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界:植物界
- 屬:稻屬
簡介,審定意見,
簡介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0.4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94%(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61.9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21%(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6.1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03%。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1.0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08%。
栽培技術要點:1.育秧:根據各地中秈生產季節適時播種,一般可參照兩優培九的播期。大田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控制在10公斤,秧齡不超過25天或秧齡不超過5~6葉;軟碟旱育秧秧齡控制在10天或葉齡在2.5~3.0左右。2.移栽:該組合分櫱能力強,應適當稀植,移栽規格以23.3厘米×26厘米為宜,每畝栽插密度以1萬~1.3萬穴為宜,每穴插1~2粒穀苗,每畝大田用種量0.75公斤。3.肥水管理:該組合較耐肥,高產栽培每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氮:磷:鉀為1:0.7:1。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為輔。基肥占60%,追肥占40%,追肥按櫱肥:穗肥:粒肥=5:3:2的比例分3次施。科學管水,移栽至拔節期僅保持濕潤狀態,拔節抽齊穗期田間保持1~2厘米水層,以後乾濕交替灌溉,至收穫前7~10天左右排乾水,後期如溫度過低應注意灌水保溫。4.病蟲防治:浸種前種子應進行消毒處理,秧田期重點防治稻薊馬,大田重點防治螟蟲、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中感白葉枯病,高感稻瘟病(穗頸瘟),米質一般。適宜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706號)
備註:
2006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