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專題研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專題研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專題研究(套裝共5冊)》包括:《新時期的政治倫理》、《以改革的精神建設黨》、《小康社會的工農業建設》、《創新文化與文化創新》和《撥開所有制問題的迷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首先在經濟上,要在最佳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是堅持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在一些人看來,“小康”只是一個經濟指標,其實並不,它還包含著政治和文化上的目標和任務。根據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在政治上我們的目標是要達到: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基本介紹

  • 書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專題研究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頁數:781頁
  • 開本:32
  • 定價:80.00
  • 作者:胡涵錦 高惠珠
  • 出版日期:2005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6688862
  • 品牌:學林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專題研究(套裝共5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學習輔助讀本。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教授作序並推薦。

圖書目錄

《小康社會的工農業建設》目錄:

1 小康社會的工農基礎產業
1.1 新世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1.1.1 經濟發展新階段及其主要表現
1.1.2 新的發展階段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1.1.3 發展趨勢和政策取向
1.2 經濟新階段與工農基礎產業發展
1.2.1 經濟新階段依託工農基礎產業
1.2.2 經濟新階段與工業發展
1.2.3 經濟新階段與農業發展
2 前蘇聯模式下的工農基礎產業
2.1 前蘇聯工農業發展道路
2.1.1 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化
2.1.2 農業集體化道路
2.2 前蘇東歐國家的轉軌
2.2.1 俄羅斯經濟轉軌及其教訓
……

《以改革的精神建設黨》目錄:

1 導論
1.1 巨觀背景:世情、國情與黨情
1.2 歷史教訓:某些執政大黨的失利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受挫
1.3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我們黨
2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2.1 一脈相承,開拓創新
2.2 把握精髓,與時俱進
2.3 武裝思想,指導實踐
3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3.1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深刻意蘊
3.2 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基本要求
……

《新時期的政治倫理》目錄:

1 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及其倫理訴求
1.1 小康思想的歷史傳承
1.2 鄧小平理論中的小康社會
1.3 當代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及其倫理訴求
2 新時期的發展倫理
2.1 從改善人的生存境遇出發謀發展
2.2 馬克思的全面生產理論和當代發展倫理
2.3 為了每個人的全面發展
3 新時期的勞動倫理
3.1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本質特徵
3.2 勞動神聖和保護勞動權
3.3 勞動普遍平等和正確對待新階層
……

《撥開所有制問題的迷霧》目錄:
引言
1 所有制: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核心課題
1.1 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1.1.1 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1.1.2 公有制的生產經營形式
1.2 社會經濟形式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1.2.1 社會經濟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1.2.2 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合理性
1.3 社會形態與主體經濟關係
1.3.1 主體經濟關係決定社會形態的性質
1.3.2 主體經濟關係的發展變化決定社會形態的更迭
1.4 馬克思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
1.4.1“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內涵
……

《創新文化與文化創新》目錄:

引言
1 與時俱進的先進文化
1.1 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
1.2 先進文化是創新文化
1.3 新的實踐需要新的理論
2 創新文化與傳統文化
2.1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
2.2 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2.3 創新文化與外國文明優秀成果
3 科學與文化創新
3.1 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
3.2 創先是創新的首要環節
……

文摘

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在文化上,我們的目標是要達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三是堅持現代發展觀。由於發展不僅要解決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任務,還要解決經濟與環境、資源以及人口相互關係的問題,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突出地確定了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奮鬥目標。十六大報告強調,可持續發展能力要不斷增強,生態環境要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要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可見,我們要全面建設的小康社會是一個充滿現代發展觀色彩的社會發展階段。必須強調的是,這一切目標,都是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相聯繫的。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地指出:“這次大會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意義十分重大。”
繼十六大部署之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還強調要“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貫徹黨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增強黨的觀念,發揚優良傳統,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新世紀新階段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基礎工程。

序言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紀的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並且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一奮鬥目標,有三個特點:一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中積累的最重要的經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首先在經濟上,要在最佳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是堅持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在一些人看來,“小康”只是一個經濟指標,其實並不,它還包含著政治和文化上的目標和任務。根據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在政治上我們的目標是要達到: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