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是2019年2月1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黑川雅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
- 作者:[日] 黑川雅之
- 出版時間:2019年2月11日
- 出版社:雄獅美術
- ISBN:9789574741571
《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是2019年2月1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黑川雅之。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是2018年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黑川雅之(Masayuki Kurokawa)。內容簡介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是建築名家黑川雅之的日本審美文化集,是探究中日同源的審美意識,解讀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鍊東方...
日本美學是在日本產生和演化的,以“藝道”為傳統,並逐漸與西方美學思想的研究相結合的美學理論的總稱。簡介 在日本產生和演化的,以“藝道”為傳統,並逐漸與西方美學思想的研究相結合的美學理論的總稱。日語的“美學”一詞來自德語的...
“幽玄”是日本歌論、能樂論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觀念,也是日本美學觀里的一個重要的審美意識。“幽玄”一詞本來是漢語詞,歷來的研究表明:最早的用例出現在漢少帝(?—125)的悲歌中;在其後的六朝和初唐的各種文獻中都可以看到。
在平安時代後的鎌倉時代,禪宗傳入日本。它逐漸將美的感性深化為精神內在,並產生了“幽玄”的審美意識。因此,日本的美,不會一覽無餘。大西克禮將“幽玄”總結為:收斂、隱蔽審美對象、微暗且朦朧、寂寥、深遠而深刻、超自然性、飄忽...
日本美學史( history ofJapanesc acsthctics),日本美學思想產生、發展、演變的歷史。在古代,日本人在其生活實踐、審美實踐和藝術創造中,形成了日本民族的審美意識和藝術觀。5世紀至6世紀,先後從中國傳人中國傳統的藝術、漢字、儒學和...
《“美學”事始:近代日本“美學”的誕生》是2011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神林恆道。內容簡介 《"美學"事始:近代日本"美學"的誕生》共分二部十章節,內容包括美學與美術史、“日本”的美學的形成——從菲諾洛薩到岡倉天心...
《日本人的美意識》是1993年開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渭渠、唐月梅。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研究日本人審美意識的著作,兼具知識性、趣味性和學術性。它以日本人的基本性格與美意識的形成關係作引子,從古至今縱橫暢談日本人對...
《日本設計》一書歸納了當今最具代表性、使用最為廣泛的日本美學及設計辭彙,例如侘寂、粹、雅與風流、華麗、間、婆娑羅等;同時,呈現了日本設計中的文化要素,即與宗教觀密切相關的方面,並結合現代設計案例歸納出日本設計的十個關鍵...
在近似的審美傾向的指引下,她們一旦發現可愛的東西,很容易產生共鳴,朋友之間就確認對方和自己是同類型的人,獲得一種歸屬感。 崇尚可愛的社會傾向在日本至少已持續了20年,卻絲毫不見衰落的趨勢。可愛已經融入日本的現代文化。這時的...
《日本美學 1》是不二家出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西克禮 內容簡介 櫻花的美,在於它必然消逝 物哀[ものあわれ] 大和民族千年來的美學追求 當人們目睹一場美麗的盛宴消逝,反而能找到安心感。──村上春樹 物哀的世界具有...
看到初綻的花蕾和散落的花瓣,日本人認為這一幕幕場景潛藏著令人惋惜而哀傷的情感。在日本人的審美意識中有一種名為“物哀”的美學樣式,櫻花的纖柔美麗與凋謝的速度更是吻合了這樣一種審美觀——倏然而逝的美總是令人長久回味。《心敬...
《地域アート――美學/制度/日本》是堀之內出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藤田直哉,會田誠,遠藤水城,加治屋健司,北田暁大,佐冢真啟,清水知子,じゃぽにか,有賀慎吾,村山悟郎,田中功起,藤井光,星野太 內容簡介 「地域アート...
本書為分析“日本古典悲劇”,並明確其中所表現的悲劇美學意識的“日本古典悲劇學”研究。筆者首先將對本文的關鍵概念“悲劇”進行梳理,從其*初的古希臘源頭,到東方文化對它的接納與受容,*終找到一個能夠同時涵蓋東西方悲劇形式的“...
”葉渭渠說:“物哀作為日本美的先驅,在其發展過程中,自然地形成‘哀’中所蘊含的靜寂美的特殊性格,成為‘空寂’的美的底流。”物哀的表現形式若十分強烈,那它就是“悲哀”而不是“物哀”了。物哀是一種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
第四章對《詩經》和“記紀歌謠”的比較,也有巨觀比較的意義;第五、六章,是對日本“物哀”美意識的研究史,及其產生的歷史情況的考察;第七、八、九章是中日傳統審美意識的重要理論觀念的個案比較;第十章對日本古典和歌、俳句藝術...
《日本古典美學》是199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日)安田武,(日)多田道太郎。內容介紹 本書彙輯了日本學者關於論述日本古典美學的文章30餘篇,分為:審美意識的基調、美的素材、宗教的傳統與審美意識等4部分。
本文擬從和製漢詞的誕生及其出現的背景——日本明治維新——入手研究其對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文人以及文學界的深層次影響,並深入探討知識分子對和製漢詞的美學詮釋。和...(展開全部) 「和製漢詞」的定義是「作為一種漢語的日語化,...
主要著作有《人格主義》《美學》《德川時代的藝術與社會》等。圖書目錄 譯者序:人格主義美學與阿部次郎的町人藝術論 1 自序 1 引 言 站在海外看德川時代的藝術 1 第一章 德川文藝的特殊地位 8 第二章 社會背景:“士農工商”四民...
《日本頂尖時尚名人學》是商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之敏。內容介紹 作者親自採訪影響當代日本時尚深遠的八位頂尖人物,他們不僅在日本出類拔萃,更積極將日本美學轉化為實際的經濟力,推向世界,涵括建築設計、藝術收藏、品牌經營、電視...
主要研究方向為一般藝術學、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日本美學藝術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等。主要著作:《元藝術學》《現代藝術學導論》《開放的藝術》《為馬克思主義藝術學正名》《藝術生產論的視野與射程》。主要譯著:《魯迅》(獨譯,[日...
作為後者,其審美取向和標準就與人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和時代背景有著密切關係,因此其取向和評價標準也受到其所處時代和文化的影響與局限的,所以構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時代審美的個性。所以我們談到日本古代禪宗庭園的美學特徵,...
詞源本身如同此字在漢語中相似,不具有很好的意思,到了14世紀,可能受到禪宗等的影響,這個概念開始受到積極評價,從而融入了日本的美學意識中。現在的“侘”是對以下事物的否定:富有、富貴、華麗、巧言令色、鮮艷、艷麗、豪華、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