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豐鄉

全豐鄉位於修水縣的西北部,與本縣白嶺鎮、路口鄉、大椿鄉相鄰,和湖北省的通城、崇陽兩縣接壤。是一個四面環山,中間平坦的盆形山區。在100.2平方公里的版圖面積上,分布著15個行政村,243個村民小組,6120戶居民,27000人口,擁有山地面積11萬畝,耕地面積17064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全豐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的西北部
  • 面積:100.2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發展狀況,特產,

地理位置

全豐鄉耕地廣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面上山水相連,地底下礦藏豐富。三條河流,流經全豐的東西南北;四座水庫,儲藏著全豐的富裕之源。
全豐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冬暖夏涼,雨水充足。農作物產品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等,經濟作物有蠶桑、藥材,山地適宜栽植紅棗、板栗、花椒、桃、梨等。

歷史文化

全豐鄉是修水縣的文化重鎮,有著悠久的文明史和革命史。在幾千年的繁衍生息過程中,產生和積累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相當濃厚的文化氛圍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條件。具有地方特色的花燈文化一直長盛不衰,在每年的春節、端午節等農曆節日,民眾自發組織的花燈隊伍穿街過巷、走村串戶,慶賀隆重的節日。另有龍燈、獅燈、船燈隊伍結伴而行,增添了節日的熱烈氣氛,也讓全鎮人民品嘗到了一道道精神美餐。全豐鎮還不乏能歌善舞的演藝人才,鄉村自行舉辦的文藝晚會,讓農民民眾在勞動之餘,真實地感受到了現代文明的氣息。新近組建的腰鼓樂隊,也為全豐人民添樂不少,一般慶典必有腰鼓隊棒場,而不少民眾每逢喜事,也請腰鼓隊助興。
在全豐的革命史上,上源的余家灣是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的發源地之一,余家祠堂是秋收起義軍一師一團駐地舊址。老蘇區村曾是彭德懷元帥率軍駐地,進行過無數次游擊戰爭,並且還是修水縣蘇維埃政權的駐地舊址。碧環村是修水縣卓卓有名的楊碧環烈士的故鄉,經幫村也是因誕生過我縣歷史上有名的余經幫革命先輩而得名。碧環村的烈士墓園,已經成為全豐鎮少年兒童瞻仰烈士先輩,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發展狀況

四面環山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東面桃峰山脈的官坑、全豐、老蘇區、南源四個村的轄區內,具有一定儲量的黃金和白金礦。根據地質隊的堪測資料表明全豐鎮境內的黃金儲量在數噸以上;西南面南峰山脈的南豐、喬寧、塘城、碧環地段內,具有能開採50年以上的花崗岩石和稀土礦;以黃婆沖洞口為主體的黃婆沖、戴家坪、經幫三村的地段內,有著很大儲量的鐵礦。大躍進期間大煉鋼鐵,全靠人工操作也能日產鐵一噸以上;西北面烏石洞獅形山脈的碧環、上源、斗坑三個村的地段內有能開採500年以上的石灰石、石煤炭,可開發興辦石灰廠、炭化磚廠、水泥廠。還有全豐的衛尖山,根據地質資料表明,有較大儲量的銅礦和鈾礦。老蘇區村的泥灣和經幫村的廄馬段有取之不盡的青石板。
東北面的大湖山是修水縣的名山之一,有著2000餘畝草原,同時還有修水縣“野生藥材的寶庫”之稱。草地生長茂盛,土地特別肥沃,對於牛、羊養殖和藥材種植有著可喜的開發前景;水面也是全豐所特有的資源,有東紅、半坑、李洞、石塔嶺四座水庫,共有水面110餘畝,適應於當前高效農業中的立體養殖;全豐所固有的11萬畝山地面積,其中殘次林及荒坡2萬餘畝,對開發林果業均有廣闊的資源。利用豐富的山地資源,我鎮發展了以蠶桑為支柱產業,以蜜棗為特色產業的種植模式。(1)蜜棗是全豐有名的特產之一,我鎮根據山地資源和氣候特點,大面積栽種棗樹,生產的紅棗個大、整齊、鮮嫩,質地上乘。再從浙江等地引進蜜餞製作技術,進行加工製作,生產出來的蜜棗脆嫩酥軟、酸甜可口,營養價值高,是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產品銷往全省各地及湖南湖北等地。(2)全豐鎮大力發展蠶桑生產,蠶桑已成為我鎮的一大支柱產業。有桑園面積1000餘畝,年產繭量800擔以上,蠶繭收入達到50多萬元。具有八年以上養蠶經驗的蠶農,養蠶熱情日益高漲。
旅遊資源豐富。南豐的寶山寺是全豐的一大古寺,寺碑上記載嘉慶皇帝游江南時,路經南豐山到了寶山寺遊玩,並為該寺題詞“寶山聖地”;浙江的普羅寺禪師丁彥正等籌資幾十萬為該寺進行了改建翻新,寺里的菩薩,佛容各異,千姿百態,是全豐鎮的重要旅遊景點。還有大湖山的湖山寺,大湖山的消水潭,半坑的觀音岩洞等都是全豐寶貴的旅遊資源,也為開發全豐的旅遊事業提供了基礎。

特產

蜜棗是全豐有名的特產之一,全豐根據山地資源和氣候特點,大面積栽種棗樹,生產的紅棗個大、整齊、鮮嫩,質地上乘。再從浙江等地引進蜜餞製作技術,進行加工製作,生產出來的蜜棗脆嫩酥軟、酸甜可口,營養價值高,是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產品銷往全省各地及湖南湖北等地。
大力發展蠶桑生產,蠶桑已成為全豐一大支柱產業。全豐有桑園面積1000餘畝,年產繭量800擔以上,蠶繭收入達到50多萬元。具有八年以上養蠶經驗的蠶農,養蠶熱情日益高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