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忍與八智的並稱。見道位的忍與智各有八種,謂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忍八智
- 解釋:八忍與八智的並稱
- 數量:八種
- 屬於:道位
主要內容,出處,
主要內容
八忍是︰(1)苦法智忍;(2)苦類智忍;(3)集法智忍;(4)集類智忍;(5)滅法智忍;(6)滅類智忍;(7)道法智忍;(8)道類智忍。八智是︰(1)苦法智;(2)苦類智;(3)集法智;(4)集類智;(5)滅法智;(6)滅類智;(7)道法智;(8)道類智。
出處
《入阿毗達磨論》卷下雲(大正)︰‘忍有八種,謂苦集滅道法智忍及苦集滅道類智忍。此八是能引決定智勝慧;忍可苦等四聖諦理,故名為忍。據《俱舍論》卷二十三所述,在世第一法的無間,緣觀欲界苦聖諦之境並忍可之(即信忍不疑),所生起的無漏法智忍,名為苦法智忍。於其間,緣觀欲界苦聖諦之境並決了證知之,所生起的無漏法智名為苦法智。其次,緣觀上二界苦聖諦之境,忍可之而生起者,名為苦類智忍。又緣觀上二界苦聖諦之境,決了證知之而生起者,名為苦類智。此外,更緣觀欲、色、無色界集滅道之境而生忍、智,故合四諦成八忍八智十六心。
此中,法忍及類忍皆屬無間道;譬如驅賊,能審察忍可苦等之境,正斷三界見惑。法智及類智則屬解脫道;如驅賊之後更緊閉門戶,即更決了證知苦等之理。又,最初忍可、證知欲界苦等之理,故名法忍、法智;其次,忍可、證知上二界苦等之理,以其類似觀欲界所得之法,故名類忍、類智。
《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六;《雜阿毗曇心論》卷五;《俱舍論》卷二十五;《雜集論》卷九;《成唯識論》卷九;《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