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師範學堂(兩江優級師範學堂)

兩江師範學堂

兩江優級師範學堂一般指本詞條

兩江師範學堂誕生於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是清朝兩江總督在南京地區辦學的一所師範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設立的師範學校之一。

學堂由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創建,初名三江師範學堂(1902-1905),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5月易名兩江師範學堂,李瑞清出任監督,專辦優級師範。

學堂創設了中國高等學校中第一個圖畫手工科,並設音樂副科,為中國培養了第一代近代化的美術師資和藝術人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停辦。1914年續辦,於原址設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經過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於1950年定名為南京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江師範學堂
  • 英文名:Liangjiang Normal School
  • 簡稱:兩江師範
  • 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 創辦時間:1906年
  • 所屬地區:中國南京
  • 類別:國立學堂
  • 學校類型:師範學校
  • 學校屬性:國立
  • 主要院系:理化科,農業博物科,歷史輿地,手工圖畫科
  • 知名校友胡小石陳中凡呂鳳子汪采白
  • 校風:崇實務本
  • 停辦時間:1911
  • 主要課程:修身、歷史、地理、文學等
  • 所屬國家:中國
歷史沿革,建制沿革,校名演變,典章制度,學制設定,組織人事,辦學規模,設備設施,師資教員,班級生數,教學系科,辦學成就,人才培養,教學成果,學校文化,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建制沿革

  • 學堂前身
兩江師範學堂的前身為三江師範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設立的師範學校之一,校址設在南京北極閣前。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創建,初名三江師範學堂,於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開始籌建,1904年10月開學。全堂分設3科,3年畢業的本科、2年畢業的速成科和1年畢業的最速成科。並設有附屬國小堂1所。以培養高、初兩級國小堂教員為宗旨。學生分別由江蘇、安徽、江西3省按分配學額選送。課程主要有修身、歷史、地理、文學、算學、教育、理化、圖畫、體操等,另加法制、理財、農業、英文為隨意科。
張之洞(右)與魏光燾(左)張之洞(右)與魏光燾(左)
  • 更名“兩江”
三江師範學堂開辦之後,因清廷限制江寧藩司鑄銅元數額,加上銅貴錢賤,致使江寧藩司收入銳減,不能按時撥足學堂經費;而安徽、江西兩省的協款又屢不撥付,造成學校經濟常陷困境。及後,江寧士紳不滿江西省不撥付協款,故而提議減少或取消江西籍學生名額,因而引發爭端。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末,江蘇籍的士紳如張謇等人提議應對三江師範學堂“正名”,經過一段時間的爭議,兩江總督周馥亦認為學堂名為“三江”似乎意義含糊不明,遂自1906年5月易“三江”為“兩江”,並根據《奏定學堂章程》條例,定名為“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兩江師範學堂),希冀以總督之名“兩江”弭平紛爭,至此,經費問題猶存,學堂更名卻已成定局。更名後陸續增設第三和第四分類科,數學、理化、農學博物、圖畫手工、歷史輿地等選科和補習科;同時改為以培養初級師範學堂和中學堂教員為宗旨的優級師範學堂。教員中除選派有舉、貢、廩、增出身的中國教習分授修身、歷史、地理、文學、算學等學科外,並先後延聘日本教習數十人擔任教育、理化、農學、博物、圖畫等學科的教學。
  • 停辦和復校
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後,兩江師範學堂師生員工因戰亂而離散,僅留少數員工保護校產,學堂停辦,其校址被軍閥用作兵營。
韓國鈞委任江謙校長籌辦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韓國鈞委任江謙校長籌辦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
1913年6月,“二次革命”爆發,南京為南北軍交戰必爭之地,亂兵土匪乘隙而入,學堂職工為保護校產而殞職,校產遭掠蕩然無存。當時任江蘇民政長的韓國鈞接到兩江師範學堂的管理員李承頤的報告後,下令江蘇省教育司“會同警察總廳封鎖兩江師範學堂,等候改制開學”。
從1912年起,兩江師範的師生曾多次發起復校運動。如1912年6月間曾有改兩江師範為“南洋大學”之議,遭否定後又有人提出改設“南洋優級師範”、推舉張謇為校長的建議,但均未成功。
1914年,江蘇各省立學校校長聯名要求在兩江師範學堂“設立高等師範學校”,兩江師範學堂乃得以改設續辦,成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具體參見1914年8月30日“江蘇巡按使公署飭第二四〇六號”,這是南京大學校史認定中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兩江師範學堂之間繼承關係的官方檔案依據)。

校名演變

三江師範學堂——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原)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教育學等院系,組建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工學院南京農學院、南京林學院等學校,文理科與金陵大學有關院系合併為新的南京大學

典章制度

學制設定

1906年5月,三江師範更名為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李瑞清出任學堂監督。他面臨的任務是:提高兩江的內涵和課程的專業化程度,把兩江辦成專門培養中學堂師資的優級師範學堂。他的雄心得到了新聘日本總教習松本孝次郎的支持。松本曾任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總教習、教授,1902年出版了專著《新編教育學》,是一個既有理論又具豐富實踐經驗的學者。他認同李瑞清的變革理念,幫助他制訂改制計畫,欲將兩江師範發展為“華中、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程度最高的一所師範學堂”。
由於各省中學及初級師範尚未普及,合格考生不足,於是兩江優級師範學堂自設補習科及分類科之選科。依規定,補習科的學生依入學程度修習一至二年始可進入公共科;公共科的學生依資質程度修習一至三年,考試合格後即可升入分類科;分類科之選科,招收中學程度畢業生以及學堂所設選科之預科一年畢業生,學生修業二年後畢業。

組織人事

1906年三江更名為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根據《奏定學堂章程》所定編制,取消提調之職,保留總稽查之職至1907年。改總辦為監督,並在監督之下分設教務長、庶務長、齋務長三職。教務長分管中日教習,負責教學、教材管理;庶務長管理學堂總務,下轄會計官、文案官、雜務官及相關職員;齋務長則統領監學官、檢察官,負責對學生操行和生活的管理。這種組織架構,後來演變為校長以下設教務長、訓導長、總務長等的“三長制”。
  • 監督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號梅庵,江西臨川人。1893年中舉。翌年中進士,選庶吉士。1902年應聘主講雲南高等學堂,在雲貴總督魏光燾麾下。不久魏光燾移節兩江,延攬其入幕府(參見宋新桂:《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李瑞清》,南京大學《高教研究與探索》1988年第2期。),李瑞清後以候補道任江寧府江南高等學堂監督,1905年攝江寧提學使。因平息江南陸師學堂“學潮”有方而為端方看重,1906年出任兩江師範學堂監督(即今之校長),兼署江寧提學使,直至1911年底兩江被迫停辦。期間他認真投入校務,重視師資,曾親至日本考察教育,聘請有經驗之教師來校任教;注重生產教育,要求學生必須修習農科,並在學校設立農場,飼養耕牛數十頭,提供學生實地操作的學習環境。此外,他創辦圖畫手工科,設定畫室及工廠,親自教授圖畫課,是中國高校設立美術科的創始人。 李瑞清的學識人品及辦學理念,對兩江師範學堂的影響至為深遠。
  • 教務長
雷恆(1867~1916),字常伯、見吾,江西新建人。1897年中舉,1903年6月被聘為三江師範學堂教習,任文學輿地教員,不久中進士,改庶吉士。後由仕學館資送日本留學。學成回國後任翰林侍講。後到兩江師範學堂任教,出任教務長,與李瑞清精誠合作,不辭勞瘁。學部官員曾讚譽雷恆說:“在事辛勤,歷有年所,任學科則熱心指授,總教務則嚴定規程,成材正不乏人,勞績殊未可沒。”(宣統三年元月二十三日《政治官報》,第18頁。)兩江停辦後回到江西故里,任省立工專校長。
此外,安徽全椒人汪文綬任庶務長,安徽南陵人何毓駿、湖南湘鄉人張通謨先後任齋務長。

辦學規模

設備設施

兩江學堂的設備包括:一棟兩層樓的口字形建築物(口字房),內設辦公室、圖書室、實驗室;一棟三層樓的西式教學大樓;另有教習房(教員宿舍)、學生宿舍、寬敞的運動場、教學實習用的農場、畫室等,各項設備齊全。

師資教員

  • 日本教習
1906年3月,李瑞清帶著修改後的聘約章程親赴日本,通過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嘉納治五郎,聘請了總教習松本孝次郎和另外4名教習。松本總教習4月抵達兩江後,又增聘小野等3位日本教習,加上留任的2人,改制後的兩江師範學堂聘請10名日本教習。其中松本總教習聘期三年,其餘均為二年。
一年之後,由於總教習松本孝次郎力主強化理化、農學博物和手工等實科課程,而遭到其他日本教習的非議;松本的態度生硬、傲慢也引起其他日本教習的普遍反感,日本教習與其總教習之間再一次產生矛盾和衝突,風波持續多時。李瑞清支持松本,在1907年6、7月間解聘了早瀨完二等6名反對松本的日本教習。9月,李瑞清新聘的小川邦人等7人(聘期縮短為一年)到達南京,三江師範學堂的日本教習仍有11人。
蘇雲峰根據他所見到的資料統計,從1903年至1911年,三江、兩江先後聘請日本教習32人次,分為三、四個批次;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兩江的日本教習仍有8名之多。但1910年冬刊印的《兩江師範學堂同學錄》,則載有當時仍在兩江的12名日本教習和曾在三江、兩江任教的18位日本教習名單,總計30名。
  • 中國教習
1906年正值三江更名和改制為兩江的變動時期,而派往日本留學的教習也陸續回到學堂,產生了人浮於事、重複領薪等現象。學堂監督李瑞清著手整頓人事,裁減冗員,僅1907年4月即裁去教習、副教習16人;凡暫無課程教學任務者停發薪水;實際留堂教習和譯員22人。
1908年因停辦初級師範本科,專辦優級師範,增設分類科,因而增補了教習和譯員8人,使中國教習到達30人,加上10名日本教習,共有40名教習。1911年初,兩江師範有中外教習36人,其中日本教習8人,西洋教習3人;中國教習35人(內含日語翻譯11人,編譯1人)。
根據有關資料,有7位中國教習是從1903年三江開辦起,到1911年兩江停辦止,始終在學堂任教者。他們是:崇朴(修身、經學)、盧重慶(歷史)、陸長康(歷史)、顧厚輝(算學)、趙爾枚(日文)、都鴻藻(日文)和徐紹瑞(譯員)。這七人都是三江第一批選聘的教習。除崇朴外,其餘六人均在1904年被派赴日本留學,後又回三江任教。
  • 著名學者
王益霖(1856~1913),字春如,江西南昌人。三江師範經學教習。擅長舊學而又能求新求變,對西學亦有研究。1903年應聘為三江師範教習,當年中進士後,仍回三江任教。1907年轉任河南高等學堂教習兼齋務長。
姚明輝,字孟項,上海人。兩江師範學堂輿地及國學教習。是李瑞清恭請江蘇提學使樊恭煦引薦,派專人前往嘉定禮聘而來。其在輿地學和國學方面的學識淵博,功底深厚,且教學得法,最為學生所稱道。兩江停辦之後,姚歷任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校長、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代理校長,後又成為南高師和國立東南大學的著名教授。
柳詒徵(1880~1956),字翼謀,江蘇鎮江人。求學於鐘山、南箐書院繆荃孫門下。後為江楚編譯書局編輯。1903年隨繆荃孫等赴日本考察教育兩個多月,後在三江師範任歷史科教習,(蘇雲峰根據有些柳詒徵的傳記,認為柳詒徵1904年至1905年“讀三江師範速成科”,但《兩江師範學堂同學錄》的最速成科和速成科學生名錄中,卻未見柳詒徵的名字;而蘇雲峰之《三(兩)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的前身》第120頁,則將柳詒徵列入1903~1905年間三江教習名單。)1905年秋任江寧高等學堂教習。1908年4月被李瑞清聘為兩江師範學堂歷史教習。1909年他任鎮江府中學堂監督。1914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立後,柳詒徵返任歷史學教授,直至東南大學、中央大學時期,柳詒徵一直是學校的知名教授。
劉師培(1884~1919),字申叔,江蘇揚州人。1909年由江蘇咨議局議員陳慶年推薦,到兩江師範學堂任歷史教習。不久,因從事反清活動受通緝而亡命日本。世人皆知在北京大學任教和作為反對袁世凱的“六君子”之一的劉師培,而不了解時年26歲的劉師培曾在兩江師範學堂任教。

班級生數

三江、兩江時期總計招收各類學生1601人。其中,1906至1908年春,三江更名為兩江後,專辦優級本科,改以中學堂和初級師範畢業生為招生對象,但合格生源不足,只好放寬條件,頻頻招生,多個批次共招生773人,其中包括“預科”和“補習科”;1910年春和1911年春,此時已有較多的合格考生,兩江發展也已步入正規,招生規模擴大,據李瑞清的報告,1911年7月間,兩江師範學堂在堂學生共有十三個班599人。
學堂從三江師範開始辦學至1910年時共有畢業生919名,其中三江時期畢業117人,大都到國小堂任教;兩江時期畢業802人,包括程度較高之“分類科”和“選科”的畢業生248人。而在兩江優級師範學堂開辦近十年期間,辦學績效卓著,培養學生總計二千人左右。

教學系科

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初期工設有速成科、初級師範本科、優級師範本科之公共科(類似今之通識科)等科。
1907年10月設立優級本科之理化數學部、博物農學部和圖畫手工三個選科,另外招考歷史地理的預科及補習科學生,原初設立的初級師範本科,於學生畢業後便停止招生。
1910年3月,學堂增設地理歷史部與國文外國語部,並將理化數學部改為數學物理化學部,博物農學部改為農學博物部,共有四部,規模已相當於日本高等師範學校。
公共科
兩江師範自1906年7月起,開辦優級師範本科之“公共科”,學制較富彈性,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而修讀一至三年。主要是修讀人倫道德、群經源流、中國文學、東語、英語、邏輯、算學、體操等公共通識課程,為進入“分類科”打基礎。 
分類科(選科)
1907年10月,兩江師範開設優級本科之“分類科”。所謂“分類科”,就是在完成“公共科”學習之後進行的分學科的專業教育,其專業性加強,程度提高,因而不同於初級本科的“完全科”。兩江師範開設了理化數學部、農學博物部和圖畫手工等三個“選科”,學制二年。
預科、補習科
由於當時各地中學及初級師範舉辦不久,尚未普及,畢業生甚少。因此,優級本科的“公共科”和“選科”往往生源短缺,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兩江師範就採取靈活變通的辦法,從1907年9月至1908年2月,先後招考了歷史地理選科的兩個“預科班”和三個“補習科”。學制一年,旨在為本科“選科”招收足額的合格生源。 
專辦優級師範本科
1907年底第一屆初級師範本科學生畢業。兩江師範決定,從1908年起停辦初級本科,專辦優級師範本科,並以分類科為主,強調專業化培養。

辦學成就

人才培養

重視實驗、動手,兼顧理論、實踐。開設“選科”與“補習科”,是兩江師範的一個特色,也是《奏定優級師範學堂章程》所無而兩江自創的東西。兩江師範的分類科和選科,注重動手、不尚空談的特點十分突出。如農學博物科每周授課26小時,其中專業課程占到一半,另外每周的實驗共有9次:植物學3次,動物學2次,礦物學2次,農學2次。受到李瑞清特別關注的圖畫手工選科,每周授課21-24小時,另有試驗或習作5次。所學課程還包括數學、物理和音樂。兩江師範學堂建有木工場、金工場、農場和養蠶室,令那些傳統科舉制度下成長起來、熱衷功名、鄙薄民生的學子,受到手腦並用的實踐鍛鍊。
有研究者認為,兩江師範學堂的這些做法,“頗具時代意義”,“即令與同一時期的日本早稻田大學優級師範相比,也不遜色。”

教學成果

三江、兩江前後開辦八年,學生考試成績名列江南各高等學校之冠,舉凡冶金學家周仁,國畫大師胡小石、陳中凡,書畫家呂鳳子,皆為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所培育之英才。著名的國畫大師張大千也是李瑞清的學生。三江、兩江畢業生一般都能取得中學堂或初級師範教員的資格,他們的視野、抱負、學養和能力,在學界和社會得到好評。
1909年7月和1910年6月,兩江師範的學生分別參加了江蘇“全省學堂成績作品展覽會”和“第一次南洋勸業會”。兩江師範學堂的陳列品,如理化實驗報告、物理器械、動植物標本、手工製品和美術作品等等,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觀者莫不嘖嘖稱讚”。
又如1910年初上海《時報》報導說:“兩江師範學堂本科學生已滿五年二級者共有三百餘人,將舉行畢業……唯各學堂在事人員,多系從前速成學生。該班一出,定行壓倒儕輩,故刻下舊日之師範生異常惶恐雲。”

學校文化

  • 校訓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1906年,“清道人”李瑞清出任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校長),定下“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訓。質樸簡約的語句,蘊含著深刻的意味,一代宗師期望後人要視富貴如浮雲,無求於人,甘於清貧;希望學生以天下為己任,有功於國,勇於擔當。這八個字成為南京大學抒寫百餘年辦學史的序跋,也是今日南大“誠樸雄偉,勵學敦行”校訓的最直白的本懷。
  • 學風
獨立思考,崇實務本
李瑞清倡導獨立思考、崇實務本的學風。當時清朝明文規定:“人文道德為學科根本,須臾不可離”,禁止學生對“經學大義”“動加訾議”、“好新務奇,致啟駁雜支離之弊”。李瑞清也強調人文薰陶,注重國學根底,但是,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主張“學有反對而日進”。他曾在學生試卷後加批曰:“此卷頗喜其有言論自由、學術獨立之概,故尤樂與詳論之。”一段時間,學堂內出現考試作弊現象,李瑞清深惡痛絕,請柳詒徵先生作專題演講以有所針砭。他在給柳詒徵的信中說:“近日學風日見退步,如各處畢業考試,竟先知題目,到處求人代作……良可痛苦。故養成學生無求學問之心,但要求範圍,要求分數,中國前途尚堪構想乎?乞提起其知恥心,以不欺為本。”

知名校友

三江、兩江畢業生中,不乏著作等身的飽學之士和自成一家的一代宗師。其中有: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煒,字小石,號倩尹、夏廬。1906年9月考取兩江優級師範學堂預科,翌年插班入農學博物分類科,1909年畢業。國學、詩文、書法均得到李瑞清的指點,對古文字聲韻訓詁、佛典道藏、金石書畫的研究造詣精深。歷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金陵大學、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1949年後任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圖書館館長等職。
呂鳳子(1888~1959),又名呂濬,字鳳痴。江蘇丹陽人。1910年1月畢業於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圖畫手工選科。擅圖畫、金石、雕刻、書法及詩詞。是中國近代藝術教育的開創者。創辦丹陽正則女子初等學校,後發展為正則藝專,另創辦南京美專並任校長。歷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教授。
陳中凡(1888~1982),原名鐘凡、宗藩,字覺雲。江蘇建湖人。其叔父陳玉樹曾是三江師範學堂的提調。1910年2月考入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公共科。畢業後考取北京大學哲學系。1918年後,歷任北京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部主任、國立東南大學國文系主任,廣東大學、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金陵大學國文系教授,1949年後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在諸子群經、書目學、先秦兩漢文學史等領域造詣頗深。
熊恢(1892~1974),號琢如,晚號竹如。江西豐城人。幼受庭訓,志於學;年十一,畢讀四書五經及通鑑輯覽,並延師習英文數學,考入縣高小肄業一年;以成績優異咨升府立洪都中學,嗣轉南京兩江師範附中,畢業後升入國文外國語部(1910年)。熊氏幼年時代已富新思想,於兩江師範時,即參與共進會,密習兵法,幾遭捕入獄,幸得監督李瑞清的庇護而得免。後先後任江西省全身義務教育籌辦處處長,江西社會教育委員會委員,省立法政專門學校財經科主任等。於江西創立劍聲中學,教澤宏揚中外,弟子布滿天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