了
素可泰和帕堯,在1287年與素可泰國王
蘭甘亨和帕堯國王昂孟結盟,確保了他們對芒萊王征服哈里奔猜的支持或默許。此外,芒萊王還派遣了拉瓦人坤法潛伏到哈里奔猜的宮廷里,設法取得國王披耶易巴的信任,引導披耶易巴剝削百姓、消耗國力,從內部摧毀這個國家。等到時機成熟後,坤法就寫信通知芒萊王南下進攻哈里奔猜,披耶易巴人心盡失,百姓都歡迎芒萊王來解放他們,只好棄國逃到兒子統治的邦國勐凱浪那空(
南邦),這是1292年的事。芒萊王從清萊遷都到哈里奔猜,1294年從哈里奔猜遷都到旺功甘(今
清邁南部),1296年又從旺功甘遷都
清邁,在此期間消滅了勐凱浪那空的殘餘勢力,完成了對除帕堯外泰北諸城邦的統一(1338年帕堯併入蘭納)。於是一個穩定強大的王國在泰北地區冉冉升起了,後世史家一般將1292年吞併哈里奔猜作為蘭納王國的開端。
八百歸元
1292年秋,
元世祖忽必烈下詔,命不敦忙兀魯迷失征伐“八百媳婦國”。這是蘭納首次以“
八百媳婦國”的名稱出於中國的史書記載中。史書沒有明言元朝為何決定征伐蘭納,據推測起因於元朝對
安南的戰爭。1288年,雲南省右丞愛魯由昆明率軍沿紅河入安南,途經羅羅和白衣地區(今
紅河、
元江地區),愛魯通過招降來的白衣,得知在其西南有一個勢力強大的八百媳婦國,元朝便決定以武力征服。此役中,元軍平定了車裡(
勐泐),卻誤以為車裡就是八百媳婦國而凱旋,使蘭納免於被元軍蹂躪的命運。芒萊王自然對元軍南下的情況了如指掌,便主動出擊已歸屬元朝的勐泐,聯合勐泐內部的反元派(小車裡)攻打親元派(大車裡),使雲南連年告急。
元成宗忍無可忍,在劉深、
完澤等的建議下,於1301年發動了侵略蘭納的戰爭。然而劉深所率的兩萬元軍途經順元地區(今
貴陽一帶)時,由於戰爭所需的攤派和徭役,引起以西南各族的強烈反抗,元軍還沒到蘭納,就被土司
宋隆濟打敗,元成宗被迫在1302年春罷征八百媳婦之役,1303年殺劉深以謝天下,蘭納再次幸運地免於戰火。
元武宗即位後的1309年,蘭納和勐泐又一次騷擾元朝,元廷吸取教訓,遣使招諭,但收效甚微。1312年,新帝
元仁宗欲再次用兵蘭納,一舉解決八百媳婦國及車裡問題,在
西台侍御史
趙世延的建議下罷兵。此前一年,對元強硬的一代雄主芒萊王去世,他的次子坤卡藍(渾乞濫,王號披耶猜耶頌堪)改變了對抗元朝的政策,於1312年同勐泐來元廷獻馴象及方物。1313年,元廷命雲南地方官法忽剌丁攜聖旨招諭八百媳婦,1314年春抵達。當時蘭納內部不穩,坤卡藍之弟坤夸(刀乞倫)聯合帕堯王進攻勐范,蘭納拒絕歸順元朝,卻把法忽剌丁誘至勐范,狐假虎威逼退了帕堯和坤夸的軍隊,最後獻兩頭大象,並派蘭納使團隨法忽剌丁去元朝,但此次招諭並未達到目的。
元泰定帝即位後的1325年,勐泐終於歸順元朝,元朝設定車裡軍民總管府。勐泐歸元後,蘭納也坐不住了,先是王弟南通派兒子招三進貢,並請置官守,元廷乃於1327年秋設定蒙慶(孟艮,即景棟)宣慰司都元帥府及木安、孟傑兩府,接著蘭納國王陶盛普(披耶盛普)也遣子來貢,於是元廷又在1331年設定
八百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於是蘭納形式上成為中原王朝的一個土司,保障了蘭納王國北部邊境的安寧。
黃金時代
向元朝稱臣後的半個多世紀中,蘭納王國贏得了一段和平穩定的時期,經濟社會不斷發展,
佛教也進入了興盛階段。1386年,因蘭納幫助
素可泰抵禦
阿瑜陀耶的入侵,阿瑜陀耶便侵略蘭納,而後素可泰人又背信棄義反攻蘭納,蘭納損失慘重。此外勐卯的
麓川政權也多次侵略蘭納,奪取了原屬蘭納的
景棟,互相之間“仇殺無寧日”。在此情況下,蘭納於1388年遣使
明朝,恢復同中國的朝貢關係,明朝乃沿襲元制,復設八百等處宣慰司。此外,蘭納還和
緬甸修好,以抵禦外敵的入侵。1402年,蘭納國王披耶盛孟瑪(刀板冕)去世,13歲的兒子披耶三紡更(刀招散)在叔父的扶持下登上王位,披耶盛孟瑪的長子——清萊召勐召義功甘(刀招你)對這一結果非常不滿,兄弟二人產生糾紛。蘭納王國遂請明朝調停,明朝乃於1404年分八百等處宣慰司為八百大甸(清邁)和八百者乃(清萊)兩個宣慰司,披耶三紡更為前者的宣慰使,召義功甘為後者的宣慰使。後來清萊進攻清邁,反而戰敗,召義功甘逃亡素可泰,請素可泰介入蘭納內戰,但被披耶三紡更擊敗。披其間還發生了因拒絕明使入境而被明朝攻打的事件,明朝和蘭納均宣稱自己獲勝,但最後仍以雙方恢復
宗藩關係結束。披耶三紡更還平定了勐勇(今
大勐龍南的緬甸勐勇),鞏固了北部地區。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混亂期,蘭納王國再次容光煥發,並進入了全盛時代。
蘭納傳至第九任國王迪洛嘎臘王時代,進入了黃金期。迪羅嘎臘又名陶羅,是披耶三紡更第六子,他被尊稱為“帕召”,即“如同天神一般的君主”。他即位前被封為勐普勞(今泰國
清邁府炮縣)的統治者,後因犯事被貶至勐元貸(今泰國
夜豐頌府夜沙良縣),1441年在清邁重臣散德諾的幫助下從父王手中奪取王位。他的篡位遭到了王弟勐范召勐陶索易的反抗,他勾結
阿瑜陀耶進攻清邁,被迪羅嘎臘擊敗,並趁機奪取了阿瑜陀耶的勐帕和勐難(今泰國
帕府和
難府)。打敗阿瑜陀耶後,迪羅嘎臘勵精圖治,強化中央集權,振興佛教文化,使蘭納在各方面都步入鼎盛。在此情況下,並開始主動進攻阿瑜陀耶,在1460年後陸續攻取了
甘烹碧、
彭世洛、
素可泰、查利揚等城池,到1475年才結束戰爭。儘管最後以蘭納戰敗、向阿瑜陀耶求和告終,但作為弱國的蘭納能主動進攻阿瑜陀耶本身也是了不起的事情。1480年,蘭納還擊潰了從挾攻破寮國(
瀾滄王國)之餘威的
安南軍隊,強化了同寮國的關係。
盛極而衰
1487年,迪洛嘎臘王去世,蘭納開始走下坡路。繼承迪洛嘎臘王位的是他的孫子披耶佑清萊,他在位時重用來自
雲南的明朝人(和人),引起國人不滿,在1495年被廢黜。他年幼的叔父、即迪洛嘎臘王正宮所生的14歲的披耶該爾王繼位,在位時於1507年再次發動了對
阿瑜陀耶的戰爭,反被阿瑜陀耶打敗,1515年蘭納南部重鎮
南邦更被阿瑜陀耶攻陷,此後蘭納再也沒有主動進攻阿瑜陀耶,反而不時遭受阿瑜陀耶的侵略,此外,本來歸順蘭納的許多敖人(
撣人)見蘭納被阿瑜陀耶打敗,也於1519年叛逃,披耶該爾派兵追擊不及,1523年介入了
景棟的王位爭端,卻折兵損將而遭受慘敗,披耶該爾王斬殺了主將盛玉屏。就這樣,蘭納在連年戰爭中國力疲敝,不斷衰落下去。
1526年,披耶該爾之子披耶格色他臘即位。他繼位之初,由於太王太后瑪哈黛維娘本的扶持,尚能保持保持穩定,但1534年太王太后死去,他就失去了一個支柱,在1538年被權臣廢黜,其子陶差繼位為王。登基後五年,陶差和他的妻兒都被權臣殺害,群臣迎披耶格色復位,兩年後被盛考等貴族所弒。圍繞王位繼承問題,蘭納陷入了空前的混亂,群臣分為三派,一派是以盛考為首的清邁大臣集團,他們在披耶格色死後打算迎立景棟王繼承蘭納王位,被景棟王拒絕後又去請勐乃王;第二派是孟華堪為首的一派,他們與盛考派對立,欲藉助
阿瑜陀耶的力量奪取權力;第三派是以披耶格色他臘的王后瑪哈黛維集拉博帕為首的清盛派,由清盛召勐、清萊召勐、南邦召勐等王室宗親構成,他們消滅了盛考派,然後迎立瀾滄王國王子
塞塔提臘王子(披耶格色他臘王的外孫)為蘭納國王,在塞塔提臘還沒來時,集拉博帕王后先即位為女王,她在位一年間,阿瑜陀耶國王柴拉查蒂臘趁亂來侵,集拉博帕佯裝投降,然後反戈一擊,拚命抵抗,使阿瑜陀耶染指蘭納的陰謀破產,同時還擊退了勐勇、勐乃等地撣人的入侵。由於在保衛蘭納的過程中藉助了瀾滄王國的力量,所以蘭納人隆重歡迎他的新國王塞塔提臘入主,這是1546年的事。1547年,瀾滄國王菩提塞拉(塞塔提臘之父)在一次馴象表演中意外死亡,塞塔提臘聞訊後去瀾滄奪位,臨行前帶走了清邁的
碧玉佛等聖物(後來成為泰國鎮國之寶)。此後四年間,蘭納陷入無主狀態,各派大臣互相攻殺,極大消耗了國力。
1551年,在確認塞塔提臘放棄蘭納王位後,蘭納群臣迎立出身芒萊王長子坤乞龍後裔的勐乃召勐陶梅古繼承蘭納王位,又稱披耶梅古。陶梅古繼位後,重用勐乃人,削弱了蘭納本土臣僚的勢力,引起國人對他的離心。陶梅古雖然入主清邁,在清盛和清萊還在塞塔提臘手中,於是他動員勐乃的軍隊攻打這兩座城市,都無功而返。1554年,塞塔提臘所任命的清盛召勐去世,陶梅古趁機派王室成員披耶格臘蒙管理清盛,次年塞塔提臘侵略蘭納,打敗了勐乃的援軍,占領清盛一年後撤退。1557年,勐乃遭到中南半島新興強國
緬甸(
東吁王朝)的攻擊,向蘭納請援兵,陶梅古派兵援助,反而招致了緬甸的討伐。1558年4月2日,在緬甸國王
莽應龍的攻打下,清邁城失守,從此蘭納失去獨立,進入被緬甸統治的時期。
緬甸統治
緬甸征服蘭納後,並未立刻對其實施直接統治,而是貶陶梅古為副王(Uparaja),保留其統治者地位,同時派軍隊駐紮,勒派貢賦,以維持緬甸的對外戰爭。1563年,莽應龍反動了侵略阿瑜陀耶的白象戰爭,陶梅古聯合蘭納的其他召勐,在瀾滄國王塞塔提臘的撐腰下拒絕配合,反抗緬甸的統治。次年莽應龍在白象戰爭結束後北上討伐蘭納,再次攻陷清邁城,廢黜了陶梅古,另立蘭納王室的女性後裔帕娘維素提黛維(一說是陶梅古之母)為傀儡。她對緬甸百依百順,派兵協助緬甸平定阿瑜陀耶,同時她捐贈了大量農奴到寺院做奴婢,將銀錢鑄造成帶有她本人特殊標誌的信物發給他們,使他們免於被徵發而成為緬甸人的炮灰,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蘭納百姓的利益。1578年,帕娘維素提黛維去世,莽應龍派自己的兒子農他梅宋做蘭納副王。
農他梅宋即位不過三年,父王莽應龍就去世了,他的兄長
莽應里成為緬甸國王,卻迅速走上了下坡路。1584年,阿瑜陀耶在
納黎萱國王的領導下擺脫緬甸統治,1592年打敗了緬甸,殺死了緬甸王儲,而瀾滄王國也趁機西進,威脅蘭納。作為緬甸王子的農他梅宋只好在1597年宣布脫離緬甸,1599年投靠曾經的敵人阿瑜陀耶,與納黎萱互相通婚,甚至配合阿瑜陀耶進攻緬甸,這也是中部泰人的國家(
暹羅/
泰國)第一次控制今天的泰北地區。1605年,納黎萱去世,1607年,農他梅宋去世,諸子爭奪蘭納副王之位,恢復國力的緬甸(良淵王朝)趁虛而入,其國王
阿那畢隆於1614年再次征服蘭納。1628年阿那畢隆被其子所殺,弟弟他隆奪位,以剷除逆黨為名於1631年廢黜了蘭納副王彭瑟賽,以此為契機廢止了副王制度,委任宗親大臣對蘭納進行直接統治。隨著他隆遷都上緬甸之
阿瓦,緬甸對蘭納的控制大大強化,1672年後常設“謬溫”(總督)一職,駐紮清邁(後改
清盛),在蘭納各勐設“悉客”(相當於監督官),取代召勐進行管轄,後又設軍事駐紮官“波”,正式確立了直接統治的體制。
伴隨著緬甸直接統治的建立,蘭納人民的賦稅和徭役也加重了,在緬甸進行對外戰爭時往往成為前哨。但是,緬甸始終沒有同化蘭納的北部泰人(泰阮人、泰庸人),當地居民的反抗也從未停止過。1727年清邁一度被一個叫貼生的僧侶占領,一個月後又被緬甸奪回,此人被奉為蘭納的民族英雄。18世紀中葉,蘭納地區的不穩加劇,隨著
鄭信在
暹羅建立了
吞武里王朝、驅逐了緬甸人,北部泰人的蘭納也大受鼓舞,決定與中部泰人的暹羅聯手驅逐緬甸。1774年,暹羅軍隊將緬甸驅逐出蘭納,蘭納從此擺脫二百年的緬甸羈絆,在同族國家暹羅的幫助下復國。
暹羅藩屬
蘭納復國後,理所當然地臣服於暹羅吞武里王朝,這是北部泰人第一次向中部泰人俯首稱臣。鄭信封蘭納抗緬領袖披耶扎辦為披耶鑾瓦棲拉布拉甘,統治清邁。次年緬甸捲土重來,圍攻清邁,披耶扎辦無力抵抗而棄城逃跑,被鄭信監禁於吞武里而死。
在緬甸統治時期的1730年,
南邦獵戶出身的提昌暗殺了起義的領導者陶瑪哈約,被緬甸任命為南邦召勐。其子帕召嘎維臘後來反緬歸暹,繼續擔任南邦召勐。披耶扎辦死後,他在1782年被暹羅新王
拉瑪一世封為清邁召勐,統治蘭納地區,在位30多年間致力於復興毀於戰火的清邁,通過人口擄掠來充實清邁,使之重現光彩,並在1804年收復
清盛,徹底驅逐了緬甸在蘭納地區的勢力。
復國後的蘭納在承認暹羅
宗主權的前提下,保持內政自主的地位,一直延續到
拉瑪五世改革。當時暹羅為了防止外來勢力滲透到蘭納,使蘭納脫離暹羅,從1874年向清邁派駐專員,開始干涉蘭納的內政。1884年派遣披集親王作為特別代表來到清邁,配合拉瑪五世實行包括奴隸制、司法、財稅、行政、軍事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試圖取消蘭納作為國家的地位,納入暹羅版圖之中,蘭納(清邁)國王因他威差雅暖在1891年宣布服從暹羅法律,1892年,拉瑪五世任命披耶頌素叻迪為泰北總督,丹隆親王為北方部長,標誌著蘭納不再作為一個國家存在,正式成為暹羅版圖的一部分(1894年將北方部併入內務部)。在暹羅對蘭納“改土歸流”期間,也曾發生一些起義,到1902年達到頂峰,但都被鎮壓下去。清邁、南奔、南邦的召勐頭銜先後在1939年、1925年、1943年被廢除,蘭納徹底成為歷史陳跡。
文字
蘭納的文字老傣文一直沿用到今,一開始僅在宗教場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