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其後四分律、五分律諸律,由此分立,此根本律遂不存於世。[菩薩戒疏義卷上、出三藏記集卷三新集律來漢地四部序錄]
八十誦律,佛教之根本律藏。佛陀入滅後,弟子結集三藏,優婆離比丘於一夏之間,分八十迴誦出律藏,故稱八十誦律。...
後經優婆□多門下五位弟子再從八十誦律中各執所持自成一部,就是所謂的五部律,分別是:《四分律》□、《十誦律》□、《僧只律》□、《五分律》□、《...
釋迦世尊住世時,因事制律,隨機散說,並沒有作有系統的組織。世尊滅度後,大迦葉主持畢缽羅窟結集,優婆離以八十次誦出律藏,稱為《八十誦律》。其時大迦葉...
以《十誦律》、《四分律》、《摩訶僧祗律》、《五分律》和《毗尼母論》、...到了大覺寺慧光律師(公元四六八至五三七年),從學於道覆律師,著手《四分律...
結集首先由優波離尊者 [10] 背誦了佛家戒律,形成《律藏》 [11] ,全名為《八十誦律大毗尼藏》,由於書中每條戒律都是經過大眾的詢問和解答而確定的,所以被視...
大迦葉尊者擔任會議主席,首先由優波離尊者恭敬地登上座席,每日誦出若干條戒律,在往後的九十日當中,共分八十次誦出,經大眾討論確定後,編成一部“律”典(梵 ...
其中之修多羅藏,指四阿含;毗尼藏,指八十誦律;阿毗曇藏,指佛及諸弟子之分別法義。此三者通稱為‘藏’,系以其各皆含藏有一切文理之故,亦即阿含為定藏,...
[35]四分即四分律宗,佛教五部律之一。傳佛滅後百年,曇摩毱多(一譯曇無德)從上座部根本律(八十誦律)四次抄出,加以編輯,故稱為《四分律》。他就此立一...
[35]四分即四分律宗,佛教五部律之一。傳佛滅後百年,曇摩毱多(一譯曇無德)從上座部根本律(八十誦律)四次抄出,加以編輯,故稱為《四分律》。他就此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