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洋海軍法案

1939年9月,隨著納粹德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與日本、德國法西斯國家的關係日益緊張。這種情形下,美國決心擴大海軍規模,以應對與法西斯軸心國之間可能爆發的戰爭。1940年7月19日,美國國會通過這項《兩洋海軍法案(Two-Ocean Navy Act)》,旨在於1946年之前,令美國海軍的總規模擴大7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洋海軍法案
  • 外文名:Two-Ocean Navy Act
  • 通過時間:1940年7月19日
  • 原因:美國與法西斯國家的矛盾激化
  • 目的:令美國海軍的總規模擴大70%
  • 結果:未能實現
背景,具體計畫,計畫的中止,

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德國與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嚴重打破了一戰後形成的世界戰略體系,而且德、日兩國法西斯集團早已將美國列為侵略擴張的目標之一,因此美國與德、日等法西斯國家的關係日漸緊張,矛盾不斷激化。
1940年6月22日法國向德國投降,英、美等國一片恐慌。在德、日法西斯國家直接的侵略威脅之下,海軍深感1938年通過的艦隊擴大法案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因此7月17日,時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哈羅德·斯塔克向國會提交了海軍擴大計畫的草案,要求國會提供40億美元,計畫在5-6年建立一支兩洋艦隊,令海軍的總規模擴大七成。
7月18日,美國眾議院以316:0的結果全票通過海軍擴大法案,撥款85.5億美元以支持海軍的擴張。19日,時任眾議院海軍委員會主席的卡爾·文森以及參議員戴維·沃爾什簽署通過了《兩洋海軍法案》,使其成為了美國歷史上耗資最大的海軍擴張法案。

具體計畫

《兩洋海軍法案》預計於5-6年內新增257艘大小船艦,總噸位合計約為132.5萬噸。具體包括:
115艘驅逐艦
43艘潛艇
15000架飛機;
以及總噸位約10萬噸的各類輔助艦艇。
此外,此計畫預計還將耗資3億美元用以建造各種巡邏及運輸艇、造船用的廠房設備以及各類武器彈藥,並對海軍現有的設備進行全面更新換代。
兩洋海軍法案的產物——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兩洋海軍法案的產物——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值得一提的是該法案對於航空母艦的重視。當時的眾議員卡爾·文森這樣評論道:“如今飛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已經決定性地證明:航空母艦成為了海軍的骨幹。擁有巡洋艦、驅逐艦及潛艇護航的航空母艦,將成為任何一支現代化海軍的利刃。”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美國海軍開始了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計畫。

計畫的中止

雖然國會通過了這項耗資巨大的《兩洋海軍法案》,但實際執行上卻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計畫所最重視的航空母艦,原本預計於1940年度與1941年度分別提供11艘與2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但直到1941年年底,卻只有五艘在建,一艘都沒有服役。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兩洋海軍法案》也至此無疾而終。
中止的原因
太平洋戰爭的突然爆發無疑是最主要的因素。隨著珊瑚海中途島以及瓜達爾卡納爾島等幾場重要戰役相繼開鑼,海戰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卡爾·文森所預言的一般:航空母艦成為了美、日兩支海軍的主力,艦載機成為了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攻擊方式;而戰列艦則退居二線,成為了掩護航空母艦的火力輔助艦艇。這時美國切身感受到了航空母艦數量的不足,於是取消了包括原蒙大拿級戰列艦在內的大量戰艦建造計畫,而集中國力優先建設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以及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戰爭的爆發以及海軍軍事思想的轉變是導致《兩洋海軍法案》中止的直接原因。
此外,這項《兩洋海軍法案》本身也有諸多缺陷。1940年7月法案通過時,《紐約時報》對當時美國的造船業進行了研究和考察,得出結論:除非對整個法案進行“根本的”改變,否則要實現該計畫是非常“成問題”的,言下之意就是以當時美國的國力和造船實力,無法擔負這一沉重的負擔。
《兩洋海軍法案》的耗費過於巨大,對於整個造艦計畫,國會預計需撥款85.5億美元以實施,據說相當於約540艘大和級戰列艦的造價,這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力承擔,因此許多計畫中的戰艦建造緩慢(如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甚至根本沒有開工(如蒙大拿級戰列艦)。所以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果斷地中止了《兩洋海軍法案》,順應新時期海軍作戰思路,出台專門針對軸心國海軍的戰時造船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