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張村
- 地理位置:宿州市
- 人口:1700多人
- 土地:1700多畝
起源,歷史,現狀,地圖信息,
起源
歷史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八張村也和全國各地的農村一樣,實行了土地承包制,這裡長期以土地為生,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深刻認識到“無農不穩、無商不活、無工不富”。一部分農民農閒時開始自發地收購販賣棉花,在販賣棉花的過程中,村民中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歷盡千辛萬苦,也從艱苦的生活中開始嘗到經商的甜頭。
“一夜春風起,萬樹梨花開”,九十年代之後,在部分販棉的影響下,全村有80%的農民都從事棉花的收購和銷售,有些小能人,還把棉花販賣生意做到了省外和周邊地區,成交量進一步增加,年成交量達2000萬公斤,八張一躍成為安徽省最大的農村棉花收購、販運市場。 當時,由於棉花經營管理政策沒有徹底放開,棉農們這種自發的經營模式成本高、風險大、效益低。不同程度的受到制約,一度制約村民們從事棉花收購、販運的積極性。八張村黨支部書記張茂義同志,針對村民自發販運棉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總結,他認為,必須把全村從事販運棉花的村民有組織地聯合起來,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下進行,集體經濟才會有更大的發展,村民們才能得到更多的實惠。
2001年,張茂義首先聯合副書記張濤等四名黨員,以股份制的形式帶頭創辦了四個棉花加工廠,把村民收購的棉花就地進行加工後再出售,既安排了全村剩餘勞動力,又增加了村裡的經濟收入,至2003年底,全村以股份制形式創辦的民辦軋花廠很快增加到41家,棉花加工業的興起發展,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而且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極大地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現狀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短短几年的滾動發展,全村股份制棉花加工廠已有41個,有固定資產1250萬元,棉花年銷售收入達1.53億元,實現利稅199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6000元,過去夢想的小康村,如今變成了現實。 由於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各項公益性事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03年,村富民棉業股份公司投資40多萬元興建了一幢800多平方米的兩層辦公和村民議事大樓,為來往從事經營活動的各界人士提供滿意的活動場所
地圖信息
地址:宿州市埇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