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八月菊
- 拉丁學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 別稱:江西臘,藍菊,翠菊
- 二名法:Callistephus chinensis (L.) Nee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屬:翠菊屬 Callistephus
- 種:八月菊
- 分布區域:原產中國北部,1728年傳入法國,以後世界各國相繼引入。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種植方法,栽培管理,病蟲防治,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 (15) 30-100厘米。
莖直立,單生,有縱棱,被白色糙毛,基部直徑6-7毫米,或纖細達1毫米,分枝斜升或不分枝。下部莖葉花期脫落或生存;中部莖葉卵形、菱狀卵形或匙形或近圓形,長2.5-6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截形、楔形或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兩面被稀疏的短硬毛,葉柄長2-4厘米,被白色短硬毛,有狹翼;上部的莖葉漸小,菱狀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邊緣有1-2個鋸齒,或線形而全緣。
頭狀花序單生於莖枝頂端,直徑6-8厘米,有長花序梗。總苞半球形,寬2-5厘米;總苞片3層,近等長,外層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匙形,葉質,長1-2.4厘米,寬2-4毫米,頂端鈍,邊緣有白色長睫毛,中層匙形,較短,質地較薄,染紫色,內層苞片長橢圓形,膜質,半透明,頂端鈍。
瘦果長橢圓狀倒披針形,稍扁,長3-3.5毫米,中部以上被柔毛。外層冠毛宿存,內層冠毛雪白色,不等長,長3-4.5毫米,頂端漸尖,易脫落。
花果期:5-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撂荒地、山坡草叢、水邊或疏林陰處。海拔30-27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我國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雲南以及四川省等。
主要價值
翠菊品種多,類型豐富,花期長,色鮮艷,是較為普遍裁植的一種一、二年生花卉。矮型品種適合盆栽觀賞,不同花色品種配置五顏六色,頗為雅致。也宜用於毛氈花壇邊緣。中、高型品種適於各種類型的園林布置;高型可作“背景花卉”,也可作為室內花卉,或作切花材料。
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翠菊常用播種繁殖。因品種和套用要求不同決定播種時間。 若以盆栽品種小行星系列 為例:可以從11月至翌年4月播種,開花時間可以從4月到8月。翠菊每克種子420~430粒,發芽適溫為18~21℃,播後7~21天發芽。幼苗生長迅速,應及時間苗。用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作基肥,化學肥料可作追肥,一般多春播,也可夏播和秋播,播後2一3個月就能開花。
可根據需要分批播種控制花期:
可根據需要分批播種控制花期:
矮型種2~3月在溫室內播種或3月在陽畦內播種,5一6月即可開花;4~5月露地播種7~8 月開花;7月上申旬播種,可在"十一"開花;8月上中旬播種,幼苗在冷床中越冬,翌年"五一"開 花。
中型品種5~6月播種,8~9月開花;8月播種需冷床越冬,翌年5~6月開花。
高型品種春 夏皆可播種,均於秋季開花,但以初夏播種為宜,早播種開花時株高葉老,下部葉枯黃。
栽培管理
翠菊出苗後應及時間苗。經一次移栽後,苗高10厘米時定植。夏季乾旱時,須經常灌溉。秋播切花用的翠菊,必須採用半夜光照1-2小時,以促進花莖的伸長和開花。翠菊一般不需要摘心。為了使主枝上的花序充分 表現出品種特徵,應適當疏剪一部分側枝,每株保留花枝5-7個。
促進花期調控主要採用控制播種期的方法,3-4月播種,7-8月開花,8-9月播種,年底開花。翠菊出苗後15~20天移栽1次,生長40~45天后定植於盆內,常用10~12厘米盆。生長期每旬施肥1次,也可用"卉友"20-20-20通用肥。盆栽後45~80天增施磷鉀肥1次。翠菊為常異交植物,重瓣品種天然雜交率很低,容易保持品種的優良性狀。重瓣程度較低的品種,天然雜交率很高,留種時必須隔離。
病蟲防治
蟲害:有紅蜘蛛和蚜蟲危害,用40%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