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麻袋

清朝滅亡以後,安放檔案的內閣大庫,也就是檔案庫房,由於年久失修,檔案都暴露到外頭來,有的流散出去,有的是日曬雨淋,很快便生了霉斑。在1921年的時候,北洋軍閥政府,曾經把清宮的部分檔案裝了八千麻袋,一共有15萬斤,賣給了造紙廠作為造紙原料。當時著名考古學家羅振玉,知道這個訊息,趕緊到造紙廠,除被當作廢紙賣出了約1000麻袋(約1萬公斤、數十萬件),將剩下的7000麻袋檔案以13萬元的高價全部收購到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千麻袋
  • 外文名:無
  • 重量:15萬斤
  • 內容:清朝檔案
八千麻袋”事件,收藏著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這裡有康熙四十七年開始,這裡有個庫房叫玉牒庫,

八千麻袋”事件

這件事,就是有名的“八千麻袋”事件。當時國學大師王國維在《清華周刊》上撰文,把這八千麻袋的清宮檔案、安陽殷墟甲骨文、西域木簡和敦煌漢唐寫經一起,並稱為近代中國文化的“四大發現”。
1924年11月,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被國民黨將領馮玉祥驅逐出宮,接著在社會各界的呼籲下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點登記清宮的財產和文物。至此,以清內閣大庫和宮中各處檔案為主的,大批珍貴清代官方檔案陸續被發現,一時間在社會上引了起很大的轟動。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下設文獻部管理這部分檔案,後更名為文獻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改稱故宮博物院歷史檔案館,1955年,這部分檔案劃歸國家檔案局管理。1980年改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收藏著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正是在這幢簡樸的大樓里收藏著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268年間的秘密檔案,共一千多萬件。假如一個人每件檔案看一分鐘,每天連續不斷看8小時,那么全部看完需要60年時間。
在這些檔案里,有記錄了十多萬皇室成員生卒年代的皇室族譜,有無數件皇帝的指令和批示,有十多萬件歷代大案要案、冤案、疑案的卷宗,有皇帝傳位的絕密遺諭,有記載著皇帝的飲食起居、婚喪嫁娶、生老病死、每日膳食、醫療病歷等檔簿,以及喪權辱國條約簽訂過程的原始記錄等等。

這裡有康熙四十七年開始

(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任命法國傳教士白晉等中外科學家進行大地測量,經過十年,完成的《皇輿全覽圖》。這一套圖共有15幅,是清代中後期繪製全國地圖的藍本,也是後來歐洲繪製亞洲國家和中國地圖的基本依據。 在康熙《皇輿全覽圖》的基礎上,雍正、乾隆時期分別繪製的《十排圖》和《十三排圖》,擴大了測量範圍。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繪成的《十三排圖》,東至庫頁島,西至地中海,北至北冰洋,南至海南島,地理範圍比《皇輿全覽圖》大了一倍。《十三排圖》實際上是18世紀的亞洲地圖,當時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繪製成的《京城全圖》,是我國現存古代城市地圖中最大、內容最詳細、繪製最精細的一幅,繪有內城九門、外城七門,98條街道,779條胡同、2000多個景觀地名。可惜,這些珍貴的地圖,卻被康熙、乾隆的後代們束之高閣。僅僅過了不到一百年,就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英國人打進中國、占領了我們的家園時,道光皇帝和他的群臣們、竟然不知道英國在什麼地方。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有那么多地圖可以找出來看一看。

這裡有個庫房叫玉牒庫

玉牒——就是清代皇室的族譜,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歷史資料。為了維護皇權,正名分,區別遠近,清朝皇帝把纂修皇室族譜看作一件大事,規定每十年重修一次。現在檔案館存有各種玉牒2600多冊,整整一個庫房。
清代玉牒以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為大宗,大宗又分近支和旁支,皇帝的直系親屬都屬於近支,稱為宗室,近支的玉牒是用黃綾做的封面。非直系親屬為旁支,滿語叫覺羅,玉牒為紅綾封面。每次所修玉牒都要抄成滿漢兩種文本。清代玉牒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設有專冊記錄皇族女子,這是清朝以前所有朝代都沒有的。
每次重修皇室族譜,都要把新生人口添加進去,這樣玉牒就越來越厚。這就是1921年溥儀小朝廷最後一次修訂的宗室玉牒,總共7000頁,80多公分厚,記錄了清代宗室男性10餘萬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份族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