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隋文

《全隋文》由清代嚴可均編纂,共三十六卷,錄文六百八十三篇。

基本介紹

  • 書名:全隋文
  • 作者嚴可均
  • 編纂年代:清代
  • 篇數:六百八十三篇
內容概述
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具典型意義的封建帝國。它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混亂局面,革除積弊,頗多創新,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史稱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國家殷富(《隋書.食貨志》)。但是,曾幾何時,經濟凋弊,民怨沸騰,隋王朝又在人民起義的浪潮中滅亡了。這個強盛而又短命的王朝,興秦王朝頗多類似。這兩個王朝為後世既提供了由亂而治的寶貴經驗,又提供了由治而亂的深刻教訓。代秦、隋而興的漢、唐帝國,正是以秦、隋為殷鑑,採取了緩和社會矛盾、富國利民的諸多改革,創建了中華民族至今引以自豪的輝煌盛世。漢承秦制,唐承隋制,是史學家們的共識。秦、隋在制度文化方面的重大貢獻,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因此,鄙見以為,應把秦、隋文化的研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重要環節。
文本是一切研究的依據。隋代人的論著,是研究隋代社會最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輯錄整理千餘年前的文獻,是學術性很強的艱苦細緻的工作。嚴氏以個人之力,搜羅了他當時所能見到除專書之外的隋代單篇散文,沾惠學林,功德無量,是應予充爭肯定的。但是,毋庸諱言,由於種種原因《全隋文》也有嚴重的遺漏。所謂《全隋文》的也只能是對清末學者的所見來說,是較為全面的。在嚴氏之後,百餘年來,敦煌遺書的發現、久已失傳的<文館詞林>,<玉燭寶典>等文獻從先國外域的傳入、吐魯番文書和全國各地大批碑刻、墓誌、造像記的出土,又為增補《全隋文》提供了豐富而又確實可信的依據。因此,整理者以為補充《全隋文》的遺漏,是歷史的機遇,必要性和可行性均已臻成熟。若不下苦工夫,及時認真輯錄這些遺文,將愧對先賢及後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