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電影製片廠湖北分廠是我國電影行業中唯一一家“平戰結合”的電影廠,建廠40年來,總計洗印生產35mm和16mm電影拷貝68976部,為我軍乃至中國電影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八一電影製片廠湖北分廠
- 外文名稱:August First Film Studio Hubei branch
- 經營範圍:電影電視剪輯製作、翻譯等
- 公司類型: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
- 榮譽:全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先進集體
- 廠長:明振江
- 副廠長:黃宏
主營業務,歷任廠長,
主營業務
八一電影製片廠湖北分廠始終堅持抓好以電影洗印生產為主業,洗印生產總計完成35mm和16mm電影拷貝68976部。2006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為保證優秀國產影片及時進農村,經實地考察,把分廠作為16mm拷貝洗印基地。為完成電影局下達的生產任務,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加班加點,不怕疲勞,連續奮戰,確保影片質量,確保上映時間。幾年來,他們陸續向農村發行16mm電影拷貝24200餘部,《大決戰》、《大進軍》、《驚濤駭浪》、《太行山上》等一大批深受觀眾喜愛的優秀影片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農村市場。國家廣電總局張丕民副局長、電影局童剛局長、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谷國慶董事長、央視電影頻道節目中心閆曉明主任等領導同志先後多次到分廠考察指導、現場辦公、對分廠工作給予了一致好評。
在完成影片洗印加工任務的同時,湖北分廠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影視拍攝服務。全國各地軍內外的影視製作單位,在這裡先後拍攝了《祁連山的回聲》、《士兵的榮譽》、《諸葛亮》、《柯棣華大夫》、《八路軍》等數十部優秀影視作品。
八一電影製片廠湖北分廠還向駐地襄陽市周邊有關縣區免費贈送電影拷貝,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為駐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對湖北分廠40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專門致信表示祝賀和感謝。信中稱讚說,湖北分廠發揚了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艱苦奮鬥、開拓進取,電影洗印生產成績斐然。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分廠作為電影局農村電影放映工程16mm影片洗印基地,承擔了大量16mm拷貝洗印任務,為完成電影局下達的洗印計畫,保證優秀國產影片及時進農村,分廠克服了種種困難,付出了巨大努力。八一電影製片廠湖北分廠全廠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班加點,晝夜奮戰,不計得失,保質保量,保證發行放映的時間節點,充分體現了人民軍隊在和平時期的高昂鬥志和良好的工作作風。經過分廠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幾年來,已向農村發行16mm電影拷貝達24200餘部,有力促進了農村放映工作的順利開展,對進一步豐富廣大農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廣大農民民眾的熱烈歡迎。沒有你們的辛勤付出,就沒有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順利實施。在此,電影局謹向分廠全體人員表示衷心感謝!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為促進中國電影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歷任廠長
1951年3月,總政治部以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軍隊的電影廠,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八一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許多老前輩擔任過廠的領導,為八一廠的建設奉獻了一生,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1、司徒慧敏(1952-1953期間任廠長)
1952,司徒慧敏在接到回國指示之後很快就回到離開6年的祖國的懷抱。回來之後,他被建國初期祖國建設的蓬勃朝氣所激勵,決心為此貢獻出自己全部的熱情和力量。擔任電影技術和事業方面的領導工作。這一年4月,司徒慧敏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部門籌建八一電影製片廠,並編導了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紀錄片《八一運動會》。該片在“1949~1955年國家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得三等獎,重要的是,此片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培養了大批專業的創作及技術人員。
1953年,司徒慧敏參與主持制定了中國電影事業的第一個五年計畫。1956年之後,司徒慧敏擔任中國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科學所所長,長期奔波於西安、廣州、成都等地為電影製片廠選廠址,並規劃和參與電影洗印廠以及上海、南京等電影機械廠的建設工作。他為中國電影工業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一個拓荒牛的作用。1965年,司徒慧敏還參加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拍攝領導工作,與相關工作人員一起研究拍攝計畫。
1987年4月4日,著名電影藝術家司徒慧敏在北京逝世。
2、陳播(1952-1966年期間任廠長)
陳播青年時代深受左翼思想影響。1937年,他經董必武介紹,到達陝西,在西北戰時青年訓練班學習。1938年春回到武漢,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漢青年救國會活動。同年,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介紹赴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軍事,曾在袁牧之導演的影片《延安與八路軍》中扮演進步青年角色。
陳播1939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抗大文工團演員、編輯、宣傳幹事、抗大二分校文工團副團長,抗大七分校文工隊隊長。1943年帶領學員深入敵後做宣傳工作,1945年任晉綏軍區宣傳隊隊長,西北野戰軍戰鬥劇社副社長、社長。國共第三次內戰期間,任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鬥劇社社長,帶領劇社人員參加了延安和臨汾的戰鬥,導演歌劇《劉胡蘭》和話劇《九股山上的英雄》,參加拍攝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
陳播後任歷任西南軍區文化部副部長,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1951年調任解放軍電影製片廠(後改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1952年5月2日抵京就任。1966年5月被打倒。將八一廠從最初設計的以攝製16毫米電影為主的教育片廠,發展為以攝製35毫米電影為主的多片種綜合性製片廠。1976年初被任命為總政文化部顧問,1978年調任文化部電影局局長。1982年改任電影局顧問,文化部電影委員會委員。並主持電影部門的中共黨史資料徵集工作,編寫大型電影史書《中國電影編年紀事》
3、陳亞丁(1952-1953年期間任廠長)
陳亞丁,1920齣生,黑龍江哈爾濱人。1936年讀中學時流亡到上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1938年調皖南新四軍軍部任《抗敵》編輯、戰地服務處通訊科負責人,皖南事變後任師及軍區宣傳幹事、科長、副部工,1945年後曾任松江軍區宣傳部長、東北軍區和四野宣傳部副部長,1949年後歷任中南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總政文化部文藝處第二處長,《解放軍文藝》主編,總政文化部副部長。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詩《滿洲進行曲》、《戰火頌》、《游擊隊》等。
4、張少庭(1966-1968期間任廠長)
張少庭,陝西延長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長縣鄉蘇維埃政
1979年,張少庭重返大青山根據地和老鄉交流府主席、共青團延長縣委組織部部長、延長縣青年救國聯合會主任、中共歸武縣委書記、歸武縣縣長兼縣大隊政委、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緝私大隊教導員、第一野戰軍騎兵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建國後,歷任騎兵學校政治部主任,公安軍文化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友好工作部部長,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文化部處長,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電影製片局局長,陝西省軍區副政委,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曾獲二級解放勳章。
1966年文革開始時,總政委派文化部副部長張少庭組成文革工作組進駐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時進駐八一廠的總政工作隊共6人,帶隊組長是總政文化部副部長張少庭;副組長是宋尚戟、那狄;組員有:鐘寰、支水山、宮潔民。1966年12月,總政根據形勢需要決定撤銷工作組,原工作組組長張少庭改任八一廠廠長,副組長宋尚戟、那狄改任副政委,組員鐘寰改任行政處長,宮潔民改任演員劇團團長。
1968年,文藝界鬧得很混亂,於是八一廠被軍管(軍隊單位被軍隊單位軍管,想起來都可笑)。從60軍派人來擔任領導。
5、彭勃(1968-1975期間任廠長)
彭勃當時任60軍政治部主任,是當時的總政主任李德生親自點將點來的。
彭勃1921年生於山東莘縣一個貧苦農家。當日寇的鐵蹄踏進我華北大地,慘無人道地對中國百姓燒殺擄掠,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1938年8月,年僅17歲的彭勃懷著對日本鬼子的滿腔仇恨,毅然決然地參加了抗日隊伍。他一到部隊,心中燃燒著復仇的烈火,發揚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與敵人展開了頑強的鬥爭,每戰必衝鋒陷陣。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下,他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成長為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指揮員。他歷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旅作訓科長、團政委、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師政委、60軍政治部主任、八一電影製片廠革委會主任兼黨組書記、廠長,軍政委、江蘇省軍區政委等職。榮獲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勳章;1955年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二級獨立功勳榮譽章。
6、劉佳(1975-1978期間任廠長)
劉佳,筆名劉笳(1916 —2001),遼寧海城人;劉佳同志1916年11月生於遼寧海城,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幹事、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抗敵劇社副社長,協理員、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團長、文化部部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
劉佳同志1939年開始發表作品,是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劇協第一至四屆委員;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作品有話劇《到山那邊去》、歌劇《不要殺他》、《晉察冀之歌》;導演話劇《戰鬥里成長》、《槐樹莊》等;2001 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7、張景華(1978-1985年期間任廠長)
張景華,(1916--1991)江蘇淮陰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參加新四軍。曾任中共豫皖蘇區委秘書,新四軍第四師宣傳科副科長兼新華通訊社淮北支社主任,華東野戰軍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第七兵團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宿北、淮海、渡江等戰役。建國後,任兵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回國後,歷任總政治部八一雜誌社副總編輯,1960年-1966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政委,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政委,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三屆常務理事。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55年授大校銜。
8、蕭穆(1985-1992年期間任廠長)
蕭穆潮陽市(今屬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人,原名蕭宏志。祖籍潮陽市(今屬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的銅盂鎮。1929年生於浙江省嘉興。
1948年9月在南京中央大學經濟系就讀,1949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第二野戰軍政治部、西南軍區後勤部政治部、八一電影製片廠任職。70年代後,從事電影文學編輯和創作工作。
1985年3月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負責組織革命戰爭歷史巨片《大決戰》(3部6集)的創作、攝製等工作,歷時6年。與他人合作的電影文學作品有《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巴山兒女》、《映山紅》等。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榮譽功勳章及解放大西南榮譽紀念章;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立三等功一次。獲《大決戰》特殊貢獻獎。
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主席團委員、中國電影製片協會常務理事。電影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 1992年9月在北京離休。
9、王曉棠(1992-1998年期間任廠長)
王曉棠,原籍江蘇南京。1934年1月4日生於河南開封,幼年時代隨父母遷居重慶。因受家庭薰陶,從小就拜師學唱京劇。國中時已學會“鐵弓緣”、“驚夢”等許多唱腔。1948年舉家遷居杭州。次年畢業於浙江省立中專,繼續自學京劇。1952年參軍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京劇團,次年調入總政話劇團。1958年正式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文革”中受衝擊,復員到林場勞動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導演。1988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1992年9月起任廠長,後兼任黨委書記,1998年8月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7月晉升少將。
10、鄭振環(1998-2001年任廠長)
鄭振環,1943年12月生人,祖籍是天津武清。他從小就愛好廣泛,畫畫,演小戲,說快板,體育,樣樣都好,很小的時候就在一些報刊上發表作品,對學習充滿興趣。大哥當時在民主德國大使館工作,知道他喜歡文學,就把國外的小說買來翻譯成中文給他看,外國文學對他影響很大。鄭振環是60年代的大學生,開始考上了哈軍工,學理工的,由於在藝術才能上過人,被解放軍藝術學院選中,經過幾番周折,與軍事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他又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他雖然是軍人,但沒扛過槍打過仗。卻在軍事藝術領域有著頗高的造詣,在銀幕上、教學講台上、話劇舞台上施展著他的才華,是國家第一批享受政府津貼的藝術家之一。他搞話劇很有名,早在80年代,他編劇的《三個人的冰山》、《摸天》,特別是他的《天邊有一簇聖火》,是描寫和平年代的軍人生活的,被稱為戍邊將士的無私奉獻的頌歌。
鄭振環將軍曾擔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員、解放軍藝術學院創研室研究員、《解放軍藝術》雜誌主編、總政話劇團團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現任中央電影電視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國話劇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是國家一級編劇,少將軍銜。曾創作過《江淮風雲》、《軍營笑聲》等多部話劇作品。從事影視創作以來,在三十餘部影視片中擔任過編劇和藝術指導。
作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自1997年上任以來,策劃出品了大型紀錄片《較量》、《東方巨響》、《揮師三江》,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衝出亞馬遜》等一批優秀影片。
許多人是看著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長大的,如《野火春風斗古城》、《柳堡的故事》、《林海雪原》、《閃閃的紅星》等影片老百姓都喜歡看。鄭振環將軍,去八一電影製片廠當廠長很偶然,那是1997年,本來他應該去解放軍藝術學院當院長,就因為晚報到了一天,就去了八一廠當了廠長(在這之前任總政話劇團團長)。當時八一廠處於不景氣狀態,他去後,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較量》、《東方巨響》、《揮師三江》轟動了全國,得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大壯了中國人的志氣。緊接著又拍了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是解放戰爭三個系列片《大轉折》、《大決戰》最後一部。在風格上作了探索,注重了敘事性和紀實性,採取真人回憶的手法,有很多細節都是他親自寫的。這部電影突破了以往軍事題材電影的格調和形式,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金雞獎,基本上中國電影方面的大獎該得都得了。前幾年在全國熱映的《衝出亞馬遜》,是他策劃的。本片取材於1999年8月至11月,我軍空降兵特種兵大隊兩名年輕軍官被派往南美洲委內瑞拉接受國際軍事組織舉辦的“獵人學校”訓練的親身經歷,經過藝術加工提煉,塑造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軍人豪邁地走向世界的嶄新形象,是一部揚國威、壯軍威的當代現實題材影片。雖然鄭振環將軍剛剛從八一電影製片廠退下來不當廠長了,但他對軍事題材的電影抱有一生執著,對中國電影前景充滿信心。談到中國電影困境時,他說中國電影要繼承老祖宗留下的好的東西,但決不能把它當做一個繩索,把自己束縛住了,不敢往前想,但大的規則不變,文學是人學,電影就是寫人,包括紀錄片也一樣,也是寫人的。
11、明振江(2001-2012任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