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皮瓣瓦合移植口底再造術是一種手術名稱,適用於病人全身情況良好,能承受此手術。口底大範圍洞穿缺損,一塊皮瓣難於修復的病例。
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舌的套用解剖,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1.病灶切除,2.前臂尺側皮瓣切取及移植,3.胸大肌骨肌皮瓣切取及移植,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別名
兩種皮瓣瓦合移植口底重建術
分類
ICD編碼
27.5907
概述
兩種皮瓣瓦合移植口底再造術用於舌癌的手術治療。
舌癌切除後的舌缺損修復,在20世紀70年代前大多採用簡單的直接縫合,以達到消滅創面的目的。曾有用義舌來恢復舌癌切除後的舌功能,但由於膺復體在用於輔助進食及語言等方面,均不方便,未能普及。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頜面整復外科,特別是顯微外科的不斷發展,為舌癌切除後的重建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1975年日本的田代英雄提出用胸鎖乳突肌複合皮瓣重建舌根部,1977年Lesh提出帶蒂的胸三角皮瓣修復舌、口底及下頜等部位缺損,1978年Matutic報導了用胸鎖乳突肌加額瓣作舌的重建術,1980年王弘士等人提出用舌骨下肌群皮瓣進行舌的重建術。以上均為用區域性皮瓣帶蒂轉移的舌重建術,其優點是手術較游離皮瓣簡單,而且皮瓣的成活率較高,是臨床多選用的一種舌整復的方法。但其缺點是舌癌往往早期轉移,區域性皮瓣有時難以選擇,同時供區的消滅也得另行設計皮瓣轉移,往往給手術帶來困難,同時還因創傷較大,出血較多,給病人恢復健康也帶來一定影響。
由於顯微外科的進展,1977年Panje採用腹股溝皮瓣游離移植修復口內軟組織缺損6例中,包含2例舌大部切除的修復獲得成功,1979年Brien等套用足背皮瓣等修復口腔的缺損,1980年長征醫院首先用前臂游離皮瓣移植重建舌外形和功能獲得成功。該皮瓣游離移植成活率高,血管粗,吻合容易,皮瓣本身質地好,厚薄適中,易於造形,是進行舌缺損修復與再造的較理想的游離皮瓣。舌再造的方法還很多,除上述外,還有股內側皮瓣、背闊肌皮瓣、上臂內側皮瓣以及肩胛皮瓣;帶蒂皮瓣還有胸大肌皮瓣和額部皮瓣等,可以根據缺損的實際情況和可能,以及術者的經驗來進行選擇。
舌的套用解剖
舌是一肌性器官,前2/3為舌體,後1/3為舌根,前後以輪廓乳頭為界。舌體為活動部分,舌正中溝將舌分為左右兩半。舌背有菌狀、絲狀和葉狀乳頭。各乳頭與肌肉緊密相連,舌腹黏膜平滑而薄。舌部肌肉分舌內肌及舌外肌兩組。舌內肌有舌上、下縱肌、舌橫肌和舌直肌,舌外肌有頦舌肌、舌骨舌肌、莖突舌骨肌、舌齶肌、舌咽肌;除舌齶肌受副神經及迷走神經咽叢支配外,其餘均由舌下神經支配。舌的血運豐富,它的動脈是舌動脈及其終末支舌深動脈。
禁忌症
1.病人身體條件較差,難於承受此大手術。
2.所選用的兩種皮瓣其自身的禁忌證。
術前準備
1.術前仔細檢查受區及兩處供區血管,確保無異常。
2.手術顯微鏡及顯微血管器械,手術器械分三台準備。
3.術前3d,用1∶5000呋喃西林液及3%雙氧水液清洗口腔,3/d,連續3d。
4.配新鮮血1200~1500ml。5%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及肝素等術中用。
5.術前1d口腔潔治,晚睡前清潔灌腸。
6.術日晨放置導尿管。
7.供區、受區手術部位皮膚準備及術前用藥等與一般手術要求相同。
麻醉和體位
採用氣管內插管麻醉。病人仰臥位,墊肩頭後仰。左上肢外展90°。
手術步驟
手術分三台,病灶切除與前臂尺側皮瓣切取移植同時進行。以口底癌侵犯下頜骨體部、部分舌,及頜、頦下皮膚的大範圍洞穿缺損為例。
1.病灶切除
①切口設計:在病灶邊界外1.5cm正常組織內設計切口及頸淋巴清掃術和胸大肌皮瓣切口,以亞甲藍畫線。②病灶切除,常規頸淋巴清掃術,保留面動脈,如面動脈受侵犯則解剖甲狀腺上動脈,游離頸外靜脈,以備吻合。頸清掃術至頜下區,轉為口底、下頜骨。舌區病灶按常規立體切除,沖洗傷口,止血。
2.前臂尺側皮瓣切取及移植
①皮瓣切口設計:以尺動脈和貴要靜脈走向為中心,根據口底缺損大小及形狀在前臂尺側設計皮瓣,詳見“前臂尺側皮瓣(摺疊)游離移植頰重建術”。②皮瓣切取:按前臂尺側皮瓣切取術常規,沿設計畫線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游離血管蒂及剝離皮瓣。常規切取下腹部游離全厚皮片修復前臂區創面。③皮瓣移植:受區準備就緒,前臂尺側皮瓣斷蒂,移植於口底缺損區,皮瓣皮膚側向口腔,創面側向口底外側。在手術顯微鏡下用9-0線,尺動脈與面動脈或甲狀腺上動脈、貴要靜脈與頸外靜脈端端吻合。皮瓣皮膚創緣與舌及下頜頰側牙齦黏膜創緣用1-0縫線間斷縫合。
3.胸大肌骨肌皮瓣切取及移植
前臂尺側皮瓣切取後開始第三台手術切取胸大肌骨肌皮瓣。①骨肌皮瓣切取:沿胸部切口畫線,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直至深筋膜層,翻皮膚瓣,游離解剖胸肩峰動脈血管蒂,再沿肌皮瓣切口畫線切開皮瓣區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直至肋骨骨膜,在肌皮瓣內外側邊緣第7肋骨,切開骨膜,剝離,在該處按所需骨長度用肋骨剪剪斷肋骨兩斷端,將肋骨斷端骨膜縫合固定於肌皮瓣的肌肉斷面,以防骨膜與肌皮瓣脫離。肌皮瓣連同肋骨瓣翻起,創面結紮止血。②胸大肌骨肌皮瓣移植頜下及下頜骨重建:將胸大肌骨肌皮瓣的肌血管蒂扭轉並旋轉至頜下區。下頜骨的兩斷端分別用骨鑽鑽孔。骨肌皮瓣的肋骨兩斷端亦分別鑽孔,用直徑0.35mm不鏽鋼絲結紮雙側骨斷端,肌皮瓣皮膚創緣與頜、頦下缺損區創緣用1-0縫線間斷縫合。③關閉頸、胸傷口及放置負壓引流管:沖洗,徹底止血後用1-0縫線逐層間斷縫合頸、胸傷口。在肌血管蒂兩側分別放置負壓引流管。
術中注意要點
1.口底、舌、下頜骨骨斷面、前臂尺側皮瓣及胸大肌骨肌皮瓣創面應徹底止血,以防術後血腫形成。
2.前臂尺側皮瓣設計切取皮瓣要大於缺損區1.0cm。
3.切取皮瓣時注意 ①皮瓣遠端血管結紮切斷後,其皮瓣側斷端縫合固定於皮瓣皮下,防止血管與皮瓣分離。②游離皮瓣過程中,提起血管、皮瓣皮下固定線操作,勿用手抓捏皮瓣,防剪下作用損傷皮瓣皮下血管網。③解剖游離尺動脈時注意保護位於其下方伴行的尺神經,勿損傷。④血管蒂切取長度要適中,如太長,吻合後易扭曲;太短,吻合後有張力。
4.吻合血管操作要輕柔準確,按血管吻合常規進行。
5.放置負壓引流管勿與血管蒂交叉及靠近,以防血管蒂被吸入負壓引流管的側孔內,影響血液循環。
6.胸大肌骨肌皮瓣切取,轉位修復同側頜、頦下區皮膚缺損,其肌血管蒂需旋轉180°,翻轉180°,其旋轉不應集中於肌血管蒂根部面應均勻分布在整條血管蒂。並應將血管蒂邊緣間斷縫合固定數針於頸部創面,防止肌皮管蒂下墜,影響血液循環。
7.切取及移植肌皮瓣時注意 ①肌皮瓣設計要大於缺損區2.0cm。②製作雙葉瓣即消除胸大肌肌皮瓣摺疊區的皮膚時,僅削除表皮層,完整保留真皮及真皮下血管網。③切取肌皮瓣操作中將皮瓣皮下組織與肌肉斷端邊緣縫合固定數針,以防肌肉與皮瓣分離,並以此縫線牽引提起皮瓣進行操作,禁用手指抓捏肌皮瓣,以防剪下作用損傷肌肉與皮膚間的血管網。④肌血管蒂一定要夠長、夠寬,其寬度在近鎖骨處為3~4cm,靠近肌皮瓣處其寬度應接近肌皮瓣寬度。長度以肌皮瓣就位後,頸部肌血管蒂保持鬆弛狀態為準,一般為15~17cm。⑤肌皮瓣就位後肌血管蒂有張力,可採取以下方法延長:一是將肌血管蒂靠近鎖骨根部的部分削除一層胸大肌,但注意避免損傷肌肉深面的胸肩峰動脈;二是切開鎖骨骨膜,鑿除部分鎖骨,銼平後骨膜復位縫合;三是在肌血管蒂跨過鎖骨處,截斷鎖骨,將肌血管蒂直接從鎖骨下通過,鎖骨斷端復位,鑽孔,鋼絲結紮固定。以上三項措施不但可延長肌血管蒂,而且還可防止肌血管蒂跨過鎖骨處受壓。⑥肌皮瓣及肌血管蒂創面均需徹底止血。⑦肌皮瓣內乳頭的處理,我們主張切除。⑧肌血管蒂於頸部縫合固定數針,一是有利止血,二是防止其下墜影響血運。
8.切除肋骨及鑽孔植骨過程中,注意防止骨與肌皮脫離。
9.瓦合瓣複合套用時,應將兩瓣創面之間縫合固定數針,以防無效腔和血腫形成,但縫合處要避開皮瓣上的主要血管。
術後處理
兩種皮瓣瓦合移植口底再造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限制頭頸部活動,頭固定於偏向患側,以免血管蒂受壓及牽拉。
2.術後定時觀察皮瓣血運情況,並作記錄。
3.術後禁食5d。口腔清潔3/d,連續5d。從進食開始,健側牙頜間結紮固定4周。
4.5%低分子右旋糖酐液500ml,靜脈滴注,1/d,連續5d。必要時可用抗血管痙攣和抗凝藥物。
5.室溫保持在25~30℃之間。
6.全身套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7.術後留置導尿1~2d。
8.術後第1次大便,需行灌腸。
9.防止負壓引流管脫落、漏氣及倒流。
10.術後因口底及皮瓣腫脹、舌後墜等原因易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應嚴密觀察呼吸道通暢情況,並做好氣管切開準備。
11.術後4d拔除負壓引流管。口外傷口7d拆線,口內傷口9d拆線。胸、腹部傷口10d拆線。胸、腹部減張縫合線及前臂植皮縫線13~15d拆線。
併發症
1.肌血管蒂及吻合血管痙攣、受壓、吻合口漏血,血栓形成等。
2.皮瓣、骨肌皮瓣和肌血管蒂創緣出血,血腫形成。
3.頜面頸部傷口感染。此手術大,結紮線頭多,口腔內徹底消毒困難,手術時間長、創傷大等因素常可引起術後傷口感染,導致皮瓣創緣裂開或部分壞死,甚至全部壞死。
4.胸、腹部供區傷口縫合後張力大,拆線過早可導致傷口裂開,延遲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