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八農場史

八五八農場史

《八五八農場史》是黑龍江省八五八農場史編寫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五八農場史
  • 作者:黑龍江省八五八農場史編寫辦公室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王紹才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黑龍江省八五八農場發展的歷史。內容涉及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

作品目錄

封面
八五八農場史(1956-1983)
序文
圖片
附圖
1958年4月,農墾部長震在密山對集體轉業去八五八農場的0539等部隊的官兵說話:“開墾北大荒是為了祖國,為了子孫萬代的幸福。”
1958年4月13日,預備六師轉業官兵徒步行軍從密山去八五八農場
建場初期八五八農場三隊全體行政人員
1958年轉業官兵自己搭的草棚馬架
場部辦公室
翻地
播種
麥收
黨代表大會全體代表合影(1965)
共青團歡渡青年節(1959)
夏日,烏蘇里江畔荷花泡的荷花盛開
小穆稜河曲曲彎彎,自西向東注入烏蘇里江,把農場分成南北兩部。
生產隊的玉米田
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開幕式
噴灌
一個生產隊的農具場一角
食品廠外景
一個生產隊場院
變電所
奶牛
農機修造廠
噴施農藥
農場醫院
春節秧歌匯演
農場幼稚園
場領導和已退二、三線的原場領導在農場飛機場合影(自左至右:張學法、范德仁、李永奎、蔣述芝、江衍榮、王書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0539部隊軍營生活剪影(1955)
通訊兵訓練
炮兵訓練
在烏蘇里江上開江作業
在烏蘇里江上壓網捕魚
麥收季節
上班到田間
安興國小
吉祥(1958)
冬季運肥(1970)
水中收麥(1971)
糧油加工廠
大棚育秧
民兵
自來水塔
場內公共汽車
陳玉平的版畫
冬月(套色木刻)1985 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黑龍江分會與深圳展覽館聯合舉辦的《北大荒版畫十人作品展》
百歲(套色木刻) 1985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套色木刻) 1982
耮雪催春(套色木刻) 1974
春姑(水印套色木刻) 1983
畫室的節奏 1983
我住過的房子 1982
目錄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地理位置
第二節地形地貌
第三節地質土壤
第四節 河流與泡沼
第五節 島嶼
第六節氣候
第七節 物產與資源
第二章人口、民族、職工
第一節人口
第二節民族
第三節職工
第三章體制沿革
第一節 沿革(建制、組織機構)
第二節 場部
第三節清河分場
第四節 生產隊
第四章 經營規模和生產成果
第一節經營規模
第二節 生產成果
第二篇 簡 史
第五章 農場創建初期(1956—1962)
第一節建立河南獨立大隊
第二節鐵道兵八五八農場第一分場
第三節 二級制的八五八農場
第四節 邁並英雄步伐,走向生產前線——解放軍步兵第六預備師等部隊轉業復員官兵來場和三級制總場的建立
第五節 解甲歸田,艱苦創業
第六節 農場公社合併
第七節 邊疆喜訊
第八節 山東支邊青年來場
第九節 “大躍進”中的農場
第十節 嚴重困難的考驗
第十一節 貫徹政策開始調整
第六章 “東總”時期(1965—1968)
第一節 國營八五八農場的建立
第二節 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節 貫徹“五條”、“十六條”改革經營管理制度
第四節 提高科學種田水平,出現萬畝千噸隊
第五節 建設重點機械化生產隊
第七節 農場穩步發展,進入“黃金時期”
第八節 “文化大革命”在農場
第七章兵團時期(1969—1976)
第一節 組建三十四團
第二節 大批城市知識青年來到邊疆
第三節 政治工作和戰備工作
笫四節 生產出現曲折
第五節 端正方向 生產得到恢復
第八章 “總局”時期(1977— )
第一節撤銷兵團,恢復農場
第二節整黨整風,落實政策
第三節 實現戰略轉移
第四節 改革經營管理,實行生產責任制
第五節 加快農業生產的發展
第六節 第一個家庭農場
第七節 改變單一所有制形式
第八節 職工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
附:各農業生產單位歷年生產經營概況
第三篇經 濟
第九章 種植業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種植業的自然條件
第三節 主要作物產量水平
第四節 歷年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
第五節 種植業的經營效益
第六節 耕作與施肥
第七節 農作物種類及主要作物品種
第八節 農業科技與農諺
第九節 氣象
第十節 蔬菜
第十章 農機
第一節農機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 機構沿革和機務隊伍
第三節 農機修造業的建立與發展
第四節 農機的管理維修和技術保養
第五節 田間作業機械化
第六節 非田間作業機械化
第七節 機械改裝與技術革新
第八節 出場支援
第十一章林業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林業體制沿革
第三節 中心苗圃和林業站
第四節 人工造林
第五節 天然次生林
第六節經濟林
第七節林業政策和護林防火
第十二章畜牧業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畜牧業的發展和經營
第三節 畜禽品種變遷
第四節 飼養管理
第五節 戶養和集體飼養
第六節 畜牧獸醫科技活動
第七節 疫病
第十三章計畫與財務
第一節 機構設定與隊伍建設
第二節 計畫與統計
第三節 財務與核算
第十四章勞動工資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工資制度沿革
第三節 工資標準和工資調整
第四節 歷年工資總額和勞動生產率
第五節一勞動保險和勞動保護
第六節 勞動紀律
第十五章農田水利
第一節 組織機構沿革
第二節 水資源和水利工程
第三節 洪澇災害
第四節 水利科研
第十六章工副業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磺石礦和石灰廠
第三節 糧油酒加工業
第四節 煤礦
第五節 乳品加工
第六節 漁業
第十七章交通運輸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運輸
第三節交通和汽車技術管理
第四節公路建設
第十八章基建
第一節 房屋建築概況
第二節 基建隊
第三節木材廠
第四節 磚廠和打石隊
第五節 水泥曬場
第十九章糧食、商業
第一節糧食管理
第二節商業、服務行業
第三節 外貿
第二十章物資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物資供應與管理
第三節 物資庫
第四節轉運站
第二十一章通訊、電力
第一節 通訊
第二節 電力
第二十二章 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
第一節 集體經濟
第二節 個體經濟
附錄:郵電、銀行、稅務、保險
第一節郵電
第二節銀行
第三節稅務
第四節保險
第四篇(上)政治——黨群、行政
第二十三章 黨的組織
第一節 黨的組織概況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黨群政工部門沿革
第二十四章行政組織
第一節概況及沿革
第二節 職工代表大會、貧下中農代表大會
第三節 文檔與信訪
第二十五章組織工作
第一節歷年黨組織狀況和黨員
第二節 整黨
第三節 幹部工作
第二十六章 宣傳
第一節宣傳理論
第二節 新聞報導
第三節 統戰工作
第二十七章紀檢
第一節查處違紀行為
第二節黨風黨紀建設
第二十八章工會
第一節 工會組織概況
第二節歷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工會工作的開展
第四節婦女工作
第二十九章共青團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 歷屆共青團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青年代表大會
第四節青少年工作
第四篇(下)政治——政權系統
第三十章 鄉人民委員會
第三十一章 公安與政法
第一節公安
第二節 人民法庭
第三十二章武裝
第一節儲備兵員 枕戈待旦
第二節體制
第三節民兵組織
第四節 兵役
第五節戰備訓練
第三十三章 邊境工作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 邊防
第三節邊防鬥爭
第五篇文 化
第三十四章 教育
第一節 中等專業技術教育
第二節普通中國小、教育和職業高中
第三節 農場中學簡況
第四節 職工教育
第三十五章 衛生
第一節職工醫院
第二節 衛生防疫
第四節婦幼保健
第五節計畫生育
第三十六章科技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 科技成果
第三節科技隊伍
第三十七章文化
第一節電影
第二節 文工隊和民眾文娛活動
第三節 陳玉平版畫
第四節 廣播電視
第五節 圖書
第三十八章體育
第一節 黑龍江墾區田徑盛會在安興舉行
第二節 民眾體育活動
第六篇 人物
第三十九章 人物傳略
第一節 烈士宋清翰
第二節名人
第四十章 在農場工作過的老紅軍
馬傳銀
張明向
自雲生
侯永富
第四十一章人物表錄
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並擔任過農場領導職務的幹部
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現仍在農場工作(或離休)的幹部
出席中國工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我場代表
歷年因工死亡,比照因工死亡處理的人員
第四十二章 人物名錄
第七篇 社 會
第四十三章 衣食住用
第一節 衣著
第二節主食與副食
第三節住房
第四節 家俱和其他日用品
第四十四章語 言
第一節 黑龍江方言在農場的反映
第二節 國語在農場
第四十五章習俗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喪葬
第三節 喜慶和民間傳統節日
第四十六章重大事故
第一節失火
第二節 凍死事故
第三節 不慎槍走火,打死玩槍人
第四節 中毒事故
第五節 淹亡
第六節 雷擊
第八篇 文獻資料回憶錄
向捍衛祖國與建設祖國的戰士致敬
鼓舞
農場第一天
向荒原進軍
荒原結良緣
第九篇大事記(1956——1983)
後記
編審委員會
場史編寫工作人員
審定單位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